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媽從小學到大學一直都是語文學霸,而且是那種“特招人恨”的不費力型學霸,一邊看着課外書一邊搞定了高考差5分滿分的語文成績。
其實到高中階段我就很少在語文課本上花功夫了,因為整個知識體系已經搭建起來了,融會貫通感很強,怎麼形容這種感覺呢?就是考試的時候,你看一眼題,瞬間就很清楚出題老師的想法。
這種狀态下,考試自然是小菜一碟。
我回憶了一下自己是怎麼達到這個境界的,其實也沒什麼特别的秘訣,就是大量閱讀。讀得多且讀得深,讀到後面就有了對文字敏銳準确地理解,也有了駕馭的能力。
這就是我做媽媽後,非常重視親子閱讀的原因,也是我一直堅持給大家分享閱讀方法、推薦好書的初衷。
關于閱讀的話題,千媽真是說得非常多了。今天主要想聊個閱讀領域裡的小分支:
雜志閱讀。
說是小分支,卻相當重要。我對文字的興趣就源自于此,之後,“讀雜志”這個小習慣也在我整個語文學習生涯裡扮演了重要角色。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我又把這個習慣傳遞給了千尋,她現在也很愛讀雜志,并從中獲益多多!
01
跨越時代的儀式感,帶來閱讀好習慣
千媽是80後,跟我差不多年代的爸媽應該很有感觸吧,我們小時候,閱讀資源是極度匮乏,像千尋她們現在随時可以看的繪本,放在我們那會,都是精品、寶貝!
印象很深就是我媽給我訂的雜志《娃娃畫報》,回憶殺照片來咯:
這份創刊于1981年的雜志是我人生中擁有的第一本圖畫書,當時拿到手真是連翻開都有點舍不得。
後來,我又遊說我媽咬牙從不多的生活費裡摳出一部分,訂了《童話大王》和《科幻世界》。(教育舍得投資,在哪個年代都一樣啊)
有沒有回到童年的感覺?
去年春節整理舊物時找出這些雜志,我媽得瑟地講:“你呀愛讀書,全靠我當年花血本訂了這些雜志...”
我媽說得沒錯,當年正是這些雜志幫我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因為雜志大多是半月刊或月刊,每月準時送達,這種令人期待的儀式感,很容易轉化為閱讀習慣。
或許是因為童年的印記,我自己當媽後,也會不自覺地關注兒童雜志。
覺得雖然現在童書多了,孩子選擇面廣了,但雜志作為一個儀式感十足的閱讀分支,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上還是有其獨到之處。
而且,如今的雜志在設計制作上真是有了質的飛躍。
千尋小時候我給她訂了《東方娃娃》,第一眼就有被驚豔到,完全沒想到中國的幼兒雜志已經做得這麼好了。
▲《東方娃娃》
《東方娃娃》分為繪本刊、智力刊、美術刊和幼兒大科學刊。
繪本刊插畫相當美,除了少了個硬皮書面,内容品質完全不輸二三十塊的精裝繪本。
▲《東方娃娃》
智力刊裡有很多益智遊戲、科學知識,識字内容。我們當時用得比較多是一起玩數感小遊戲,還有念識字歌。
▲《東方娃娃》
這樣千尋每個月就能在固定時間完成一些數學啟蒙、識字、語言和科普知識的積累,慢慢養成了閱讀學習的好習慣。
無痛幼小銜接,這雜志功不可沒。
02
繪本童書無法替代的兩個亮點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疑惑,現在繪本童書這麼多,都可以用來幫孩子建立閱讀習慣,還需要雜志嗎?千媽這就跟大家聊兩個雜志特有的亮點:
① 貼合時令的主題素材
② 極富時效性的前沿資訊
這兩個亮點是繪本童書很難替代的。
① 貼合時令的主題素材,從此作文不發愁!
比如,《十月少年文學》有期春季刊,就是描述春天的主題,寫的是“山谷中的春天”,這段描述很美,我和千尋朗讀了好幾遍。
春天來臨的時候,坐在門前,我能清楚地看到春風手裡的畫筆,水波一樣把漫山遍野的枯黃染成明晃晃的嫩綠,溫暖的春色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蘇醒了。
矮草叢裡那些明亮鮮豔的野花,就在這些聒噪的談論中悄然開放,或黃或白的蝴蝶仿佛憑空而生,在陽光和煦的清晨竟然飛滿山谷。
▲《十月少年文學》
大家都知道,現在孩子學業壓力很大,平常時間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很少有冗餘能走出自己身處的城市,看不同的風景。
這也是作文難的一個原因,當老師要求寫“春天”,孩子心裡眼裡沒有春天,怎麼落筆呢?
但如果多讀這樣的主題式雜志,對春天的感知就拓寬了,正好身處春季,透過雜志内容了解到“山谷的春天”,再和自己身邊的“春天”做對比,寫出來的作文想不得高分都難啊!
像這樣的時令主題,千尋小時候看的《東方娃娃》裡也很多。
2月的春季主題裡櫻花盛開、喜鵲喳喳叫---
▲《東方娃娃》
11月的初冬主題裡樹葉枯黃,動物們四處覓食--
▲《東方娃娃》
《highfive》裡很多英文小詩也是與時令相關,比如:Fridendly Scarecrow (友好的稻草人)
▲《Highfive》
這首出現在11月刊上的小詩與秋天有關,莊稼成熟的季節,為了防止鳥兒搗亂,人們在農田裡支起了Scare – Crow稻草人。
即便是身處城市的孩子,讀到這首小詩,也能聯想到秋季農村的場景,知道秋季與稻草人的關系,對秋季的認知自然就延展開了。
② 前沿資訊打開視野,從小給孩子大格局!
再說說雜志帶來的視野優勢。
這點,我個人其實是最為看重的,因為我深知,真正影響一個人未來發展的是他的思維格局。
就如凱文.凱利在《失控:機器、社會與經濟的新生物學》中所說,世界隻會變得越來越不确定,“變動”将成為常态,今天我們所追求的知識、成績,不足以幫助孩子應對未來的變化。
最終導緻發展結果不同的,是思維格局造就的基本能力。一個人思維格局大不大,和他從小的視野有很大關系。
隻看到身邊三畝地,格局無論如何也大不起來,隻有看見更多更廣更遠,才能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并對世界保有充分的好奇。
這便是雜志擅長的領域了,因為雜志有時效性,尤其是科普資訊類雜志,裡面很多前沿的科技和設計展示。
比如我給千尋訂的《少年時》,内容裡就經常出現前沿科技和未來設計。
未來出行模式~
▲《少年時》
想象外星人,在太空漫遊~
▲《少年時》
《觀測宇宙和推測宇宙》宇宙物理學家、原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讓·皮埃爾·博笛親自撰稿~
▲《少年時》
還記得聽“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的人物訪談,有段細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張一鳴的父親,去東莞開辦電子産品加工廠之前是市科委的工作人員,母親是護士。
與事業單位大院裡其他父母對子女嚴加管束不同,熱愛嘗試新鮮事物的父母很早就給了張一鳴寬松環境,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從父母那裡聽到了各種前沿資訊。
比起張一鳴小時候,如今的信息獲取方式多了很多,我們何不充分利用,從小給孩子一個寬視野、大格局呢?
EASTWEST
感覺今天又掏心窩子給大家分享了一把,記憶一直從我的小時候追溯到千尋小時候,寫文字配插圖的時候,不知為何,我内心總會湧起一種溫暖的感受。也許是因為這些或精美或陳舊的雜志,被時光賦予了特别的意義,承載着某種柔軟的東西。
我會忍不住想,不知道很多年後,小千尋還會不會給小小千尋訂雜志呢
,那時候的雜志應該都是戴上眼鏡就可以進入實景的沉浸式體驗了吧,不知道她會不會也在一個陽光充足的下午,翻出箱子裡的舊雜志,笑着跟我說:
感謝母上大人當年“狠下血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