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學育兒的興起,很多父母都知道,在孩子玩耍時,不要打擾孩子,尤其是不要打着愛的名義給他們遞水拿水果,問東問西的。可是,有一些父母會陷入另一種誤區,既然不要我打擾孩子,那我就讓孩子自己玩,我坐在旁邊玩手機就好了。父母這樣做,其實也是在變相地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一些父母就困惑,什麼時候讓孩子自己玩,什麼時候不去打擾,什麼時候介入孩子的玩耍,什麼時候和孩子互動?
過去,我覺得這個沒有固定答案,需要靠父母自己去做觀察者,去判斷什麼時候讓孩子自己玩,什麼時候介入孩子的玩耍,和他們互動。悠悠媽在《跟着德國媽媽學育兒》書中的觀點讓我豁然開朗。
《跟着德國媽媽學育兒》書中講道,當孩子自己玩得很滿足,沒有尋求大人參與,我們就不打擾,讓他自己玩。當孩子玩耍時開始叫媽媽,邀請大人一起玩,大人的加入和有意識地延長孩子的遊戲有利于孩子的專注力的培養。
家長想知道啥時候介入,就要判斷臨界點在哪裡,了解孩子的投入狀态。所謂的投入狀态就是孩子對某個玩具或者某個人表現出了好奇,興趣和愉悅之情。行為層面上,孩子會表現出熱情、活力、有濃厚的興趣。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研究中心卡薩裡實驗室指出,孩子的投入狀态可以分為五級:不投入、一旁觀看、隻關注物體或者人、被支持、主動協調,投入狀态的級别越高,孩子的專注力就越好。
級别一:不投入,孩子很無聊
所謂的不投入狀态,是孩子無所事事的狀态,不把注意力放在某個玩具上,也沒有和某個人互動。要麼發呆,要麼大哭大鬧求關注。
二寶因為不喜歡在餐椅上,我們吃飯時,就會把他放在玩具墊上讓他自己玩。他玩一會,看到我們都在餐桌邊,沒人和他互動,就會故意扔玩具,把盒子玩具全部扔出去。看到我們沒反應,他還會咿咿呀呀地呼喚我們。
這時候二寶就處于不投入狀态,如果我們覺得孩子不專心,批評他或者不管他,反而會強化孩子的不投入狀态,讓他覺得自己不好。
如果我們在此時及時地回應他,把他抱在餐椅上,告訴他我們在吃飯,和他交流,給他拿些可以吃的嬰兒溶豆、米餅給他吃,會幫助他脫離不投入狀态。同時,這也可以養成吃飯在餐椅的習慣。
所以,當孩子表現出無所事事或者求關注時,我們不要把孩子的行為定義為“問題行為”,而要看到時孩子周圍的環境沒有滿足他的需求,我們應該給他們準備合适的材料,向孩子示範如何玩,做給孩子看,幫助孩子脫離無聊不投入的狀态。
級别二:一旁觀看所謂的一旁觀看,就是孩子對别人進行的活動感興趣,站在一邊觀察。
瑤瑤兩三歲時,在小區公園玩,遇見不熟悉的小朋友在滑滑梯玩,她就一直站在旁邊觀察。我就坐在旁邊觀察她什麼時候主動加入,發現有一個小女孩對着她笑,她也對着那個小女孩傻笑了一下。等到那個小女孩滑下來,她們兩個就一起說話玩耍了。
很多時候,我發現孩子們一起玩耍,不需要正式的招呼或者條條框框,因為太過正式的招呼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隻要她們相互笑一下,或者做相同的動作,跟玩幾趟,就很默契地在一起玩。
《跟着德國媽媽學育兒》書中講道,孩子進入旁觀狀态,說明孩子正對這個東西感興趣、好奇的重要信号,他的大腦正在處理眼睛看到的信息,行動上還沒有勇氣加入。如果觀察到孩子在一旁觀看,我們可以在尊重孩子觀察狀态的基礎上,嘗試讓孩子加入語言或者行動的互動,幫助他們将投入水平提升到下一等級。
級别3:隻關注物體或者人所謂的隻關注物體或者人,顧名思義就是孩子自己沉浸在某個玩具或者物體上,或者孩子與某個小朋友或者大人玩耍、互動。
《跟着德國媽媽學育兒》書中講道,這種狀态是專注力的體現,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在該狀态結束前接入,延長孩子的投入狀态,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比如我家二寶超級喜歡啃咬玩具,尤其是硬硬的積木塊。當我看到他想要扔掉手中的積木塊時,我就把積木塊拿起來堆高高,他因為不到一歲,小手精細動作有限,隻會揮手把積木塊推倒。我搭建兩塊,他推倒一次。有時候,他還會模仿我把積木放在另一塊,但常常放不上,就順勢把積木推倒。
級别4:被支持所謂的被支持,是我們和孩子一起高質量的陪伴,一起親子閱讀,一起搭建樂高,一起過家家。不過,一般是大人主導遊戲,孩子配合或者模仿。
比如,二寶出生後,我每天給他做撫觸操,他很享受地配合我給他撫觸。我和大寶玩磁力片,讓孩子找三角形或者長方形。
級别五:主動協調這個狀态一般都是孩子主導遊戲或者活動的節奏,大人配合或者不需要大人。
大寶三歲時很喜歡玩過家家遊戲,不論手裡有什麼,都能把它們幻想成美食、水果或者玩具,她當售貨員,讓我來購買。比如,她問我想什麼,當我說想吃炒面時,她倒騰一會,就把一片樹葉遞給我,說這是炒面趁熱吃。
這個狀态就是孩子主動協調,孩子投入狀态和投入時間越長,專注力就得到了鍛煉。
對于低齡孩子,常常很難進入到主動協調的狀态,但隻要家長引導得當,也會幫助孩子進入主動協調的狀态。
比如,我家二寶拿着礦泉瓶子搖晃時,我就在旁邊觀察他自娛自樂。當他對着我笑時,我就也對他微笑;當他邊搖晃礦泉水瓶,邊給我咿咿呀呀,我就回應:“寶寶是在搖晃瓶子,發出哐當哐當的聲音。”
在家長的傾聽和積極回應中,寶寶就會進入主動協調的狀态,開發出更多的玩法,專注力得到培養。
作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孩子能夠多呈現級别4和級别5的狀态,但隻有我們會正确的引導,不打擾孩子,才能幫助孩子從低投入(級别1)到高投入(級别5),培養他們的專注力。
寫在最後《跟着德國媽媽學育兒》書中講道,孩子獨自玩耍時,這兒玩一下,哪兒玩一下,在每個玩具上停留時間都很短暫,表面上看孩子很專注,實際上這種安靜的玩耍對孩子沒有好處。隻有家長适時介入,幫助孩子在同一個玩具上增加投入時間,才有助于專注力的培養。
所以,在孩子認真玩耍時,我們不要打擾他們很重要;但在孩子無聊時,我們的引導和打擾反而有利于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