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甘肅慶陽的一場暴雨,讓地處慶陽的馬蓮河水位暴漲,給沿線群衆造成較大财産損失;繼而,泾河水位也全面上漲,同時引發渭河形成洪峰。有一個成語叫“泾渭分明”,它的含義是什麼?馬蓮河、泾河、渭河又是什麼關系呢?下面,左右為大家說說這個事兒。
總的來說,馬蓮河是泾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而渭河又是黃河的最大支流,上遊發大水,同時引發下遊河段水位上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九九歸一,這些河水最後全部彙入黃河,同屬于黃河流域。
01 馬蓮河
馬蓮河是泾河的最大支流,古時候叫馬嶺河,或叫泥水。後來,因為河谷中馬蘭草叢生,馬蘭草俗稱馬蓮,因而又叫馬蓮河。
馬蓮河的上遊有東西兩條支流,西面的支流是正源,名叫環江。環江也有兩條支流,一支叫西川,發源于慶陽市環縣北部;一支叫東川,發源于陝西省定邊縣。西川、東川彙合于洪德後才叫環江。環江東南流,過環縣縣城。再東南流,入慶城縣境。
東支叫柔遠河,也叫華池河,發源于子午嶺。環江和柔遠河在慶城縣城附近彙合後才叫稱馬蓮河。馬蓮河繼續南流經合水、甯縣,至甯縣政平古鎮彙人泾河。
枯水期的馬蓮河
汛期的馬蓮河
馬蓮河流域還有大大小小的像毛細血管一樣的支流,較大的支流有合水河、固城河、湘樂河、九龍河、趙家川河、硯瓦川河、羅山川水、城西川水、玄城溝水、代城溝水、孫家河等。
馬蓮河流域屬于黃土高原核心區域,沿途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年輸沙量1340萬噸,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1050公斤,為泾河泥沙的重要來源。
02 泾河
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發源于甯夏六盤山的東麓,有南北兩個源頭:南源在甯夏泾源縣六盤山東麓的馬尾巴梁老龍潭,北源在固原市原州區的大灣鎮,流至甘肅省平涼市八裡橋會合後始稱泾河。一般情況下,以發源于老龍潭的這一支為正源。
泾河源頭流域河流密集,水量豐盈。河水由西向東流,在平涼市大陰山下崆峒峽進入甘肅省境,河水先流入平涼市崆峒峽水庫。泾源縣境内幹流全長38公裡,還有盛義河、香水河、胭脂峽等較大支流。
泾河流經平涼市區後,繼續東流,後進入泾川縣境,汭(ruì)河自西南彙入,過縣城後,于長慶橋入甯縣。甯夏固原市有泾源縣,甘肅平涼市有泾川縣,陝西省鹹陽市有泾陽縣,其縣名得名均與泾河流經三縣有關。
泾河出甯縣後,就流入陝西省長武縣境内,泾河也成為長武縣與甯縣的界河。後流經彬州市(原彬縣)、永壽縣、禮泉縣、泾陽縣至西安市高陵區注入渭河。
泾河支流較多,主要有颉(xié)河、汭河、洪河、蒲河、馬蓮河、黑河(汭水或宜祿川)、南河(達溪河)、磨子河(渠)、大路河(大蘆河、蘆水)、小路河(小蘆河或蘆水)、潘澗河、甘溝、大岔河、四十裡鋪河(四十裡鋪溝)、澗溝河(南楊澗河)、紅河、暖水河、茹河、泔(gān)河、紅岩河、四郎河、三水河、支黨河、姜家河等。
泾河全長455公裡,泾河幹流河谷開闊,一般在1公裡以上,平涼至泾川間,谷寬2—3公裡,川地平坦完整,有良好的灌溉條件。秦代有著名的鄭國渠,近代有泾惠渠等,都是引泾河水灌溉農田,是陝西關中地區的生命之河。
泾河,陝西關中平原的生命之水。
泾河繞陝西彬州太極灣纏龜蛇山
汛期的泾河
泾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水系輸沙量最大的二級支流。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泾水一石,其泥數鬥”,泾河濁流滾滾,使農業遭受摧殘。唐代詩人杜甫曾有“秦山忍破碎,泾渭不可求”的感慨。
03 渭河
渭河,古時候叫渭水,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發源于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的鳥鼠山,主要流經甘肅定西、天水、陝西關中平原的寶雞、鹹陽、西安、渭南等地,在渭南市的潼關彙入黃河。
渭河北有六盤山,南有秦嶺,流域面積達13.4萬平方公裡。渭河幹流橫跨甘肅東部和陝西中部,全長818公裡。渭河流域可分為東西兩部分:西為黃土丘陵溝壑區,東為關中平原區。
渭河源頭有西源和南源兩大源頭,西源叫禹河,發源于渭源縣的鳥鼠山,河流短小,為間歇性河流,一般以西源為正源。南源叫清源河,源于渭源縣西南的豁豁山,彙集山區衆多支流,為常年性河流,東北流至渭源縣清源鎮與西源彙合,始稱渭河。
渭河幹流由西向東流經渭源縣、隴西縣後,于鴨兒峽注入天水。 之後流經天水市武山縣、甘谷縣和麥積區後,流入陝西省寶雞市。在甘肅境内,渭河幹流沿途彙集的支流主要有秦祁河、鹹河、榜沙河、散渡河、葫蘆河、水洛河、藉河、牛頭河、義隴河等。
渭河水系
渭河水系
在陝西境内,渭河幹流總長500公裡,流經寶雞市的陳倉、渭濱、金台、岐山、眉縣、扶風,鹹陽市的楊陵、武功、興平、秦都、渭城,西安市的周至、戶縣、長安、未央、灞橋、高陵、臨潼,渭南市的臨渭、大荔、華縣、華陰等22個縣(市、區),至潼關縣的港口彙入黃河。
陝西境内渭河流域右岸南山支流較多,從西到東有清姜河、清水河、伐魚河、石頭河、西湯峪、黑河、澇峪河、新河、沣河、皂河、灞河、零河、湭(qiú)河、赤水河、遇仙河、羅紋河、羅敷河等,多發源于秦嶺,大都水清、源短、流急,較長的黑河125公裡,灞河104公裡,其餘皆不足百公裡。左岸為黃土階地原區,支流稀少,從西向東有通關河、小水河、金陵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北洛河等,大多水量相對較小而含沙量很大,流長在百公裡以上。
渭河洪峰
陝西大荔縣朝邑渭河濕地
04 泾渭分明
在我們中國的漢語中,有一個成語叫“泾渭分明”,這裡的“泾”,就是泾河或泾水,“渭”指渭河或渭水。這個成語描述的是一道自然風景:泾河與渭河交彙處,由于兩河含沙量不同,形成了清水濁水同流一河,界限分明互不相融,這條分界線綿延數裡,蔚為壯觀,成為一處自然奇觀。後世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好壞分明。
那麼,泾河、渭河的水哪個清、哪個濁呢?這事還真的要好好說道說道。
《詩經·邶風·谷風》中唱到:“泾以渭濁,湜(shí)湜其沚(zhǐ)。”這裡的“湜湜”,意思是水清澈的樣子,“沚”,是水中的小洲。
這句古詩是現存古籍中最早記載“泾、渭”的句子,但難以辨明泾渭清濁。唐初經學家孔穎達作出的注疏是:“言泾水以有渭水清,故見泾水濁”。雖然如此,後世依然有争議,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産生了許多不同觀點。這句詩可以理解為:泾水雖然把污濁帶給了渭水,渭水仍然清澈見底;也可以理解為:泾渭兩河相比,渭水渾濁而泾水清澈見底。
在孔穎達之前,西晉潘嶽在《西征賦》中說:“北有清渭濁泾,蘭池周曲。”
南北朝齊梁時代的沈約在《八詠詩·之七》中說:“别北芒于濁河,戀橫橋于清渭。”
唐代詩人杜甫在《秋雨歎》中說:“濁泾清渭何當分”。
在這些詩句中,泾濁渭清似乎已成定論,但是在宋代文豪蘇東坡筆下,卻有了“兖兖河渭濁”的提法,元代詩人曹伯啟也有“泾清渭濁源何異”的疑慮。
泾清渭濁?還是渭清泾濁?始終沒有定論。
一直到了清代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在閱讀朱熹的《集注》和蘇轼、曹伯啟詩句時,看到朱熹和蘇轼、曹伯啟的結論正好相反,他頓生疑慮和好奇,于是下诏讓地方官員勘察泾河與渭河源頭,查驗明白究竟孰清孰濁。
完成乾隆诏令查巡泾河的官員叫胡紀谟,時為平涼知府。他經過實地調查,發現泾河水清澈澄淨,即使到了下遊,也依然純淨如初。
泾渭分明
其實,決定一條河流是清是濁的關鍵,是這條河流所流經地區的植被狀況與生态情況。生态的好壞決定了一條河流含沙量的多少,含沙量越高,水質一般越渾濁。
每年7月至9月是泾河的汛期,12月至第二年2月為枯水期。泾河含沙量從5月開始逐漸增加,8月達到最高值,9月開始有規律遞減,每年輸沙量約2.84億噸。
進入汛期降雨時,泥沙量增大,泾河就比渭河水顯得渾濁。不是汛期的時候,泾河泥沙量減少,泾河水就比渭河水要清澈得多。所以,一場暴雨過後泾河濁浪滔天。數天之後,河水恢複平靜又清澈澄靜。
在不同的時空,由于受降水的影響,泾河、渭河的清濁轉換也就成了必然。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系删除)
讀史可以明鑒,知史可以啟智。
歡迎關注“左右說曆史”,歡迎閱讀、觀看、評論、點贊、收藏、轉發,您的關注,是左右創作的不竭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