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需要做的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需要做的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0-01 22:21:52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需要做的?作者: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需要做的?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需要做的(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1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需要做的

作者: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

自立自強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基礎,也是一個國家繁榮強盛的重要前提。今年6月28日,在湖北省武漢市考察時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我們必須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産業,開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形成國際競争新優勢。貫徹落實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我們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強大信心和力量。

一、科技自立自強具有深刻的曆史必然性

科技自立自強是大國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一個國家要立起來、強起來,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至關重要。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凝聚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百年探索。黨領導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曆程,始終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作為理論指引,順應國家發展大勢和戰略需求,沿着科技救國、科技興國、科技富國、科技強國的曆史軌迹,探索出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再到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路徑。黨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黨的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科技創新擺在了曆史發展的新高度,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我們黨在新的發展階段對創新發展的新定位和新要求。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曆史使命。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奮鬥的戰略基點。“自主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具體體現,在新時代集中體現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既體現了與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創新驅動一脈相承的精神實質,也體現了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向更高水平邁進的必然趨勢和内在要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擁有強大的科學技術原創能力,能夠持續産出重大原創科學思想和科技成果;以優質創新要素高度集聚,創新人才層出不窮,社會充滿創新活力;以堅持自主創新與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合作的辯證統一為特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作用、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二、科技自立自強是新發展階段的形勢所需

科技自立自強是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提升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正面臨自二戰以來最大一輪國際秩序深刻調整,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打壓式”技術民族主義上升,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的不确定性、不穩定性大大增加。科技是大變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改變大變局格局的關鍵力量。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一方面,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為後發國家實現經濟和技術趕超提供了難得的趕超“機會窗口”。另一方面,科技創新成為大國戰略博弈的新邊疆和主戰場。美西方将科技創新“政治化”、“集團化”和“武器化”趨勢愈加明顯。國際戰略競争的重心不僅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5G/6G、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領域的競賽,更是圍繞新科技革命所塑造的新權力的争奪。科技實力深刻影響國際力量對比,科技發展與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演化交互影響,成為決定國家未來和競争優勢的關鍵。

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制高點必須依靠科技自立自強。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前沿科技創新正逼近或超越人類認識極限,重要領域産業變革正從導入期向拓展期轉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并廣泛應用,颠覆性技術創新不斷湧現,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産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發展範式,引發國際産業分工重大調整,進而改變國家力量對比,重塑世界競争格局。世界主要創新大國紛紛加大前沿科技布局,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占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先機和制高點。新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為我國科技創新提供了難得的趕超“機會窗口”,需要通過科技自立自強,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在新賽場建設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導一些賽場建設,成為新的競賽規則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競賽場地的重要主導者,赢得國家發展的主動。

科技自立自強是暢通國内大循環和塑造我國在國際大循環中主動地位的關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就是要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而做到這一點,必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結構升級。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一方面,科學發現不斷向宇觀、宏觀、微觀和極端條件拓展。另一方面,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争空前激烈,我國科技創新的結構性短闆、“卡脖子”等難題凸顯。隻有把我國科技發展建立在自立自強的牢固根基之上,才能增強應對外部重大風險挑戰的抗壓能力、應變能力、對沖能力和反制能力,以科技創新的主動赢得國家發展的主動,以自立自強的能力鑄牢民族複興的基石。

三、科技自立自強是面向未來的戰略選擇

面對複雜形勢和艱巨任務,我們必須立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全局,着眼于科學把握和有效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産業,開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形成國際競争新優勢。

堅持科技自立自強不動搖的戰略方針。 科技自立自強是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未來我們将面臨愈加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諸多新問題和新任務,這更加堅定了我們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道路的信心和決心。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準确把握曆史大邏輯和世界格局變化大勢,統籌發展和安全,善于化危為機、危中尋機;堅定創新自信,提升科技創新的自主、供給、支撐、引領能力,強化科技自立自強對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支撐,強化科技對經濟發展質量高、能源資源消耗低、産業核心競争力強的強大支撐,加快構築先發優勢,以科技創新的主動赢得國家發展的主動,以自立自強的能力鑄牢民族複興的基石。

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要打好“三大戰役”。一是基礎研究持久戰。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之源,關乎我國源頭創新能力和國際科技競争力的提升,對于構建新發展格局有着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指出,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在全球科技競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普遍強化基礎研究戰略部署,全球科技競争的焦點不斷向基礎研究前移。我們必須按照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目标導向,從國家發展需要出發,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通過解決“卡脖子”技術背後的核心科學問題,促使基礎研究成果走向應用,從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二是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利器,對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暢通國民經濟大循環,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随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已成為制約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在關鍵領域實現自主可控,保障産業鍊供應鍊安全,才能暢通國民經濟大循環,掌握發展主動權,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内涵型增長。一方面,我們要積極推進機制創新,探索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和發揮市場機制有效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結合起來,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證。另一方面,要聚焦産業鍊關鍵環節,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颠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關鍵技術供給體系,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三是科技體制改革主動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加強和完善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出台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強化對科技工作的宏觀統籌管理,全面增強科技體制改革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2021年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2021—2023年)》,啟動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體制改革從立框架、建制度向提升體系化能力、增強體制應變能力轉變。面向新發展格局,應遵循科技創新規律,強化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以激發科研人員和創新主體積極性創造性為着力點,加快形成并實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激勵機制和科技評價機制,完善科技創新,落實好“軍令狀”、“揭榜挂帥”、科研經費“包幹制”等機制,加快建立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制度體系。

四、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加快建立使命驅動、任務導向的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增強科技自立自強的底氣。加快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結合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在前沿、新興、交叉、邊緣等學科領域推進國家研究中心建設。探索建立“國家使命牽引、重大任務帶動、平時戰時結合”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組織模式,實現跨部門、跨學科、跨軍民、跨央地整合優勢資源和力量。防止與克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形式主義傾向,避免把具有國家使命、任務導向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變成為“新瓶裝舊酒”式的新牌子、新帽子。遵循創新區域高度集聚規律,優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空間布局,更好地發揮地方主動性積極性,推動科技力量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同時支持地方發展。

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和基礎研究中的應有作用,提升科技自立自強的效率。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發揮科技領軍企業、平台型企業、中央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持續提升技術創新、标準制定和知識産權布局能力,構建具有穩定結構的産學研利益共同體,帶動産業鍊上下遊協同創新。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群體,鼓勵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強化企業在基礎研究中的作用。加大政府資金扶持企業基礎研究,鼓勵具備條件的創新型企業自籌資金投入基礎研究,引導社會資本投入企業基礎研究,加強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地和平台建設,在政策引導、資源共享、激勵保障方面建立長效機制。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築牢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石。依托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立完善開放靈活便利的人才吸引機制,打造世界重要人才聚集地。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國際化人才制度環境,形成有國際競争力的人才培養和引進制度體系;建立基于信任的人才使用制度,試點實行科研經費“包幹制”和首席科學家負責制;重塑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健全創新激勵和收益分配機制。堅持走好創新人才自主培養之路。不斷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全面提高工程科技類人才培養質量。

積極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拓寬科技自立自強的視野。堅持開放創新不動搖,不斷提升統籌和利用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創新資源的能力,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打造高水平的國際創新合作平台。探索“國家開放創新綜合示範區”試點建設,推進中日創新合作示範區等國際創新合作平台建設,學習借鑒更多國際先進經驗,從更高起點、以更高效率推進我國科技自立自強。探索符合新形勢新要求的國際科技合作新路徑。推動大科學裝置面向全球開放共享,在低碳技術、公共衛生、數字技術等國際社會共同關切的領域主動發起或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集聚國際頂尖創新資源。

營造良好創新生态環境,激活科技自立自強的潛能。優化政務環境,推動科技管理職能轉變,按照抓戰略、抓改革、抓規劃、抓服務的定位,轉變作風,提升能力。優化市場環境,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資支撐體系,支持建立産業科技資源共享聯盟,助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強知識産權全鍊條保護,提高知識産權保護工作法治化水平。優化社會環境,積極培育健康的創新文化,嚴肅懲處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增強全社會創新意識,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濃厚氛圍。

來源: 《紅旗文稿》2022/1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