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沉浸式教學?在傳統英語教學中,由于受非母語等多因素的制約,往往是“語言輸入為驅動”,采用的是單純的IO(輸入Input—輸出Output)模式:先大量輸入,然後通過其自身學習轉化,進行語言應用輸出這一模式确保了外來語言學習的快捷性、準确性、有效性,但在實踐中出現兩種不良傾向:一是由于外在需求動力不足,前期大量輸入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導緻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足;二是由于自身轉化能力不足,導緻語言輸出不暢,最為典型的就是“啞巴英語”,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英文沉浸式教學?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在傳統英語教學中,由于受非母語等多因素的制約,往往是“語言輸入為驅動”,采用的是單純的IO(輸入Input—輸出Output)模式:先大量輸入,然後通過其自身學習轉化,進行語言應用輸出。這一模式确保了外來語言學習的快捷性、準确性、有效性,但在實踐中出現兩種不良傾向:一是由于外在需求動力不足,前期大量輸入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導緻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足;二是由于自身轉化能力不足,導緻語言輸出不暢,最為典型的就是“啞巴英語”。
原生态的語言學習不僅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刺激,還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出驅動。為此,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嘗試引入“OIO教學模式”。
所謂“OIO教學模式”,是以“語言輸出為驅動”,即常說的“以說促學、以寫促學”,以先期語言輸出驅動語言輸入、經過生成轉化再進行語言輸出的教學模式。在OIO教學模式實踐中,語言輸出既是驅動學生課堂英語學習的手段,又是學生課堂學習所要達成的目标;既作為“任務”有效驅使學生進行語言輸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又作為“目标”注重提高學生英語使用和交際的能力。
“OIO教學模式”中的語言輸出主要是指聽、說、讀、寫的活動,它是動态過程,不僅指學習者産出的語言,也包括學習者産生的語言活動。該模式下的語言輸入通常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對學習文本的全面深入地解讀學習,包括文本的詞彙、語法以及文本結構等。
實踐證明,引入“OIO教學模式”,學生用英語表達的主動性明顯增強,課堂更加生動有活力,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升,初步實現了“主動、生動、生成”的教學目标。但實踐中需注意以下幾點:
圍繞讓學生主動“充分聽、大膽說”來設計OIO聽說課。讓學生“充分聽、大膽說”是語言學習的重要途徑。由傳統灌輸式教學中被動“聽、說”向以“任務”驅動為主體的主動“聽、說”轉變,這是OIO教學模式的關鍵所在。雖然在前期的聽、說中,學生可能由于知識儲備的缺乏,存在不敢說、說的不準确的現象,但正是這種“不足”,可以激發學習激情和勇氣,讓學生感受到從“不知”到“有知”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語言輸出”同樣是“OIO教學模式”有效實施的驅動力。輸出是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盡管在教學過程中,有多次語言輸出,但每次輸出的側重點不同,所起作用也不同。課堂開始時的語言輸出,主要是激發興趣、激活學生已有知識、引出新知識的作用,為學習新知識進行鋪墊;結束時的語言輸出,主要是鞏固所學新知識、激發學生創造力和表達變通能力的作用,為新一輪輸出打基礎。因此,不同語言輸出環節需要不同思維能力去完成。但無論何種形式都需要輸出活動有意義、能解決交際問題并與生活中的活動有相似性,這樣的語言輸出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促使學習任務有效生成。
“OIO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同時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中的“輸出、輸入、輸出”都是在教師有目的地引導下進行,盡管有傳統教學的影子,但語言輸入對完成最後的語言輸出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主導性的。聽說課的語言輸入,要注意以下幾點:可理解性。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引導學生學習重難點語言知識時,要用學生能夠理解的語言展開,通過學生可理解的語言示範或身體語言,幫助學生理解新的語言知識;有足夠的輸入量。對于重難點知識的講解,不是簡單地講一遍,而是充分設計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具體的語言表達情境中去感悟體驗這些重難點知識。
“OIO教學模式”的語言輸出、輸入必須有内在邏輯關聯性。語言學習是一個富有内在邏輯關聯性的整體行為,而非由聽、說、讀、寫随意堆砌的行為。為了實現語言輸出的層次性和連貫性,教師必要時可能需要對教材上的任務形式進行重新設置、調整和優化,以确保教學環節内在邏輯的完整性。同時,盡管聽說課的教學目标主要是讓學生“充分聽、有效說”,但聽說是否有效,最終是通過寫來檢驗的。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
《中國教師報》2020年12月23日第5版
作者:隆海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