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經常有一項作業是背誦課文,孩子們愁的叫苦連天,背完忘,忘完背,第二天如果碰上老師抽查,明明背會的課文一着急又忘了,實際上是因為記憶不深刻,背誦時帶着畏難情緒,所以才記不住。
1. 課文背誦小技巧
抄誦法
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
這意思當然不是說抄一遍就等于背會了,而是要抄和背結合。
先分句抄一遍,抄一句記一句;再分段抄一遍;最後全文再抄一遍,這樣先抄再背,邊抄邊背也比直接捧着書本硬背要強。
其實總共也隻抄了兩三遍,但鞏固記憶的效果是非常棒的,而且還相當于完成了默寫,一舉兩得呢。
情境法
創設具體情境,根據情境熟讀容易理解和記憶。尤其是優美的詩歌與散文,運用此法效果更佳。
如《望嶽》《雪梅》《天淨沙。秋思》等,我們可以根據詩句在頭腦中勾勒出場景,然後再去背誦,圖文結合,更加有趣快速。
分合法
大家也許聽過一個故事,一個馬拉松冠軍運動員,記者問他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回答說是把大目标化為小目标,不要想自己一口氣要跑多少,而是把路程分為一小段一小段,這樣跑起來就不會覺得很累。
這個方法也同樣适用于背課文,先分句背,而後分段背,由詞連句,由句連段,再由段連篇。很順利地背完之後,或許你會驚訝原來這篇課文并沒有看起來那麼長那麼難背呢!
間隔法
背誦課文或是字詞不能怕重複,要不斷循環鞏固,不要剛背熟了就合起了書本,那樣記憶根本不牢固,應該當天背;第二三天複習檢查、一周後再鞏固一遍,溫故知新,常讀常新。
課文背誦背後的教育技巧:
1、記憶規律不可忽視
有些孩子頭一天晚上在家背的很是流利順暢,第二天去了學校,站在老師面前卻變得磕磕巴巴地,這是為什麼?排除心理因素,還有另一種原因——記憶規律。
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明了記憶的遺忘曲線,如圖所示:
簡單來說,人對一種内容的遺忘是有規律的,第一天忘得最快,等到一星期之後這種遺忘就會減緩,31天之後,基本相當于永久記憶了。
什麼意思呢?就是31天之後如果你還記得這篇課文,那它也許會跟你一輩子。
從中我們可以得出背誦課文的關鍵,那就是:及時複習。
今天孩子背誦的内容,記得第二天上學的時候再讓他背一遍,這樣的話,鞏固的效果會好很多省時又省力。
之所以很多家長輔導孩子背書很累,抱怨孩子背了又忘,是因為沒有堅持督促他複習,以為背完一遍就完事兒了,實際上則不然。
2、理解很重要
理解不光影響後期的記憶,也會影響前期的學習。
如果孩子根本不懂這篇課文是什麼意思,這首古詩講的是啥,那他就隻能機械記憶,效率低速度又慢,此時他背的不是課文,而是一些對他來說沒有任何關聯的廢話。
所以家長輔助孩子背誦課文,如果他有什麼語義不通的地方,一定要耐心解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