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基金,我們都要看“成本”,
即單位淨值。
單位淨值,指的是你買到的每一份這個基金價值多少錢,或者說你需要付多少錢才能買到一份這個基金,
比如A基金的單位淨值是2元,那麼你花100元就可以買到50份額的A基金,
份額就像你買水果的數量,能買多少個,
基金在确認的時候,會把确認的份額、成交淨值、總價等信息發短信告知。
不同基金的單位淨值自然有差異。
新發基金,在募集期時候,單位淨值就是1,随着募集結束,當基金經理進行建倉後,會有所變化。
普通貨币基金的單位淨值一直是1,它不會變化。(不包括淨值型貨币)
為什麼不會變化呢?
因為它采用“攤餘成本法”,
簡單理解,就是将到期收益分攤到每天進行返息。
舉個例子,某基金以90元的單價買入一個面值為100元的債券,其中獲得10塊錢收益,若該債券是60天後到期,基金會将收益分攤到每一天中,即10塊錢除以60天,
因此,若按照攤餘成本法計算,基金的投資收益幾乎每天都是固定的。
用攤餘成本法進行計算,基金淨值增長較為平滑,波動穩定。
在正常情況下,基金的“單位淨值”和“累計單位淨值”,兩個是相同的。
但是,當某隻基金發生【非正常】現象後,就不了。
什麼不正常現象呢?
分紅or拆分。
分紅,就是指将這隻基金的一部分收益拿出來以現金或者紅利再投資的方式拿出來,分給持有人。
拆分,指在保持基民資産總值不變的前提下,改變基金份額淨值和基金總份額的對應關系,重新計算基金資産的一種方式。基金拆分後,原來的投資組合不變,基金經理不變,基金份額增加,而單位份額的淨值減少。
我們通過兩個例子看,分紅和拆分怎麼影響到單位淨值的。
首先看分紅,
A基金,單位淨值是2元,總共發行了50份都被你買了,那麼A基金的市值就是100元。
然後基金經理拿着100元去買股票投資了,過了一個月賺了50塊,這個時候基金市值已經是150元,而淨值變成了150/50 = 3元。
但是,假如基金經理沒有把這150塊都拿去做投資,手上還剩了30塊現金暫時不知道投資什麼。于是決定拿這30元給基金持有人分紅。那平均分一下每一份額的A基金就可以分到30/50 = 0.6元。
這個時候基金的市值就變成了150-30 = 120元,單位淨值就變成了120/50 = 2.4元了。
即,沒有分紅,A基金的淨值該是3;發生分紅,就變成了2.4,而累計單位淨值就變成了3。
接下來,再看拆分,
假設我持有B基金1萬份,該基金份額淨值為2元,那麼我的基金資産為2萬元。如果該基金按1:2的比例進行拆分,則基金份額淨值變為1元,總份額加倍,我持有的基金份額由原來的1萬份變為2萬份,所對應的基金總資産仍為2萬元。
即,拆分後,B基金單位淨值降到1,累計單位淨值是2。
拆分在業内發生的比較少,較多的是分紅。
說了這麼多,我們能看出來,
累計淨值就是排除了分紅和拆分這兩種情況,始終連續的計算該基金的盈利,它反映該基金從成立以來的盈利情況。
累計淨值增長率,指的是基金目前淨值相對于基金成立時淨值的增長率。
不過,如果用累計淨值增長率來衡量基金績效,我們會發現一個嚴重的BUG:
以興全有機增長為例,成立10年,隻在2016年分紅一次。
當時,2016年的5月25日,興全有機增長分紅後,單位淨值和累計單位淨值分别為1.8257元和2.6457元 。到8月12日,單位淨值上漲0.0797元,漲幅為0.0797/1.8257=4.37%;累計單位淨值也上漲0.0797元,但漲幅為0.0797/2.6457=3.01%;
一個是4.37%,一個是3.01%,漲幅相差1.36%,
相差的1.36%,去哪了?
累計單位淨值增長率,是假設基金持有人都采取現金分紅而計算出的淨值累計漲幅,
而實際上,相當一部分基民會采用紅利再投資方式,而紅利再投資的回報并沒有反映到累計淨值裡面,
因此,這就引入了複權淨值的概念。
基金複權淨值,考慮了紅利再投資的因素,對基金的單位淨值進行了複權計算。
即,将“分紅 單位淨值”再投資進行複利計算。
基金公司、券商、第三方機構在看一隻基金業績好壞時,看的都是基金的複權單位淨值增長率,不是累計淨值增長率。
我們日常在各大APP上看到的基金收益數據,就是複權單位淨值增長率。
總結以上,我們要記住:
1、沒分紅和拆分,基金單位淨值=累計單位淨值;
2、基金收益看複權單位淨值收益率;
3、無論是分紅還是拆分,都不會對總金額産生影響,受影響的隻有淨值和份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