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高考,四十多年一晃而過,第一批參加高考的那些人,如今都已是花甲老人了。在這裡塗狐祝願廣大學子沉住心氣,珍惜時機,展現實力,相信自己。
高考承載了幾代人的青春回憶,它是拼搏、刻苦、挑燈夜讀的代名詞,成為很多人改變命運的契機。如今的高考形式穩定、體制完善、錄取工作完備,但多年前的高考,是另外一幅景象。就現在而言,高考已成為一項常态性的工作,每年的考試日期都是固定的,題目也比較穩定,錄取程序也越來越成熟。任何關于高考的變動,都會提前舉行公祭儀式,讓考生提前充分準備。
但今天似乎很平常的一切事物,在那一年,卻充滿了迷茫與未知。
現在我們一起打開記憶的盒子,看一看高考40餘年的變遷史。
1977年12月,唯一一次在冬天舉行的高考
一九六六年取消高考後,各校也被迫全面停止招生,期間隻在少數大學試行少量“根正苗紅”的工農兵學員。大多數高校1972年恢複招生,但由于沒有文化考試,采取了“自願報名,群衆推薦,領導批準,學校複查”的招生辦法。
1977年8月4日,人民大會堂,一場由33位全國各地的著名科學家、教授以及科學和教育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如期舉行,會上确定:恢複中斷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10月份,恢複高考的通知下達,報考人數多達570萬。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
全國各地高考陸續展開,570萬餘名不同年齡、不同出身的考生,從山村、牧場、工廠、學校趕往考點,隻為趕上這一場改變命運的考試。
據當時統計,高考考生高達570萬餘人,僅錄取了27萬人,錄取率僅為4.7%。
所以在當時被錄取的基本都是佼佼者,是有真才實學的人,那一邊被錄取後來成為大咖的人物不枚勝舉,如現任外交部長王毅、著名作家劉震雲等。
外交部長王毅
40年來高考發展史,幾代人的青春回憶
一九七八年的高考,全國第一次實行統一命題,分省招生,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
一九八四年,聯誼活動上的“英語角”,英語在該年正式成為高考科目。
一九八五年,教育部規定:可以從參加統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數國家計劃外的自費生。一向由國家“統包”的招生制度,變成了不收費的國家計劃招生和收費的國家調節招生同時并存的“雙軌制”。
1986年,“黃岡中學”高考神話的名聲達到頂峰,升學率達91.4%,自此,“黃岡密卷”成了各大校園的常客。
1988年,高考恢複十年之際,讀書風氣高漲,大年初一的上海某圖書館座無虛席。
一九八九年,标準化考試逐步在全國推行。
一九九六年,中國高等教育試行并軌招生,高校學費開始增加。
一九九七年,國家辦的大學有限,社會辦學的大學便應運而生。
一九九九年,高校擴招,教育部開始推行“3 X" 科目考試方案。
2000年,北京東大橋百腦彙電腦城,一大早就有許多考生和家長來到這裡,排隊等待免費上網查分。
2001年,允許25周歲以上公民參加高考,放開高校招生的年齡限制。
2002年,高考曆史性的第一次全面實現了網上錄取。
2003年,教育部決定将高考時間提前1個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的7、8日。
2008年,四川地震災區延期高考舉行,在德陽人民醫院的“病房考場”内,4名東汽中學考生正在填寫答題卡。
2020年,舉國關注,第44年高考
2020年注定是不同尋常的一年,疫情導緻社會各界發生變化,考研複試進行網上面試,高考延期一個月,網課興起。7月7日、8日,延期了一個月的高考正式到來,多地正值酷暑、汛期,安徽歙縣因暴雨延遲考試、有考生因為病情被擡進考場……
非常時期下,全國約1071萬考生赴考,創造了1977年恢複高考以來的曆史新高。
高考人數的增加,可以看出教育的普及程度,中途辍學的學生越來越少,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提高,高考,成了更多人走出家門的途徑。
高考也許不能改變命運,但卻是很多家庭、尤其是貧困人群的一個重大機遇,人生本就是奮鬥加機遇組成的,這一機遇把握好,就能換來一定程度的翻身。
人與人之間的角逐,無非是選擇權的角逐,誰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誰就能邁入更高一層的人生。而選擇權,除卻出身之争,就是能力,學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能力,這是一個人的資本,高學曆,能讓你在一無所有的時候,首先被人看到。
人生一生都在成長,而高考,恰恰是成長的起點,這一步走得好,就能步步高升,走不好,就步履維艱,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卻能決定你的人生方向。
2022年高考,須火力全開,未來,更須拼盡全力。
在這裡塗狐想說:擁有汗水和淚水的青春——最珍貴;擁有奮鬥與拼搏的生命——最精彩;擁有堅持與奮鬥的人生——最實在;擁有拼搏和汗水後的高考——最精彩;得到朋友的祝福——最幸福。高考到來,願廣大學子考出好成績,金榜題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