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開始的一無所有,到人生第一個30萬,真的很不容易,後來慢慢到120萬,500萬,800萬,1200萬,直到現在的6000萬,逐漸對數字感到麻木了……不管手機像素高低,拍出的相片都能承載一段回憶。但是像素不能決定拍照的好壞,傳感器大小這個是最重要的一點,傳感器尺寸越大,手機的拍照能力就越強,感光性能也會更好,傳感器尺寸的大小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拍照的好壞,最起碼決定了硬件的好壞。其實我覺得賣手機的地方應該标的是手機的傳感器尺寸,而不是像素,像素完全不能決定拍照質量。
廣角與焦距成反比,廣角越大,焦距越短。而焦距與鏡頭厚度成正比,即焦距越短,鏡頭模組厚度越小。所以大廣角除了能帶來更廣的視角更大的拍攝視野外,還能降低鏡頭模組的厚度。但越是大廣角的鏡頭,光學設計就越複雜,需要采用非球面鏡片和高折射率的玻璃來糾正畸變和像差。因此手機上常見的廣角多為35-28mm,用戶對此無需做太多的糾結。
除了焦距之外,光圈。與相機的鏡頭類似,光圈數值越小,則光圈較大。由于體積和硬件結構的限制,手機鏡頭的光圈都是固定的。如果其他條件相同,則光圈越大,可以達到傳感器的光線也就越多。在弱光環境下,大光圈的畫面亮度也就更高。目前拍照比較好的手機光圈一般都達到了F/2.4以上。除了夜拍效果更好之外,大光圈的意義還在于更大的進光量可以提高快門速度。我們舉個例子,拍攝同一張照片,需要一個固定數值的進光量,用大光圈的鏡頭,我們以1/22秒的速度就能完成拍攝。而小光圈的鏡頭,想得到同樣的進光量,就要延長曝光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您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那麼不好意思,照片花掉了。更快的快門速度,更快的抓拍速度,這也真是大光圈的另一大意義所在。
數碼相機的鏡頭是由多片鏡片共同組成的,根據功能和作用又會分為不同的鏡頭組,我們舉一個例子,一個鏡頭有7組11枚鏡片,既這款鏡頭共有9枚鏡片,這9枚鏡片又分為7個鏡頭組。現在手機的鏡頭組通常為4片、5片或6片,其中5片通常标為5P,6片則為6P。采用5P或6P鏡頭的機型往往會被廠商拿來當宣傳噱頭。理論上由于不同的廠商、不同的産品采用的技術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單純以鏡片數和鏡頭組來判斷鏡頭的素質。
除了鏡片數之外,鏡片的材質也很重要,鏡片通常分為玻璃與塑料兩類,玻璃的透光率更佳、光學性能更好,成像質量上有更大優勢。但玻璃透鏡的成本較高,可塑形能力也沒有塑料強,因此除中高端機型或一些以拍照為主打功能的手機外,不少手機采用了成本相對低廉的塑料鏡片組。當然目前經常可見的的藍寶石、大猩猩玻璃鏡頭,實際隻是鏡頭的“保護玻璃”,表層材質的硬度隻決定了鏡頭抗磨損能力,對畫質并沒有提升作用。除了硬件上這些影響外,廠商對相機的的優化,也就是相機的算法,對于成像質量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索尼作為目前最重要的手機攝像頭生産商,為多家手機制造商提供攝像頭,被廣泛的應用于包括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諸多廠商,但采用同一型号攝像頭的不同機型在成像效果卻有很大差異,這便是廠商在相機優化和算法的“軟實力”的差距造成的。
更多手機技巧新機評測可以關注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