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電腦是由多個硬件組裝而成,每一個硬件的選擇其實都是有講究的,硬件的優劣直接決定了電腦的性能高低,玩遊戲的電腦配置普遍偏高,辦公的電腦配置普遍偏低,所以在選擇硬件的時候就要格外謹慎,對于很多朋友來說,并不是很懂組裝電腦,也常常會因為一些電腦誤區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為了幫助大家答疑解惑,我就來給大家糾正一下這些常見的裝機誤區!
組裝電腦。
誤區一:Intel比AMD好
對于很多朋友來說,在選擇處理器的時候會默認Intel比AMD好,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Intel并不一定就比AMD好,這要看什麼樣的型号,一般來說,Intel單核性能較強,價格便宜,AMD爆發力強,性價比高,同價位低端Intel的能力其實還是沒有AMD強的,對于高端系列的處理器來說,AMD确實比Intel稍遜一籌,不過AMD的辦公領域确實發揮較為出色,而在遊戲領域,Intel就比較穩定了。
誤區二:水冷散熱比風冷散熱好
這絕對是大家的一緻認為,因為水冷散熱利用的是液體循環流動散熱,利用的是熱傳遞原理,而且噪音小,但是價格卻不便宜,對于風冷散熱器來說,散熱效果也不差,對于市場上80%的電腦都能實行良好的散熱,對于低端的散熱器來說,水冷确實要優于風冷散熱,但是對于中端的散熱來說,風冷散熱也毫不遜色,性能還是非常強勁的;高端的散熱器來說,水冷就強于風冷了。
誤區三:内存條越大越好
很多朋友會以為内存的大小決定了電腦的反應速度,容量越大速度越快,嚴格上來說是錯誤的,電腦裝多大的内存主要看自己的需求與電腦最大的支持容量,在主闆支持的範圍内,電腦的内存越大反應就越快,但是我們要看需求,普通辦公4G就能滿足需求,暢玩小型遊戲,8G就能滿足要求,大型遊戲與繪圖就需要16G的容量了,影視後期制作就需要32G的内存了;大型公司工廠電網可能需要幾百個G才能滿足需求。
M.2接口固态硬盤。
誤區四:M.2硬盤接口就貴
很多朋友以為M.2接口的硬盤就貴,其實M.2接口的硬盤并不一定貴,我們要看協議看品牌,大品牌的NVME協議就貴,對于M.2接口的還有SATA協議的,這種硬盤價格并不高,所以在我們選擇固态硬盤的時候要注意硬盤的協議,接口隻能說明它的安裝方式,而協議才是最終決定速度的王道。
誤區五:顯卡顯存容量越大,跑分越高就越好
對于很多朋友來說,以為顯卡跑分高,顯存容量大就會越好,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不正确的,比如RX580-8G與RTX2060-6G哪個牛?答案顯而易見,2060明顯要強于580,所以顯存大隻是其中一個因素,還得要看系列,對于跑分,這也是很多電腦小白朋友喜歡看的東西,這些都是可以刷出來的,可信度不是很大,最好的方法就是玩遊戲測試一下。
顯卡。
誤區六:電源功率随便選
對于某些朋友,對于電源選擇的會很極端,考慮省電會選擇最小的額定功率,為了穩定可能會選擇超大功率,其實這都是不正确的,電腦的電源功率超過電腦總功率50W的樣子才是合理的,沒有獨立顯卡的電腦,200W額定功率的電源就能滿足要求了,有獨顯的就得要看顯卡與處理器的功耗了,關于電源的計算法則,我之前的文章有詳細介紹,在這裡就不重複叙述了。
誤區七:顯示器越大越貴
顯示器的尺寸越大并不代表越貴,我們得要看品牌,刷新率,直面還是曲面,價格是多方面因素共同決定的,單一的說尺寸大價格貴是錯誤的,舉個例子,AOC 27寸與美昂32寸,AOC就要比美昂貴。
顯示器。
誤區八:主闆越大越好
主闆的大小主要的區别就是延展度不一樣,但是性能其實基本上差不多,小主闆一般含有集顯,不需要安裝獨立顯卡,大主闆一般需要安裝獨立顯卡才能正常使用。
以上就是我們選硬件的時候常遇到的誤區了,這些誤區如果處理不當,我們可能不僅僅是多花冤枉錢這麼簡單,如果是組裝不合理,燒壞電腦都是有可能的,這些誤區以前可能你不知道,現在知道也不算晚,我認為這些組裝電腦的誤區對于電腦小白來說還是值得一看的,絕對能給你裝機帶來一定的幫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補充的,歡迎留言評論!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盜用!文章、圖片均原創,原創作者:朱虎。感謝大家的觀看!下期我們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