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攝像頭在近兩年呈現出一個鮮明的趨勢:超廣角越來越強,超長焦風光不再。
觀察 2021 年的旗艦機,不難發現這一規律。多數手機要麼直接閹割了超長焦鏡頭,要麼縮水了相關配置。而超廣角受到的重視更勝以往:微雲台、與主攝像同規格的超大底,以及特殊的自由曲面鏡片等特性,出現在越來越多的手機上。
得益于這些新技術、新硬件的加持,手機超廣角鏡頭的畫質迎來了質的飛躍。
但比起 IMX766、IMX586 等主流傳感器,「自由曲面鏡頭」對于多數用戶來說依舊是個模糊的概念。它目前仍是華為 Mate40 Pro 、OPPO Find X3 系列、一加 9 系列等極少數旗艦機的專屬。
在控制畸變上,自由曲面鏡頭真的有宣傳中那麼神奇嗎?其實現原理是怎樣的?是否會影響超廣角的透視感?這些将是本文重點探讨的話題。
鏡頭畸變從何而來在了解自由曲面鏡頭之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畫面畸變是如何産生的。
首先要明确,鏡頭畸變是一種像差,對畫面的清晰度并無影響。隻是畸變的物體影響觀感,也失去了真實度。
比如下圖中,左側的建築物明顯發生了變形,看起來地面仿佛不是平的。而右側經過矯正的畫面,才接近肉眼真實所見。
▲圖片來自:ehabphotography
為什麼會産生畸變現象呢?
我們知道,一枚鏡頭由若幹個鏡片(透鏡)組成。光線經由各個透鏡,最終到達傳感器上,于是形成圖像。
▲ 圖片來自:Leica Rumors
不過,透鏡的放大率會随着光束和主軸間所成角度的變化,而随之改變。簡單來說,當光線與主軸正交通過時,一般不會産生畸變。光線離主軸越遠,通過時角度越大,畸變就會越明顯。
幾乎所有鏡頭都無法避免畸變。常見的畸變可分為兩種:桶形畸變和枕型畸變。
顧名思義,桶形畸變會導緻直線向邊緣凸起,看起來像是一個酒桶,多見于廣角鏡頭。而枕型畸變會導緻直線向内凹陷,形似抱枕,多見于長焦端。
比如我們用廣角鏡頭合照時,常常會發生桶形畸變,導緻非中心的人臉被拉伸變形,看起來胖了一圈。
▲ 左為桶形畸變示意,右為消除畸變後的樣貌. 圖片來自:dpreview
在傳統攝影時代,消除畸變的方法,主要是利用 PS 等修圖工具,進行畸變矯正。這往往能取得不俗的效果。
▲利用 PS 進行畸變矯正. 圖片來自:youtube
但在手機攝影時代,人們更希望簡化攝影的程序,減少後期修圖的繁瑣。于是手機廠商們開始鑽研消除畸變的算法,力圖在成片時自動修正畸變。
▲Google 防畸變算法展示. 圖片來源:Google
直到去年秋季華為 Mate40 Pro 面世,為手機超廣角鏡頭防畸變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自由曲面鏡頭的原理我們上文說了畸變的産生,主要是鏡片系統的放大率差異造成的。那麼從物理層面改進鏡片的設計,無疑是一種有效的解法。
怎麼改進呢?答案就是自由曲面設計。
如果你有高度近視,在配眼鏡片的時候,應該有聽說過自由曲面鏡片。通過引入非軸對稱、不規則、複雜的曲面,自由曲面鏡片擺脫了傳統鏡片在高度數下,視場窄,周圍變形、模糊的弊端。
▲ 蔡司自由曲面鏡片. 圖片來自:卡爾蔡司
這種鏡片介于球面與非球面之間,其涉及的光學原理十分晦澀。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其不規則、自由的曲面,讓不同角度光束在穿過主軸時,可以保持近似的放大率,最大程度地減少像差。
▲圖片來自:cocoleni
簡單來說,就是眼鏡用戶可以借助自由曲面鏡片,看到更開闊、清晰的視界。同時鏡片又輕又薄,可謂「集多重才華于一身」。
▲ 蔡司自由曲面鏡片廣告
不過,加工一塊高精度的自由曲面鏡片步驟複雜,成本高昂。一般存在于高端、定制的眼鏡市場。比如蔡司高端的駕駛型鏡片、漸進式鏡片等,均有自由曲面的身影。
▲自由曲面鏡片的制造流程
實際上,自由曲面鏡片不止應用在眼鏡行業,與光學相關的醫療、投影、印刷掃描等領域也有使用。而光學照明領域的應用更為廣泛,自由曲面設計可顯著增強照明的均勻性。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自由曲面鏡片對減少像差,即減弱畸變,有極佳的效果。對于飽受超廣角畸變困擾的手機廠商來說,無疑是一個值得借鑒的設計。
不過,由于手機攝像頭模組的體積有限,内部元器件堆疊複雜,所以對自由曲面鏡片的設計與加工工藝,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左為 iPhone 12 Pro Max,右為一加 9 Pro
2021 年,OPPO 和一加也相繼帶來了自由曲面鏡頭的手機,并當做重磅賣點反複宣傳。比如一加劉作虎曾多次發微博贊美自由曲面鏡頭,稱其可将畸變降到 1% 以内,是超廣角的最佳搭檔。
從宣傳數據來看,似乎挺牛。不過實際效果怎麼樣,感知強不強,還是樣張說了算。
自由曲面鏡頭的效果,似乎被誇大了以我使用了兩個多月的一加 9 Pro 為例。如果以未摻雜算法的相機作為參照,一加 9 Pro 超廣角控制畸變的能力,是顯而易見的。
比如下圖中,相機拍攝的電梯門框,桶狀畸變十分明顯,但一加 9 Pro 就沒有這個問題。
▲ 左為全畫幅相機使用 24mm 鏡頭拍攝,右為一加 9 Pro 拍攝
再如這個場景中,相機拍攝的電視邊框,已經發生了明顯的畸變,而一加 9 Pro 的照片,線條依舊平直。
▲左為全畫幅相機使用 24mm 鏡頭拍攝,右為一加 9 Pro 拍攝
那麼是否可以認為,自由曲面鏡頭能夠完全消除桶狀畸變呢?
答案是不一定。一是我們不确定一加 9 Pro 的超廣角在拍攝時,防畸變算法有沒有參與,或是參與了多少。也就是說,抑制畸變的功勞不一定全都是自由曲面鏡頭的。二是畸變很難被 100% 消除,隻能降低至一定限度,讓人眼不易察覺。
▲ 一加 9 Pro 超廣角拍攝
或許我們可以換個思路,将一加 9 Pro 與純算法防畸變的手機作對比,似乎就能知道自由曲面鏡頭的優勢強不強烈了。
在與開啟超廣角畸變矯正算法的小米 11 Ultra 對比時,可以看到一加 9Pro 顯然赢得了勝利。但這樣比并不公平,因為小米 11 Ultra 超廣角的焦段要更廣,畸變理所當然會更嚴重。
▲ 左為小米 11 Ultra,右為一加 9 Pro. 圖片來自:androidauthority
那麼與焦段相對接近的 iPhone 12 Pro Max 相比呢?答案可能超乎意料。
我們先來看一下 iPhone 12 Pro Max 開啟畸變矯正前後的照片。同樣的場景,畸變矯正算法的加入讓桶形畸變幾乎不可見。
▲右圖為畸變矯正算法開啟狀态
與一加 9 Pro 相比,即便 iPhone 12 Pro Max 的超廣角視野更廣一些,但憑借優秀的算法,其畸變并不明顯。很難說前者畸變抑制的更好。
▲左為 iPhone 12 Pro Max,右為一加 9 Pro
再如下面這個場景,兩者對畸變的抑制同樣優秀,甚至純算法的 iPhone 12 Pro Max 更勝一籌。一加 9 Pro 拍攝的牆壁邊緣(紅框所示),出現了輕微的畸變。
所以,在優秀的算法面前,自由曲面鏡頭防畸變的優勢就沒那麼顯眼了。從這個維度來看,自由曲面鏡頭的功效似乎被誇大了。
自由曲面鏡片并不會削弱透視感人們之所以使用超廣角拍攝,不僅是為了按一下快門能記錄更寬廣的場景,還為了追求透視感帶來的獨特視覺享受。
比如将鏡頭向上拍攝樹木或建築,被攝物體看起來似乎馬上要傾倒下來,有着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這被稱為透視形變(也有人稱為線性畸變)。
▲ 圖片來自:一加手機
盡管透視本質上也是一種形變,但這種形變符合自然規律和人眼真實所見。簡單來說就是遵循「近大遠小」的規律,它早在繪畫藝術中被廣泛應用,後來成為一種重要的攝影語言。
那麼自由曲面鏡頭,會抑制透視的表現嗎?
答案是不會。超廣角鏡頭搭配自由曲面鏡片,能對桶形畸變産生優秀的抑制效果,但不會消除透視變形。
如果想要消除透視變形,隻能在拍攝時,将鏡頭平行于被攝物體放置。指望自由曲面鏡頭來消除,是不現實的。
自由曲面鏡片的意義不止防畸變經過上文的分析,你會發現自由曲面鏡頭好像沒有宣傳的那樣神奇。抗畸變的效果與優秀算法難分高下,透視變形也不會被消除,所以它的意義在哪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通過光學硬件抑制畸變,理論上比軟件算法更為穩定。尤其在拍攝視頻時,算法實時矯正畸變比較困難,這時自由曲面鏡片的硬件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更重要的,則是自由曲面鏡片輕巧的特性,為手機攝像頭模組設計,帶來了更多空間。
通過引入自由曲面,可以使光學系統的結構變得更緊湊,重量更輕,光學元件數量更少。所以在相似的體積下,自由曲面的應用,可以讓攝像模組的空間利用率更高。
比如讓 OPPO Find X3 系列和一加 9 Pro 系列的超廣角,有機會采用 IMX 766 主攝級大底傳感器,進一步增強成像質量。
不過,自由曲面鏡頭加工良率低,工藝複雜、設備昂貴,因此成本相對較高。目前搭載自由曲面鏡頭的手機還比較少,且隻有畸變問題最嚴重的超廣角才配享有。
可以預測,當自由曲面鏡片的成本降低,無論是主攝鏡頭還是長焦鏡頭,都有可能會應用上自由曲面技術。抑制畸變的同時,還有更多空間堆砌光學系統。
就像現在手機廠商打出的「雙主攝」、「三主攝」口号那樣,或許不久後,我們就能看到「雙自由曲面鏡頭」,甚至「三自由曲面鏡頭」的手機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