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日國際足聯宣布卡塔爾成為2022年世界杯舉辦國,一時間卡塔爾成為許多人的夢想與憧憬之地。托賴卡塔爾對中國的免簽待遇,這個冬天,我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世界杯之前去卡塔爾首都多哈轉一圈。
窩在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卡航精緻舒适的經濟艙内翻看着卡塔爾的曆史與風貌,似乎10個小時行程也不是那麼難熬。原來,卡塔爾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其曆史最早可追溯到數千年前,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貝都因人穿越沙漠而至。有文字可考的曆史始于13世紀穆斯林學者雅谷特·阿爾·哈馬雅的《地理詞典》。1846年,阿勒薩尼家族的祖先薩尼·本·穆罕默德建立卡塔爾酋長國,1971年,卡塔爾正式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終于,迎着波斯灣的第一縷晨曦,我們抵達多哈哈馬德國際機場。遙看晨曦中,波斯灣碧波環繞着的神秘之地,極大地緩解了紅眼航班的辛苦。
作為一名建築愛好者,一路行來,卡塔爾于我印象最深的是豐富多彩且獨特風格的諸多建築,将阿拉伯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築設計完美融合。當然,這些建築也構築了多哈獨特的城市風景線。行程匆匆,雖應接不暇,但也琳琅滿目。其中,尤以這10處建築為最。
Souq Waqif最早可上溯至150多年前,由遊牧民族貝都因人穿越沙漠來到波斯灣牧漁、采珠發展而來,是卡塔爾最初的模樣。Souq Waqif主體建築完全是阿拉伯風格,用巨石砌成,牆體表面是粗糙的石灰塗層。集市内遍布各色阿拉伯風情小店1500多家,猶如迷宮。漫步其中,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風情,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一千零一夜”的美妙時光。當地人也稱Souq Waqif區域為“老多哈”。
Parisa Persian Cuisine Restaurant伊朗餐廳是Souq Waqif中的網紅餐廳,其主體以彩色玻璃裝飾,仿佛置身水晶宮殿中,真正富麗堂皇、令人驚豔無比。其中,餐廳專門設有埃米爾包房(下圖),隻對卡塔爾王室開放。
Sheraton Doha由著名的威廉·L·佩雷拉聯合公司設計。該設計的創新之處在于先完成建築體的鋼架結構,然後再把預制好的混凝土單元安裝至核心筒上。威廉·佩雷拉設計了不少美國最富标志性的未來主義風格的建築,以不事裝飾的功能主義成為美國各機構和城市的象征。倒金字塔式Geisel圖書館(Geisel Library)和泛美金字塔(Transamerica Pyramid)成為他最出名的兩個地标建築,而後者或許是舊金山最有辨識度的建築。著名的華裔建築師黃振捷曾任職該公司主席。
Sheraton Doha于1982年開業,由卡塔爾政府資助完成,坐落于西灣區(當時被稱為“多哈新區”),後來成為多哈最著名的區域之一。Sheraton Doha是卡塔爾最受歡迎的地标之一,被譽為“阿拉伯灣的金字塔”,是多哈首個現代化地标,标志着卡塔爾快速增長的開始。酒店經過9個月的修繕,于2016年煥然一新對外開放。另外,Sheraton Doha先入為主,擁有多哈灣最棒的灣區作為酒店自有的海灘。
The Aspire Tower專為存放2006年亞運會聖火而建,其形酷似一個手持的火炬,由哈迪·希曼(Hadi Simaan)設計。該建築設計主要以圓柱形混凝土芯作為主要支撐,其餘鋼骨結構由混凝土芯延展出來,外牆由鋼網包覆和節能玻璃作為表面,并以LED燈點綴整個塔體。塔高300米,是卡塔爾最高建築物。
其位于阿斯拜爾地區,是一處集體育、娛樂和購物的多功能綜合建築,其中包括五星級酒店多哈火炬酒店(The Torch Doha),該酒店19樓設有一座無邊泳池,可遠眺城市天際線;從酒店21樓的火炬茶室(Torch Tea Garden)可俯瞰阿斯拜爾公園;而47樓的360度全景旋轉餐廳和觀景台,則可以欣賞到城市的全景。
著名的MIA(Museum of Islamic Art)最初的設想來自于哈馬德國王和Sheikha al Mayassa公主,意在重塑人們對穆斯林世界曾經作為全球開放寬容的科技文化中心的回憶。那時,年逾80歲高齡的著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受邀操刀MIA這個項目。貝聿銘力圖将傳統的價值觀融入現代的文化中,正如他所說的,捕捉住“伊斯蘭建築的精髓”。貝聿銘從埃及開羅的伊本·圖倫清真寺尋找到靈感。從而締造了這個捕捉住“伊斯蘭建築精髓”的獨特現代化設計之作。
MIA于2006年開建、2008年落成,工程耗資3億美元,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蘭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落成當時已屆91歲高齡的貝聿銘指出,MIA是他最後一個大型文化建築。
MIA位于多哈傳統帆船港口附近的一座填海而成的人工島上,簡潔的白色石灰石外牆以幾何形體方式堆疊而成,三面環水,在陽光與海面的折射下,藍天、碧海、光影完美融合。而在其北側,玻璃幕牆則呈現了多哈灣和西灣區天際線的全景。
步入其中,觀衆首先會被幾何形的穹頂吸引,随着目光緩緩而上,圓形吊燈和圓形樓梯則為原本生硬的線條平添了幾分柔和。MIA收藏了14個世紀的伊斯蘭藝術,展覽空間由與貝聿銘一同合作設計盧浮宮的Wilmotte & Associates公司設計。
如果你對貝聿銘大師的現代主義建築癡迷,如果你對浩渺的14個世紀的伊斯蘭藝術着迷,MIA是你至卡塔爾不可不到的所在,而且應當多花點時間細細品味。
卡塔爾國家會議中心由日本建築師矶崎新(Arata Isozaki)設計,并由國際設計機構RHWL architects實現,被舉世公認為最環保的建築,獲得美國綠色建築學會的金獎。
該建築耗資7.2億美元,于2011年竣工,以當地席德拉樹為原型的鋼結構支撐起外挑的大屋頂,包括一對巨大的鋼柱,在巨大的矩形玻璃立面前形成兩棵樹的錯視感。建築的設計采用了伊斯蘭神聖樹——極界樹(Sidrat al-Muntaha)的概念,象征着七層天堂中最高的境界。《古蘭經》描述:天堂有七層,最高層的天堂即稱作“天堂”,是先知、殉教者與最誠實的虔敬者的歸宿。
會議中心巨大的撓曲鋼結構跨度超過250米,擁有10個演出場地、一個4000個座位的多功能會議大堂、一個2300個座位的劇院、52個小會議室、幾個三層台地聽衆席、四萬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分布在9個大堂中。屋頂上設置有太陽能闆,活動感應裝置與節能LED燈結合在一起,并且設置了分區空調系統,這些措施極大降低了這座龐然大物的能源消耗。
作為多哈西灣區的又一标志性建築,多哈塔由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設計,塔高232米,共有46層,造價1.25億美元,于2012年竣工。同年,獲得CTBUH 摩天大樓獎(Skyscraper Award)。
多哈塔最引人注目的設計是把核心筒偏離塔樓的中心布置,為平面的排布留下更多的内部空間和自由度。此外,塔樓不鏽鋼表面的圖案靈感源于傳統的阿拉伯窗花(Mashrabiya),用于遮擋陽光或者将空間分隔開來,使用單一不同尺度的幾何圖案,沿立面以不同密度覆蓋,可以應對不同的光照條件。
卡塔爾伊斯蘭研究學院(QFIS)由卡塔爾基金會(Qatar Foundation)發起并支持,由Mangera Yvars Architects擔綱設計并于2015年竣工。
QFIS位于卡塔爾教育城,包含教學樓和清真寺兩個部分。學院罕見地采用了男女同校的模式,旨在通過提供世界級的先進的完全平等的教學環境,使其成為首屈一指的當代伊斯蘭教育機構,消除伊斯蘭教育的消極形象。
QFIS完美體現了對伊斯蘭文明的引用。清真寺被五個“伊斯蘭柱”托起,柱體表面镌刻《古蘭經》關于朝聖、齋戒、善念、禱告和信仰的箴言。
在伊斯蘭宗教建築中,建築越高離真主越近,兩座90米高的宣禮塔指向天空,象征着“知識與光明”。
在QFIS的入口廣場和内部空間均有涓涓細水長流,水元素的使用源于《古蘭經》描繪的天堂河。
南向的清真寺穹頂透過雙層立面系統灑落點點星光,宛如置身天堂,身心立刻清靜自然。
卡塔拉文化村位于多哈海濱,占地99公頃,荟萃卡塔爾傳統建築,是卡塔爾引以為豪的文化遺産。
有資料稱,卡塔拉Katara可能是卡塔爾Qatar的詞源。以傳統建築風格打造的卡塔拉文化村将文化與娛樂融為一體,富有濃郁的阿拉伯傳統元素。由前埃米爾哈馬德在位時投資建造,旨在最大程度地保存卡塔爾與阿拉伯傳統文化,使東西方、傳統與現代在這裡碰撞、融合。
文化村集歌劇院、音樂廳、博物館、畫廊、古羅馬式露天環形劇場、影院、藝術學校、文化創意市場于一體。卡塔爾國家藝術協會、國家攝影家協會、兒童文化協會、阿拉伯劇院聯盟與卡塔爾音樂學院、卡塔爾愛樂樂團也駐跸于此。卡塔爾的多項重大文化藝術活動亦會在此舉辦。
卡塔拉清真寺(Katara Masjid,當地也稱之為“藍色清真寺”)是卡塔爾乃至中東地區最美麗的清真寺之一。由全球知名的土耳其清真寺設計師Zainab Fadil Oglu設計。卡塔拉清真寺的裝飾由伊斯坦布爾Dolma Palace的修複專家團隊完成。清真寺的外牆飾有綠松石和紫色馬賽克。
仿若聖殿的卡塔爾國家圖書館(QNL)由著名的荷蘭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設計,是繼著名的代表作西雅圖中央圖書館和法國國家圖書館後,OMA的第三座圖書館建築,出自崇尚“實驗精神”的OMA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之手,于2018年4月初完工開幕。
這座菱形的圖書館是一個開放式的結構,為人們和100多萬冊書籍提供舒适的空間。建築物的邊緣由底層擡升而起并延伸所至,為圖書館設計了三個通道,可延伸至138米長的圖書館中的每個角落所在。望眼可見的300個書架皆由大理石制成,除承載書籍之外,也是該建築的基礎構造,兼具通風、照明和書本歸還系統等功能。正因如此,繁雜的通風管線與照明燈具完全消失不見,構建了極為純粹理性卻又富有神性的知識空間,仿若一座聖殿。這也是雷姆·庫哈斯“實驗精神”的完美體現。
QNL占地4.2萬平方米,同時兼作國家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之用。進入QNL,讀者可立即看到整個圖書館向前延伸,給人以知識海洋與殿堂的既視感。一座120米的長橋橫空出世,象征着連結卡塔爾的傳統、現在和未來。當來到長橋的最高點,讀者就可以俯瞰到一個下沉式特别像考古遺址的特色建築——遺産藏書館,裡面有3-4米高的架子上擺滿了曆史文獻和珍本藏書。
QNL作為卡塔爾“Education City”項目的重要組成,坐落于卡塔爾教育城内。項目發起者、卡塔爾基金會(Qatar Foundation)主席謝赫·莫紮·賓特·納賽爾(Sheikha Moza bint Nasser)表示,通過該項目促進卡塔爾向知識密集型經濟轉型。項目的總體規劃由日本建築師矶崎新(Arata Isozaki)于1995年設計并從2003年開始實施,該規劃區由教育和科研機構組成,包含了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衆多知名大學的頂尖學科分部,以及卡塔爾基金會的總部。卡塔爾基金會總部大樓亦由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設計并于2016年完工,Sheikha Moza即在此處辦公。
另外,在卡塔爾,同樣由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設計的第三處建築是卡塔爾策略學習中心(RAND Qatar Policy Institute)。
全新的卡塔爾國家博物館是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為卡塔爾操刀的第二個建築作品,預期2019年竣工。
設計靈感源于精緻的沙漠玫瑰,并尋求阿拉伯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築設計完美融合,旨在“在贊美卡塔爾的曆史遺産的同時還祝福了它的未來”。其設計特征是一組組圓盤無縫連接,拔地而起,環繞在卡塔爾前埃米爾阿蔔杜拉•本•賈西姆•阿勒薩尼(Abdullah bin Jassim Al Thani)最初的宮殿附近。舊宮是多哈最著名的地标建築之一,也是卡塔爾曆史的紀念碑。
根據讓·努維爾(Jean Nouvel)的介紹,新館由鋼、玻璃和纖維混凝土建造,仿若置身沙漠和大海中感受阿拉伯傳統文化,它能讓人想起“沙漠玫瑰的葉片狀花瓣”。
新館占地面積為2.1萬平方米,包括了永久性和臨時性的展廳、一個可容納220個座位的禮堂、一個有70個座位的會議大廳、一個文物研究中心、保護實驗室、精品店和辦公室;另外還有餐飲設施,包括兩家咖啡館、一家餐廳和一家精品屋。
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的舉辦猶如一滴催化劑,促使這個中東小國飛速發展。據悉,卡塔爾國家旅遊發展管理署(QTA)已升級為卡塔爾國家旅遊委員會(QNTC),此舉有助于發展穩固的旅遊基礎設施和提供卓越的遊客體驗。而旅遊業對卡塔爾GDP的直接和間接貢獻已達到6.7%。
世人皆言卡塔爾“隻豪不土”,我卻對其對文化、藝術和教育的重視而歎為觀止。
圖片來源:卡塔爾國家旅遊委員會(QNTC),Kim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