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崖沙燕飛來築巢圖

崖沙燕飛來築巢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8:13:25

在各地的漢畫像石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以鳥魚組合圖像為内容的畫像題材。從目前發現的情況來看,這種“鳥啄魚”題材地域分布範圍很廣,在發現漢畫像石的主要省區均有出土。

那麼漢代人為啥對“鳥啄魚”題材如此鐘愛呢?“鳥啄魚”圖像到底蘊含着什麼内涵呢?

一、關于”鳥啄魚“圖像的起源

作為一種裝飾性圖案,“鳥啄魚”圖案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在中國遠古彩陶藝術豐富的紋樣中,最富特征的彩陶圖案是魚紋和鳥紋,其中的“鳥啄魚”紋特殊而有趣。

至于出現在原始彩陶中的鳥啄魚圖像的确切意蘊,我們隻能從原始文獻與民風民俗中去探知。著名考古學家石興邦先生認為:

”'鳥啄魚'圖案分别代表以魚(半坡類型)和以鳥(廟底溝類型)為圖騰的不同部落氏族。随着半坡和廟底溝兩種文化遺存不斷共處在同一考古單位内,以及鳥、魚紋同繪于一體的彩陶器出土,體現了以鳥和魚為圖騰的兩個不同氏族部落的關系。"

在出土的有關遠古彩陶上的“鳥啄魚”紋飾中,最為知名的有2個,一個是在河南臨汝閻村遺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廟底溝彩陶缸,俗稱“伊川缸”,缸壁上繪有“鹳魚石斧圖”的“鳥啄魚”花紋:

“畫幅左邊為一隻向右傾立的白鹳,細頸長喙,短尾高足,通身潔白。它銜着的魚、頭、身、尾、眼和背腹魚鳍都畫得簡潔分明,全身塗白, 不畫鱗片,并用黑線條清晰描繪出魚身的輪廓。因為魚大,銜着費力,所以鹳身稍稍後仰,頭頸高楊, 魚眼則畫得很小,身體僵直,魚鳍低垂,毫無掙紮反抗之勢,與白鹳在神态上形成強烈的反差。

崖沙燕飛來築巢圖(從象征部落之間的鬥争到墓葬吉祥圖案)1

仰韶文化廟底溝 鳥啄魚紋 “鹳魚石斧圖”

另一個是在陝西寶雞北首嶺出土的屬于仰韶文化時期的一件大頭細頸的魚簍形陶瓶,在陶瓶的上腹部畫有一副“水鳥銜魚圖”:

“首尾相逐環繞壺身一周,水鳥向右側立,長頸長喙,身披條狀羽毛,眼睛瞪得很大,身軀略呈橢圓菱形,兩個翅膀蓋至尾部,喙稍長,足較短,似鸠類,腳趾略呈收攏的蹼掌狀,缺少爪的雄力,又類似蹼足類的魚鷹。鳥嘴銜住面前一條大魚的尾巴。魚又粗又長,頭部兩側還有突出的鳍狀物,正在拼命掙紮反抗,頭部和身子都翹了起來,因魚大鳥小,鳥顯得很費力,像是正用力地從淤泥中将魚拉出來,形象十分逼真。”

崖沙燕飛來築巢圖(從象征部落之間的鬥争到墓葬吉祥圖案)2

仰韶文化時期 魚簍形陶瓶 鳥啄魚紋 “水鳥銜魚圖”

關于出土的仰韶文化廟底溝繪有“鳥啄魚”花紋彩陶缸的圖像内涵的分析:我們從豎立在右邊的斧子——圓弧刃,斧柄中間還特意畫了有交叉線符号與交叉線網飾裝飾來看,這顯然不是裝飾,而是特意标記的具有深層寓意内涵的符号,應是同酋長或部落聯盟軍事首領的身份相适應的權力符号。石斧應是權利的象征,具有圖騰護佑的功能。“鳥啄魚”圖案中的“啄”字飽含了鬥争的意蘊,而鬥争的主題就是圖騰部族的雙方。也就是說“鳥啄魚”圖案表達的是“鳥”部落聯盟對“魚”部落聯盟的征伐和功績。

又如陝西寶雞北首嶺出土的仰韶文化時期的“水鳥銜魚圖”:畫面中的魚鳥圖像,表現出了鳥、魚争鬥的動作性和韻律感,這相持不下的争鬥的描繪,不正是氏族之間的争端嗎!

有戰争就會有傷亡,正所謂“殲敵一千,自損八百”,這迫使他們不得不正視現實,他們試圖相互的接納對方。

我們再來看在陝西臨潼姜寨二期出土葫蘆形彩陶瓶:畫面中魚、鳥、人面紋有機組合,和諧統一、互相融合,把幾者親密無間的關系充分表達了出來。

崖沙燕飛來築巢圖(從象征部落之間的鬥争到墓葬吉祥圖案)3

陝西臨潼 姜寨 葫蘆形彩陶瓶

這就展示了“魚”、“鳥”兩個部族關系的改善,他們以象征的方式,把戰事構思成利于自己的圖畫,表現出來以鼓舞士氣,同時也是表達一種良好的祈願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可見,早期的“鳥啄魚”圖案實質上是新石器時代圖騰文化的産物,所體現的應是“鳥”部落與“魚”部落之間的戰争與融合。

二、關于漢代“鳥啄魚”圖案的意蘊

随着時代的推移,“鳥啄魚”圖案在後世不僅繼續存留,而且還得到了發展,如在髹( xiū)漆、青銅器等其他時代的多種樣式中都有所呈現。

及至漢代、鳥啄魚圖案在畫像石藝術中有豐富的體現。但原始的文化意義已漸漸消失,在人們的頭腦中逐漸向世俗化的方向演化,鳥和魚的組合圖案變為了可以給人們帶來關照和庇護的吉祥紋樣。

崖沙燕飛來築巢圖(從象征部落之間的鬥争到墓葬吉祥圖案)4

漢 畫像石

1、關于鎮墓避兇說

在古人看來,魚、蛇、蛙等動物是可以自由出入墓葬的,可能會對墓主的屍體造成損害,如果屍體不能完整保存,墓主還魂再生的希望就不能實現,因此,漢代人常在墓門上刻畫大鳥形象“啄魚”或者“銜蛇“,以達到保護墓主屍體的目的。如下圖在一畫像石畫面中:格沿三條大魚正向格外遊離,而格中兩隻略顯肥壯的大鳥剛剛驅逐了三條大魚後,正相背而立,回首銜啄意欲從兩鳥之間潛入墓室的大魚。

崖沙燕飛來築巢圖(從象征部落之間的鬥争到墓葬吉祥圖案)5

漢 代 畫像石

2、關于陰陽複合、生化不息說

“鳥啄魚”被賦予“陰陽複合”的哲學思想,是随着秦漢時期“陰陽學”的成熟而形成的。《呂氏春秋.知分》載:“凡人、物者、陰陽之化也。”就是說宇宙間萬事萬物都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隻有陰陽交合和相互作用,才能生化不息,生成萬事萬物。

依據《相鶴經》:“鶴,陽鳥也,因金氣,依火精。”《漢書.五行志》:“魚者陰類,臣民之象也。”因此,古人認為鳥屬陽,魚屬陰,陰陽複合,以生萬物,鳥魚組合就成了陰陽學說的載體,漢代人通過鳥和魚的結合來表現陰陽複合的思想内涵。如1978年在四川省泸州市出土的石棺棺身右側刻畫的歡戲、鳥魚圖:畫面分為3幅,中間的是二鳥銜一魚的鳥魚圖,左邊的為歡戲曲,樹下一男一女二人,在野外樹下親熱相視,前有帷幔遮擋,與中間的鳥魚圖放在一起,當有比喻男女合歡、陰陽複合之意。

崖沙燕飛來築巢圖(從象征部落之間的鬥争到墓葬吉祥圖案)6

四川省泸州市出土 棺身右側刻畫的歡戲、鳥魚圖

在古代,婚姻是人生的第一大事,而傳宗接代又是婚姻的唯一目的,這在我國古代的禮俗中,表現的非常清楚。種族的繁衍既被如此看重,而魚又是生殖能力最強的一種生物,所以在古代如果把一個人比作魚,這在某一意義上,差不多等于恭維他是最好的人。而在青年男女之間,若稱對方為魚,那就等于說:“你是我最理想的配偶。

如此一來,“鳥啄魚”圖像從生理療饑轉化為精神療饑,生殖意義驟然加強。生殖使得家族得到強化,宗族力量增大,後代人數增多,這種兩姓(性)的和合,使得個人的生命轉化成家族的代代傳承,在其生殖意義上升為家與國的傳承有序。後代子孫對其家庭的先人,圖錄贊譽,形成祖先崇拜的圖贊模式。

崖沙燕飛來築巢圖(從象征部落之間的鬥争到墓葬吉祥圖案)7

漢畫像 鳥啄魚紋圖像

随着文明的進步,人類了解了男子在生殖中的作用,勞動對象的擴大,男子體力的優勢,再加上男權的發展,生殖崇拜發展成為以男性為中心的祖先崇拜。造就了幾千年的男子獨語的話語權優勢,魚鳥圖像就具有了祖先崇拜的深刻烙印。

由于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具體表現在家和家族的層面上——家和萬事興,隻有人丁興旺、家庭和睦,祖先崇拜才有意義。因此,魚鳥圖像的關鍵最終落在了“和”字上,是天人合一、陰陽和合,更是和而不同,和樂治國,隻有“和”,生生不息的繁衍才能繼續。

因此,鳥啄魚圖案在漢代被賦予了鎮墓避兇、陰陽複合、子孫興旺、化生萬物、生生不息的内涵和功能

三、總結

“鳥啄魚”圖案最初作為氏族社會體現部落關系、用以祈求平安、生産和戰争勝利的圖騰文化産物,經過數千年的衍變,其内涵與外延得到不斷豐富與擴展。及至兩漢,被賦予了鎮墓避兇、陰陽複合、生殖崇拜等豐富的文化涵義,映射了兩漢時期天地人神觀念和抽象哲學思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