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學習也得休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孔子說學習也得休息?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到的東西按時去溫習和練習,不也很高興嗎?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卻不生氣,不也是一位有修養的君子嗎?”
這三句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放在開篇這麼重要的位置,顯然不應該隻做字面理解。通常理解為這是開宗明義講如何做學問,如何學做人。宋代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
夫子這麼天馬行空嗎?我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這三句話看起來毫無邏輯連貫性?最近看到過一個蠻有邏輯的解釋。
說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采用了,那就太高興了;退一步說,要是沒有被社會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到我這裡來讨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再退一步說,即使社會不采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
Just Do It!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裡的習作為對學習的操練、實踐,學完了找機會實踐,在實踐中再加深理解和繼續深挖。甚至,在需要“習”的時候,再去學。在互聯網時代,很多知識不再難以獲得,缺的是開始的勇氣。這時候立即着手去做一個項目,開始行動,反而是學習的捷徑。
從“成就”到“喜愛”這裡的“悅”,如果理解成“成就感”,對應“習”,我覺得也很恰當。學習多數時候是枯燥的,通過“習”的驗證,就可以獲得一種可以讓學習持續下去的成就感。有天然自發的興趣很好,但很多事情往往是因為成就感而從無趣變有趣,也很好。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的标準這麼低嗎?看來古人如果有微博、朋友圈之類的,那罵戰互噴也是少不了的。當然,“割席”更不可避免,畢竟這個詞是他們創造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