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營養的一大來源,人們的日常營養離不開肉食,但同時肉類物質中又含有較多的脂肪,所以肉類食物是屬于典型的必須得吃,吃多了又不行的食物。那麼營養學界就有這樣的一個觀點: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吃沒有腿的。意思就是吃雞鴨鵝比吃豬肉好,吃魚又比吃雞鴨鵝好。但是魚并不是所有人喜歡的,所以雞鴨鵝也更适合大家日常食用!
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其中的鵝肉。大家平時吃的家禽中,相比大家吃的雞和鴨比較多,鵝吃的很少。這是因為鵝在市場中沒有雞和鴨那麼常見,因為鵝的養殖沒那麼經濟,養殖周期長,所以價格也貴一些。但其實鵝肉的營養價值才是最高的,特别适合春天吃。
鵝肉含有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其組成接近人體所需氨基酸的比例,從生物學價值上來看,鵝肉是全價蛋白質,優質蛋白質。鵝肉中的脂肪含量較低,僅比雞肉高一點,比其他肉要低得多。鵝肉不僅脂肪含量低,而且品質好,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特别是亞麻酸含量均超過其他肉類,對人體健康有利。鵝肉脂肪的熔點亦很低,質地柔軟,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因為鵝的體積在家禽中是比較大的,所以它的肉質也比其他家禽的肉更加緊實一些。所以在烹饪時,要烹饪的久一些,不然的話,它的肉質就會比較柴,咬不爛。所以我們生活中經常的吃的做法是悶鵝。而在廣東一直都有吃鵝的習慣,廣東的客家人的悶鵝更是非常的有名。“客家焖鵝”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曆史。從前,客家人比較貧窮、普遍喜歡養鵝。每到過年的時候,客家人會拿出很多糧食把自家的鵝喂得肥肥胖胖和鄰居做比較,以誰家的鵝最肥胖來顯示誰家人最勤勞、能幹。大年三十晚上,每戶人家都會精心制作一道焖鵝作為年夜飯的主打菜,以圖個“過肥年”的好兆頭。客家人常常說,過年沒有鵝就不像過年了,有鵝就能過肥年。
那麼客家的悶鵝究竟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來看主料:鵝800g;
輔料:油适量、鹽适量、冬菇适量、紅棗适量、蒜苗适量、老抽适量、料酒适量、白糖半勺、八角2個、大蒜适量、生姜适量
1.把鵝清理幹淨斬塊備用。
2.準備好所用配料,冬菇要提前沖洗泡發。
3.把紅棗去核剪小塊,姜切片,蒜用刀背拍裂開,冬菇切片,蒜苗的蒜梗部分切粒,葉子部分切長段。
4.熱油鍋下姜蒜和兩個八角爆香。
5.接着加入蒜苗的蒜梗和香菇煸香。
6.把鵝下鍋大火翻炒。
7.加入紅棗。烹入适量料酒。
8.鵝炒到表面金黃時加入泡香菇的水,再加小半碗清水。
9.調入老抽調色。
10.加入半勺白糖,蓋上蓋子中火焖至水份收幹。
11.最後加入蒜葉。加入适量鹽翻勻入味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鵝肉很多比較肥,前期炒的時候要少放油,把鵝多炒一會兒,把油炒出來。傳統的做法是整隻鵝做好再斬的,不過現在一家人人口都比較少,斬塊做也更入味些。
大家都學會了嗎?客家的悶鵝是比較出名的,關于鵝肉的吃法還有很多,朋友們,你們還吃過哪些比較好吃的鵝肉呢?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更多的精彩持續更新,喜歡的話,歡迎大家點擊關注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