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不可描述的網站上有一個廣受宅男歡迎的攝影藝術展示模塊,叫做達蓋爾的旗幟(千萬不要百度這個詞:))。雖然這個模塊的浏覽量非常高(可能比整個頭條還高),但是為什麼叫達蓋爾的旗幟,知道的可能就不多了。其實,這個模塊其實是為了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一位攝影藝術的先驅,達蓋爾。今天默默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段曆史,喜歡小片片和喜歡自拍的不要錯過哦。
1839年一月的某一天,一票法國科學與藝術學院的大牛們,來到了一名老年男子的工作間。每個來訪者都相當好奇,他們想看看這個老頭兒即将變出的戲法。
老頭兒手裡小心翼翼地端着一塊銅闆,銅闆的表面鍍着一層薄銀,他将整體放入了浸滿碘溶液的盆中之後,又拿出來曝光了30分鐘。
接下來,他将這塊銅闆轉入暗盒,又在暗箱中對着桌上的幾樣靜物進行拍攝。這個過程也花去了大概30分鐘。
再之後,他又将75℃的水銀蒸汽慢慢地覆蓋到這塊銅闆上,很快銀和水銀發生了汞齊化,在進行最後的鹽水定影之後,終于到了見證奇迹的時刻……
銅闆上居然漸漸形成了一幅圖片,正是剛剛拍攝的靜物!
雖然這幅圖片隻能從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而且必須經過玻璃盒的密封處理才能維持住,但這依然是一個劃時代的突破。
在場的所有觀衆都是行家,盡管忍受着工作間裡刺鼻的化學藥水氣味,但他們每個人都知道這一幕意味着什麼:從此之後,人類不再需要畫筆,就能将眼中的景象定格下來了,并且比畫筆更精确,也便捷得多。
有了這種黑科技,或許很多從前完全不敢想象的事情,都可以做到了……(比如著名的人民藝術家陳老師)
嗯,這個上演奇迹的男人,叫做路易·雅克·曼德·達蓋爾(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如今我們都簡稱他為達蓋爾。
可以看到,當年拍一張照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會擺弄一大堆的化學藥品,還要忍受刺鼻的氣味,是一件技術含量相當高的事情。當然,這麼簡陋的裝置和繁瑣的步驟是不能讓人滿意的,但是拍小片片這種人類的本能又驅使着無數先驅持續對這項技術進行改進。
最重要的改進是在1871年時,一位英國醫生理查德· 利奇· 馬多克斯(Richard Leach Maddox)用糊狀的明膠為材料的溴化銀乳劑,趁熱塗在玻璃上,幹燥時,就不會像火棉膠那樣發生結晶現象。這種攝影方法被稱為溴化銀膠法(Gum Bichromate process),也被稱為明膠幹版法。
這項技術已經有了現代攝影的雛形了,但是技術的進步永遠不會停滞,為了追求更便捷的記錄形式,一項又一項的新技術發明出來,
1888年,當時的伊斯特曼幹闆公司(現柯達公司)利用塗布機将感光乳劑塗在透明的軟片片基上,用于拍照的膠卷由此誕生。與此同時,幹闆公司還研制出了使用這種膠卷的“柯達”相機,無疑,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膠卷的相機。從此,照相底片以幹闆一統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感光材料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1900年,柯達公司推出普及型照相機白朗尼。至此,攝影真正普及于老百姓。這是一次重大的技術變革,使用不同類型的膠卷相機開始充斥市場。相機的發展因此開始向小型化和輕量化方向演進。
1975年,又是柯達公司,發明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數碼相機,1996年奧林巴斯和佳能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數碼相機。随後富士、柯尼卡、美能達、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東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先後參與了數碼相機的研發與生産,各自推出數碼相機。數碼相機因其極高的便捷性和寬容度逐漸淘汰了膠片相機,遺憾的是,數碼相機的鼻祖柯達,因為錯誤的堅持膠卷相機而被曆史淘汰。
到了今天,随便一部手機就有以前看來無與倫比的記錄能力,所以,當我們享受小片片或者嘟嘴自拍的時候,不要忘了我們偉大的先驅,我們達蓋爾的旗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