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之門
慕尼黑還有很多地方可以逛。一類是博物館,包括德意志博物館、巴伐利亞博物館、五大洲博物館等,國王廣場附近還集中了多個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等等。另一類是大學,包括慕尼黑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等等。
州立文物博物館
倫巴赫博物館
老美術館北門
老美術館南門
埃及博物館
慕尼黑大學始建于1472年,在德國排名第一,先後出了3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凱旋門附近都是其本部的地盤。這裡的大學校園都是封閉式的,宛如城堡一般,但學校大門一直是敞開的。走進圖書館逛一圈,雖是暑假,仍有不少學生在學習。著名的薩琳娜庭院不大但古木參天,遮陰蔽日。特别好奇的是有一座石頭亭子,裡面供奉着一隻金燦燦的貓頭鷹,睜一眼閉一眼,穹頂有類似古埃及人的簡樸彩繪。這是慕大的吉祥物嗎?隻是搞不清其涵義,遍查網絡也沒有找到答案。慕尼黑工業大學也是德國數一數二的高校,始建于1868年,先後出了17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柴油機之父"狄塞爾、"制冷機之父"林德、"流體力學之父"普朗特等都出自該校。慕大與慕工大類似中國的北大清華,隻是在世界排名要領先得多。在慕工大主校區圖書館,還碰到了一個江蘇南通的遊學團。附近還有慕尼黑音樂戲劇大學、慕尼黑電影電視大學等,可惜暑假期間沒有見到漂亮美眉。
慕尼黑大學門口噴泉
慕大圖書館大廳
慕大貓頭鷹亭
慕大貓頭鷹雕塑
德國公立大學主要靠政府撥款,所以大學老師的薪酬并不高,也很少有額外的油水。前幾天在去天鵝堡的路上與慕大的學妹聊天,慕尼黑大學教授的工資為歐元,而慕尼黑平均工資水平才多歐元。換算成人民币似乎還行,但消費水平不太一樣。一份簡單的早餐如三明治或漢堡包加飲料大概歐元,正規一點的早餐大概歐元,而一份正餐如牛排或豬肘加啤酒要歐元。所以這裡大學教授一般都是租房而買不起房,平時吃飯也非常簡單,中午隻喝咖啡,唯有旅遊度假舍得花錢。大學教授如此,公務員也差不多。即使企業,德國每周工作時間是26小時,工資不太高,但是社會保障好,壓力不太大,所以過得比較悠閑。德國乃至歐洲的勞動分配制度,可能是受早期工人運動的影響,以及後來第三道路在歐洲一百多年的結果。力求化解資本家剝削剩餘價值與工人改善生活之間的矛盾,更注重政府在社會福利、二次分配方面的作用,兩極分化相對較小,幸福感相對較強。當然,負面的影響可能是勞動效率低下,社會負擔較重,經濟發展緩慢。
慕尼黑工業大學
慕工大南門
慕工大東門
但德國畢竟是發達國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慕尼黑,出租車都是奔馳,垃圾車都是寶馬。之前網上熱傳的德國自動化機械,在斯特勞賓曾親眼見過小麥收割機和路邊割草機。近期歐洲高溫,有人說歐洲空調裝備率隻有5%,似乎人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德國等多數歐洲國家緯度較高,屬于幹熱,在家中或樹蔭下本就不是那麼熱。剛到斯特勞賓那兩天,外面氣溫39℃,賓館有空調,但夜裡嫌冷關掉了。到慕尼黑最初兩天也是36℃,賓館沒有空調,擔心怎麼活,實際上隻是睡前有微汗,夜裡并不熱。後來下了兩場雨,白天氣溫馬上下到22℃,夜裡17℃,比秋天還涼爽,蓋被子還嫌冷。所以完全沒必要替歐洲人擔心。
聖玻尼法修道院
卡羅琳廣場紀念碑
海王星噴泉
巴伐利亞圖書館
宮廷教堂
出國旅行的好處是:感受真實情況,客觀比較優劣,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更非人雲亦雲,這可能是受教育者應有的理性态度,更是大國臣民應有的平和心态。
小提琴美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