河南暴雨已經持續4天了。
數千萬人受災,于是就有數千萬人展開了救援。
大家一邊因為受災難過,一邊又被無數救援事迹感動。
熱搜上不斷湧現各種各樣關于河南暴雨的新聞。
在這些新聞中間,有一條熱搜一閃而過,甚至沒人注意到這個詞條,因為它比起其他新聞毫不起眼:“河南暴雨 如果你處在經期”
這最初是一個姐姐,在暴雨中發起的一條提醒。
在這種災難面前,很少有人注意到女生的經期安全。
但她卻怕來經期的女孩們泡在水裡會感染,于是寫了這段話,讓女孩子們注意經期安全。
很快,就有越來越多的姐妹參與到了互助中:有人為急需衛生巾的姐妹,發出了獲取的方式;
還有許多人一直在問,還有哪些援助項目能參與?
我也想幫你們做點什麼。
一句句真切的關心,讓女孩子們破防了。
但一些不理解的聲音,也在這時出現了:
“生死時刻,你談大姨媽,矯不矯情!”
為什麼都2021年了,女性正常的生理需求,竟然還會被用“矯情”來形容?
甚至在被批評的時候,對方連月經都不敢提,用了大姨媽來代替。
月經,到底還要被污名化多久?
我們先來捋一個問題:在暴雨中,提月經到底是不是矯情?
可能大多數人沒辦法理解的是,月經到底有多痛?
如果你實在沒辦法想象 ,看看國外做的模拟痛經實驗。
甭管大哥們平時多猛男,上一秒還竊竊微笑,下一秒隻能直直倒在地下抽搐。
别以為是為了博眼球,故意惡搞男生。
同樣的機器,立馬也給女生們測試一下。
就這?姐姐微聳肩膀:我平時比這痛十倍好嗎。
而且,在鄭州暴雨,這樣的極端情況,經期女生要扛的,也不隻是“痛”而已。
你以為淹沒街巷的污水隻是腥臭肮髒?
别忘了還混雜着動物屍體、糞便等,大量細菌滋生。
女性的尿道本來就比男性短,浸泡在髒水裡,很容易尿道感染。
這裡兔姐想提醒一下,如果大家遇到這種情況,在條件允許下 ,一定要立刻清洗外陰,防止感染。
如果你浸泡過污水後,有尿頻、尿急、尿道燒灼感,甚至下腹疼痛,發燒,請一定一定一定及時就醫!
姐妹們,不要覺得這是一件“羞恥”的事情,藏着掖着,不敢提,耽誤治療。
無知,往往滋生漠視;
而理解,才能得到庇護。
“河南暴雨,如果你處在經期”話題登上熱門,不僅不是矯情,反而是女性之間善意的流動。
面對無情暴雨,有人貼出了詳細的經期指南,隻為幫姐妹一把。
很多人也在熱搜話題下呼籲,希望衛生巾被列為緊急需求。
這絕非“無理取鬧”。衛生的生理期用品,是女性的必需品。
在印度,缺少衛生巾資源的女性是怎麼做的?
她們用樹葉、髒布等潦草處理月經。長此以往,患上各種婦科疾病,甚至年紀輕輕就不孕不育。
而且,除了在鄭州暴雨中受災的女生,那些戰鬥在一線的搶險救災女工作者們,也同樣急需大量衛生巾、安心褲解決生理問題。
去年疫情期間,女醫護人員的生理用品就出現了短缺的情況:“衛生巾買不到,用衛生紙!”“血和尿都混在一起,太難了!”
這些女醫護同樣奮鬥在一線,她們隻要能盡自己的一份力,就甘之如饴。
但即使這樣,她們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因為太多人不理解,經血不是像尿一樣可以憋的,那是控制不住的。
今天河南暴雨,女生們并沒有想把經期當做籌碼,以博優待。
隻是希望疫情期間的荒誕,不再重現。
當有人再提醒大家注意災情中的生理問題時,你可以不出力,但也别諷刺。
除了提月經矯情之外,月經還被污名化,大家甚至不敢提到這個詞。
之前有個台灣的熱播劇,内地引進時的閹割行為,至今讓人覺得離譜。
《想見你》劇中男主将來例假的女主背回家,兩人面對面打電話,提到了“那個來的第一天”。
然後這句台詞就被删了。
一句簡簡單單的台詞都要被删減掉,就因為帶有月經的含義。
這不是個例,包括衛生巾廣告也不敢正視月經。
所有的廣告,月經都會被藍色的液體代替。
導緻很多人到現在都以為月經是藍色的。
即使社會發展至今,月經羞恥一直隐匿在人們内心深處。
從女孩子們第一次月經開始,“月經”就成了女生們的“不可說”:
上學時,不敢從書包裡拿出衛生巾;
不小心露出血漬,還會受到男生的嘲笑;
有時甚至是來自同為女生的侮辱:“沒想到她這麼騷。”
就連自己的爸爸都會“教育”我什麼是真正的“禮義廉恥”。
一位網友在網上投稿了自己爸爸在結婚前發來的一篇長文,聲稱站在男人的角度、感受和内心講的心裡話。
要讓男人愛你,一定不能讓他看到你的經血,鎖起門來清洗自己的身體,這樣才能保持新鮮感和神秘感???
大清竟在還在??
我不知道在這樣的人心中,女性是什麼樣的,但我卻感受到了這位女生對“爸爸”的失望和惡心。
也猜到了這位網友的母親在婚姻中過着什麼樣的生活。
這些事我們時時刻刻都經曆着,并習以為常。
但正是這一個個的習以為常,才養成了今天提到月經,就覺得羞恥的氛圍。
才讓女生們正常的生理需求,變成了他人口中的“矯情”。
“大姨媽”、“那個”、“倒黴了”、“來事兒了”,月經的花名快連地球一圈了。
沒有正确認識到這件事的本質,又怎麼能期望被理解呢?
我們總是高呼“财富自由”,卻沒想到“月經自由”更難實現。
在傳統的社會規則下,月經羞恥似乎被約定俗成。
殊不知這樣的默許,卻成了對女性最大的惡意。
但好在還有另外一種聲音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傅園慧在一次采訪中,大方告訴記者:“我來例假了”。
也告訴了很多女生:
“啊,原來月經是可以在公共場合被談及的。”
趙堯珂在直播間推薦大家囤衛生巾,還鼓勵女孩子們不要月經羞恥。本身就是女孩子特有的,要勇敢做自己。
還有很多已經做了母親的人,會教育自己的兒子,正确看待女性的正常生理需求,甚至去幫助那些來月經的女孩。
國外的一位媽媽就讓自己的兒子随身攜帶衛生巾,去幫助那些第一次月經時慌張的女孩,消除提到月經就尴尬的月經羞恥。
這次,經期能上熱搜,就是大家長期以來不斷為月經正名做的努力,是女孩子們的一次互助與勝利。
希望,有天所有女孩子們,都能大大方方地談論月經、衛生巾。
希望,有天月經能像打噴嚏一樣,成為大家習以為常的現象。
希望,有天月經這個詞,再也不因為特殊而上熱搜,這才是全人類的勝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