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成都建設人本化發展先行區

成都建設人本化發展先行區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02 11:32:43

成都建設人本化發展先行區(解讀全會成都)1

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城市功能能級相适應的空間結構,能從根本上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城市集約節約、綠色低碳發展水平。近年來,成都通過推動城市跨越龍泉山向東發展,構建“一山連兩翼”城市格局。但城市發展的均衡性與高質量發展要求不相匹配、城市重大功能過度集中等問題,仍然深層次阻礙了城市綠色低碳發展。

成都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的《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為引領推動空間産業交通能源結構調整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決定》,為成都市以城市功能為導向優化空間、配置資源、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指明了方向。12月29日上午,成都召開解讀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胡斌介紹,成都正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将優化市域空間格局,助推城市綠色低碳發展。

成都建設人本化發展先行區(解讀全會成都)2

着眼破解部分區域開發強度過高的問題,成都将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劃定三區三線,推動實現生态空間山清水秀、生活空間宜居适度、生産空間集約高效。規劃堅持最嚴格的生态保護制度,提出嚴格保護“兩山、兩網、兩環”生态格局,劃定生态保護紅線;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立足遏制耕地“非農化”和防止耕地“非糧化”,保護“六片”耕地和農業集中保護區,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成都平原良田沃土;至2035年,實現生态空間、農業空間占比達到78%。成都還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高水平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天府綠道藍網;通過引風入城,構建通風廊道體系,提升城市氣候舒适性。

着眼推動城市内涵發展、區域差異發展、城鄉融合發展,成都将優化功能布局,形成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的功能體系。以功能為引領,推動“五中心一樞紐”城市核心功能全域統籌布局,構建基本功能就近滿足、優質均衡,核心功能各展其長、互相支撐的發展格局,提升極核主幹能級。

具體而言,做優做強中心城區,聚焦高端要素運籌、國際交流交往、現代服務發展、文化傳承創新、時尚消費引領等核心功能,加快疏解非核心功能,推動城市有機更新,提升空間品質和發展活力;做優做強城市新區,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成都高新區承載國家賦能,聚焦創新策源轉化、國際門戶樞紐、新興産業集聚等核心功能,建強重大功能平台,打造城市創新發展新引擎;做優做強郊區新城,厚植生态價值轉換、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公園城市鄉村表達等核心功能,提升公共服務品質,做深做實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引領鄉村振興。同時各地區積極發揮比較優勢,培育特色功能,發展特色産業,增強發展後勁。

着眼提升城市宜居宜業品質,成都将科學确定各類用地比例,推動職住平衡,強化就近配套,實現用地結構均衡合理。“規劃提出适度提高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綠地與廣場用地、工業用地的占比,”胡斌表示,通過推動産城融合布局、減少跨區通勤,讓職住更加平衡适宜、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市規自局還将制定公園城市職住平衡規劃導則,研究建立産城融合職住平衡指标體系,結合城市有機更新、TOD綜合開發等,合理匹配就業崗位與居住人口,提高公服設施與人口匹配度,推動職住平衡,至2025年,中心城區建成區平均通勤距離保持在8-10公裡範圍,平均通勤時間縮減到35分鐘,30分鐘内通勤人口占比達45%。

着眼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成都将建立增存并重長效管理機制,推動公園城市内涵式發展。規劃提出統籌地上地下空間利用,突出軌道交通對城市發展格局的引領作用,實施集約高效的TOD綜合開發,加快制定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條例,加強地下空間的多元複合利用。

綜合 紅星新聞

編輯 羅夢丹

校對 何雅琦 冉晖昱

審核 黃鑫

成都建設人本化發展先行區(解讀全會成都)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