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湖南童話灣裡田園綜合體

湖南童話灣裡田園綜合體

時尚 更新时间:2024-09-11 13:16:33

湖南童話灣裡田園綜合體?新華社長沙5月19日電題:豐收灣的變遷——湖南省甯鄉縣“美麗鄉村”建設見聞,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湖南童話灣裡田園綜合體?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湖南童話灣裡田園綜合體(豐收灣的變遷湖南省甯鄉縣)1

湖南童話灣裡田園綜合體

新華社長沙5月19日電題:豐收灣的變遷——湖南省甯鄉縣“美麗鄉村”建設見聞

新華社記者段羨菊、劉良恒

初夏時節,青翠竹架和飛檐式木頂搭建的“豐收灣”門樓裡,遊人如織,笑語盈盈。就在一年前,這裡還是祖輩沿襲的單純種糧村。

豐收灣的變遷,是湖南省甯鄉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也折射了鄉村建設正在很多地方火熱推進的勢頭。

(小标題)“美麗”的不僅僅是庭院

5月17日,陽光明媚,微風拂面。沩水北岸的豐收灣一片田園風光,瀝青路幹淨整潔,路旁藍莓樹已經挂果,稻草編織成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

漫步豐收灣,遊客三五成群,談笑聲此起彼伏,有人在與稻草藝術合影,有人騎着腳踏車徜徉在田間江邊,還有人在“挑戰”寬窄不一的竹竿間隙測試自己的胖瘦。在兒童樂園裡,孩子們正蕩着秋千玩耍嬉戲。餓了可去燒烤基地,露營之處不久也将開放。

盡管沒有廣告,但自從豐收灣的鄉村建設有模有樣後,村裡年輕人自發通過微信朋友圈“曬幸福”,引得每天從城裡和周邊鄉鎮被吸引來的遊客絡繹不絕。

家住渡口旁、一輩子種田為生的楊玉蘭老人,“五一”後在沿江風光帶上擺了個小攤,賣些小玩具、槟榔、飲料和芝麻豆子茶,半個月來收入就有2000多元。忍不住和記者講述過去拉扯大四個孩子艱苦家史的她說,豐收彎的變化,讓她“做夢也沒想到”。

在甯鄉縣很多鄉村,幾乎家家門口、庭前、屋後都能看到鮮花,見得到大樹。當然,“美麗”的對象不止于庭院、村落,還有民心、民風。

流沙河鎮瓦子坪村路旁豎立着“人人都敬老,社會更美好”宣傳欄,刊登全鎮“第六屆孝子事迹簡介”。黑色瀝青路名為“德孝路”,路旁白牆畫着很多傳統道德故事。

壩塘鎮保安村的宣傳欄,刊載十個“尊老愛幼好兒媳”的照片和事迹;村道兩邊的壁畫旁,題寫着倡導良善家風的自編語句。

提議鄰裡融洽的有:“尊長者,愛晚輩;講民主,不獨行;親幫親,鄰幫鄰;鄰裡和,遠勝親。”呼喚家庭和睦有:“夫妻間,重感情;相濡沫,敬如賓;一家人,互關心;人健康,最開心。”

熟悉内情的人透露,豐收村是數村合并的,過程當中原本還有一些磕磕碰碰,因為“美麗鄉村”建設,幾股勁擰成一股繩了。

(小标題)鄉賢是“美麗”的主力

“每天早飯還沒吃,鄉裡的人就來忙,請他吃飯,也不來。”說起今年前段時間幫助植樹的林業站工作人員,楊玉蘭老人頗有點過意不去。

從2015年開始,甯鄉在全縣180個村莊大規模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這一輪鄉村建設明顯不同之處是,甯鄉縣提出避免建前等靠要、建後不珍惜的依賴思想,以村民自力更生為主,政府不會撥付專項資金,事後會适當給予獎勵補助。

在外當老闆的、工作的,紛紛伸出捐建之手。瓦子坪村新建了一個燈光籃球場,資金是體育局撥付的,地塊則是村民捐獻的菜地。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村民參與鄉建的熱情,顯示出巨大的社會力量。

2015年,為了動員、激勵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參與鄉村治理建設,甯鄉縣首次表彰了376名“社會賢達”。

如果說,錢物主要靠在外的“鄉賢”捐助,那麼,鄉村美化的具體工作,則離不本土村民的巧手。豐收灣的渡口旁邊,一尊生動逼真、水準一點都不低于專業公司作品的稻草猴像,就是由鄰村一位村民創作贈予。

入夜的甯鄉鄉村,再也不像過去黑燈瞎火,很多村民成群結隊,在發出潔白光芒的太陽能路燈照射下,或田野、村莊散步,或在音樂旋律中跳廣場舞。這些路燈多是捐獻而來。

讓豐收灣的路燈也亮起來——楊玉蘭老人的這個盼望不久就會實現。國内一家著名照明企業在湖南的總代理,就是豐收灣人,他已承諾捐獻路燈。

(小标題)讓“美麗”與富裕同行

瓦子坪村,一圈籬笆裡面的青草叢中,立着兩隻大花豬前行雕塑,旁邊一群小花豬,正在悠閑地吃草嬉戲。

黑白相間,皮薄肉嫩,流沙河的土花豬馳名中外。盡管由于地處偏遠,鄉村旅遊産業還沒起步,但将觀賞、推廣與增收相結合,是流沙河鎮規劃花豬産業時的設想。

租用一個廢棄校址辦起來的“農家流香”有限公司,隐藏在保安村的田野旁邊。廠區内上百個巨型陶罐,儲藏着正在發酵的辣椒、豆角、紅薯葉。這些“壇子菜”,按照鄉下延續幾千年的傳統方式精心制作,不放任何添加劑。

“投産6年來,每年的銷售收入翻番。”随着市場規模擴大,公司負責人有點擔心産品的供應是否跟得上。

公司收購的食品原料,都來自周邊鄉村。今年與周邊村民簽訂了200畝的豆角供貨協議。豆角每季的種植期不到兩個月,一畝豆角可以産生四到五千元的收入,是種一季水稻收入的三倍,比種煙葉的勞動強度也要小。

豐收灣的村民有着勤勞耕種的傳統。在不少地方一年隻種一季水稻後,他們還延續着一年兩季的耕作方式。楊玉蘭家的6畝田,數十年來也是這樣。

是改種油菜,還是荷花?如何配合鄉村旅遊的發展,調整傳統種植結構?各家各戶分散承包的田土,是否流轉給公司和大戶集中,以便于統籌發展?豐收灣的村民們正在熱烈地商量、讨論。

豐收的新種子,正在豐收灣孕育……(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