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我何時歸故裡,我也輕聲地問自己,不是在此時 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
前些日子看到有一部名為《大約在冬季》的電影11月15日上映,看見名字不禁想到1987年齊秦的專輯《冬雨》中的那首同名金曲,于是心中暗暗決定上映了一定要去看。
時間一晃到了今天,突然想起這部電影還沒找機會去看,剛想約朋友一起去結果看了一眼豆瓣,評分5.2,而且大多以2-3星為主,興緻頓然全無。
看了下評論,得出了一個結論:這應該又雙叒叕是一部“疼痛文學”版的青春片,算了不看也罷。電影筆者沒看也不敢妄下結論,反正目前這個形式電影口碑算是撲街了。
看完電影評論,突然想到了近些年來國産的青春片《左耳》《匆匆那年》《同桌的你》《栀子花開》《小時代》《緻青春》等等一系列類似“青春疼痛文學”電影,我好像真的沒記得有哪幾部沒撲街。
細數這些年的青春電影,不出意外會出現學霸學渣相戀(或者叛逆男孩與乖乖女相戀);十有八九會讓圖書館、教室和籃球場成為影片重頭戲的發生場景。此外,黑闆、獎狀、錄音機、CD、舊書等充滿時代感的物品也被用來展現獨特的時代氛圍,在濾鏡之下,這些電影呈現的大多是被刻意美化的清新畫風;如果就前兩條算是導演有良心的,再甚者有“打架”"車禍”“出軌”和“堕胎"等等,仿佛80、90、00後的青春都日了狗一樣,反正年紀輕輕經曆這麼多确實挺疼痛的。
《人民日報》有評論此類電影“當青春叙事缺乏奮鬥色彩,把成長的代價等同于放棄一切美好的事物時,這批青春片與其說是在懷念已然消逝的青春,不如說隻是講述了一個沒有青春的青春故事”。
這樣的青春疼痛文學電影最早好像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這部電影在當時真不能算是爛片,起碼口碑票房都不錯。本來創新是一個好事,但是頂不住一部不錯的電影火了全部青春片都照這一個模子刻畫呀,甚至一部比一部上頭,為了誇張青春的“疼痛”,無限制的刷新觀衆的三觀。
我記憶中的高中不都是大家拼命學習,為了一個目标或者說夢想而拼搏,雖然簡單平淡但是那時候傍晚的陽光透過窗灑在黑闆上都感覺很美好,那時候交作業時候作業本跟喜歡的人放到了一起都會開心很久,沒有那麼多的轟轟烈烈但有平平淡淡的歲月靜好。
當然也不能說所有的國産青春電影都是看完讓人感覺青春日了狗,前一段時間大火的《少年的你》就是一部很成功的反應現實題材的青春電影,雖然存在着一些問題但是瑕不掩瑜。
當然比起《年少的你》我更想推薦一下這部18年的冷門的國産青春電影《狗十三》,比起那些懵懂少年少女愛恨情仇無病呻吟般的“疼痛”,我覺得這部以現實題材真切的反應家庭與青春期孩子矛盾的電影更能體現出青春的“疼痛”,痛的感同身受。
《狗十三》講了一個13歲少女的成長陣痛,在與家庭的抗争中她逐漸變得“乖巧、聽話”也不再思考平行宇宙而是學不喜歡的英語,她不再執着于找那條走丢了的名為“愛因斯坦”的愛犬,最後也吃下了狗肉……她已經開始被那些生活中的條條框框框住了自己,她已經迷失了她自己。從此以後她已經不再是她自己,她在衆人眼中是好學生,在父母眼中是好孩子,唯獨在她自己的心中,她已經找不到她自己了。
如果你說你想看青春愛情電影,那我跟推薦你看一下《怦然心動》。
這部不是國産電影,但是我特别推薦。《怦然心動》講的是兩個小朋友早戀的故事,這部電影的故事很簡單,但是卻通過小孩子的視角講述了講了追求自己的夢想、尊重、誠實、勤勞、怎麼看待貧窮、怎麼接納殘障的家人以及怎麼維護自己的自尊等等。這與大部分劇情冗雜狗血但是絲毫沒有反映出正确價值觀的電影有着強烈的對比,其實我們的青春就跟這部電影一樣,砰然心動,足夠講出這段青春期的甜蜜故事。
最後我想以《怦然心動》裡我最喜歡的一段話結束這篇影評: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世人萬千種,浮雲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