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珍稀的動植物資料?随着綠道騎行、登龍泉山觀鳥、遙望雪山成為成都市民和遊客的新玩法,大自然中一些新奇的動植物,也勾起了越來越多人的好奇心10月20日,一本描繪成都多樣化自然生态的科普讀物——《成都自然筆記》在成都人的“朋友圈”中悄然走紅,有許多人從中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也對生活在成都的各種動植物,以及一些平時沒有留意的物種有了更進一步了解,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4種珍稀的動植物資料?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随着綠道騎行、登龍泉山觀鳥、遙望雪山成為成都市民和遊客的新玩法,大自然中一些新奇的動植物,也勾起了越來越多人的好奇心。10月20日,一本描繪成都多樣化自然生态的科普讀物——《成都自然筆記》在成都人的“朋友圈”中悄然走紅,有許多人從中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也對生活在成都的各種動植物,以及一些平時沒有留意的物種有了更進一步了解。
《成都自然筆記》科普讀物的作者中,既有專精于動植物研究的專家學者,也有各種動植物愛好者協會的成員,甚至有很多平時喜歡做野外觀察的中小學生。書中穿插着200多幅攝影和精美繪圖,分為花、鳥、蟲三大類,包括一些天牛、蠶、螢火蟲、桂花、臘梅、青頭潛鴨等,同時還有既專業又“接地氣”的介紹。
該讀物主編——四川省青少年文聯博物專業委員會副主席、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說,該書的出版,主要得益于成都自然觀察活動的廣泛開展以及成都人的熱情參與,“書的創作來源,根植于成都及周邊地區的自然生态,也離不開衆多專家和普通市民構築的自然觀察活動體系。”
書籍作者 既有科研人員也有中小學生
你是否經曆過這樣的場景:在野外遇見一種野生動物,叫不出它的名字,隻能拍下照片網上求助;到近郊露營或徒步時,看見一些稀奇古怪的動植物,總感覺好像在哪兒見過。這時,你是否感覺到自己的“知識荒漠”?于是,普及博物學知識,成了當下比較新鮮且迫切的事情。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此前提供的數據顯示:成都現記錄有4459種植物,占全省植物總數的40.86%;野生鳥類共530種,占全國鳥類總數的32.7%;共記錄有陸生野生動物700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29種;昆蟲的最新記錄達6334種。
“部分生活在城市裡的人走到野外或鄉村田園,對五谷和一些動植物都不認識,因此就會有疑問。”為《成都自然筆記》作序及擔任總顧問的四川省青少年文聯副主席兼博物專委會主席劉乾坤說,該書是由一群喜歡自然的作者共同撰寫,既有小學生,也有植物學家、鳥類專家,大家因共同的志趣愛好走在一起,在成都和周邊的山區識花觀鳥、傾聽蟲鳴,而它的讀者,也沒有劃定範圍,隻要是愛好自然、對自然生态感興趣的人都可以關注。
劉乾坤說,博物其實就是一種生活美學,“廣大的青少年需要提升美學素養,在内心深處,植下詩與遠方的種子,讓加入到博物領域的愛好者們的内心日漸豐盈,能以積極友愛的态度對待自然,對待生活。”他說,這種生活美學,從小處說,關乎日常生活的情趣、品味,從大處說,是一種人生的哲理:愛和熱愛。
書籍記錄 既有自然生态也有城市變遷
在《成都自然筆記》中,出現了很多成都地标性的建築以及比較常見的動植物,比如,浣花溪畔的野迎春、拐棗樹街的拐棗樹、望江樓公園的芙蓉花、人民公園的銀杏樹、三聖花鄉的臘梅以及龍泉山上、青龍湖邊觀察到的鵟、白尾海雕等各類猛禽。這本書中,既有關于成都本土的美食和人文風采,也有一些記錄和觀察成都市區變遷和自然生态的文字。
其中動植物介紹分為花、鳥、蟲三大類,花介紹了從公園、原野到深山裡的花類植物28種,如野迎春、玉蘭、桂花、芙蓉花、銀杏、臘梅、酢漿草、魚腥草、杜鵑花、珙桐、蘭草等;鳥介紹了水禽、林禽、猛禽等23種,如青頭潛鴨、夜鹭、黑水雞、大紅鹳、小鸊鷉、綠頭鴨、燕子、紅嘴相思鳥、杜鵑等;蟲介紹了20種,包括常見物種與珍稀特種,如鳳蝶、天蛾、黑帶食蚜蠅、胡蜂、蠶、螢火蟲、天牛、蟬等。該書曆時兩年籌備,是成都首本自然筆記書籍,由四川省青少年文聯博物專業委員會出品。
解讀
為什麼要創作《成都自然筆記》?
10月20日,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沈尤表示,該書的作者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自然愛好者,“通過他們的細緻觀察與描寫,能感受到各種生命在成都的生生不息,也能感受到他們對自然、對城市、對生活的熱愛。”
沈尤說,自然筆記作為當事人觀察自然、學習自然、記錄自然的重要方式,是一種生态、文學、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文化産品,對傳播自然知識、展示自然之美和激發人們對自然的興趣有着重要作用。“當觀鳥、賞花、尋蟲、聽風、看山、問水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參與,其實也能證明自然愛好有了文化性。”他說。
沈尤還分享了一個故事:書中一位作者,記錄了自己小學時養蠶的經曆,後來他不僅對蠶的身體構造以及生活習性有了更多了解,還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将自己的養蠶感悟寫了下來。“對于童年階段來說,好比是一把鑰匙,觀察自然生态,貼近自然,走近動植物并了解它們,是很有好處的。”
書中不少昆蟲、植物的介紹都有中英文标注,并注釋了學名、分類等。對于這部分專業的介紹内容,沈尤說,他們對所有作者的記錄統一整理後,交由編委會把關和審核,對一些不夠完善或需要補充的内容,還會根據一些專業書籍進行查證,并和作者商量、核對,“這本自然筆記,更多的是體現一種非專業性的自然觀察視角,裡面有文學也有論文等,内容經得起專業考證,體現的是一種輕松、益智的閱讀。”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宋潇楊濤
來源:光明雲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