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曆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皇帝,從一個貧苦農民出身,一路金戈鐵馬,最終推翻元朝統治,這就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
元朝滅亡後,明朝境内還留有10幾萬蒙古女人,這位雙面帝王是如何對待這些蒙古女人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揭秘明太祖朱元璋背後的故事。
揭竿起義,反抗元朝元朝統治中國時期,自元世祖忽必烈問鼎中原,到元順帝敗走北方,整個元朝一共存在了97年,在這個過程中,北方的大部分蒙古人南下,到了元末時期,整個中原的蒙古人已經超過40萬。
在元朝統治時期,統治階級的蒙古人把整個國家的人民分為了四種不同等級的人口,即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
第一等級是蒙古人就不用多說了,第二等級的色目人,主要就是有中國古代西北地區的民族,以及中亞、西亞、東歐這些地方的人,也正因為他們眼睛顔色不同,因此被稱為色目人。
忽必烈
而色目人為何能排在第二級,,是因為他們是在蒙古西征的時候就依附了蒙古,在蒙古族向西擴張時期,蒙古人負責行軍打仗,而色目人則負責管理經濟和财政。
所以色目人很早就取得了蒙古人的信任,在元朝建立之後,當官的除了蒙古人以外,其他的就是色目人了。
而漢人可不是指整個漢族,漢人是指北方漢族、契丹、女真、高麗等較早被征服的人,而最低等級的南人就是指當時南宋境内的各族人民。
當時的漢人和南人在元朝中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翻遍整個元朝時期,也僅有兩個漢人當高官的,這兩人還都是元朝建立之前幫助忽必烈打天下的。
在忽必烈滅南宋之前,元朝就頒布了一條禁令,禁止漢人與蒙古人打架,如果蒙古人主動打漢人呢,禁令上規定,漢人不能還手,要先報官,交給官方來處理。
圖三
但是元朝的法律可以說是專門為蒙古人定制的,根本不存在公平性可言,也就是這種不公正的待遇,造成了元末後期,各地揭竿起義的原因。
元朝《刑法志》和《元典章》裡面規定,如果蒙古人因為争執或者喝醉了失手把漢人打死了,那麼這位蒙古人隻需要處以杖罰,并賠償死者的喪葬費用就行了。
但是如果是漢人把蒙古人打死了,處以死刑時必須的,而且還要抄家,沒收所有的家産,漢人尚且如此,更别說比漢人還低一等的南人了。
正是元朝大搞這種民族分化,加上種種不公平的政策,導緻生活在底層的人民忍無可忍,各地紛紛揭竿起義。
朱元璋就是在起義中脫穎而出的一位亂世英雄,自己出身于農民,做過和尚,當過小偷,25歲的時候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開始反抗元朝。
圖四
在後續起義的過程中,朱元璋陸陸續續消滅了自己的競争對手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的起義勢力,成為了當時最大的農民起義軍,并自稱吳王。
1367年,朱元璋發布了著名的北伐檄文“驅除胡虜,恢複中華”,号召漢族人民團結起來,驅逐蒙古人的統治。
從婚嫁,解決蒙古女人1367年,朱元璋派出徐達率領大軍北伐,大敗元兵,當徐達大軍勢如破竹攻來之時,長城以南的各地蒙古人隻能且戰且退,往草原逃離。
圖五
在中原境内40餘萬的蒙古人當中,隻有五、六萬人撤進了草原,其餘的30多萬蒙古人全部被圍困,在這其中光是蒙古女人就有10餘萬之多。
那對于這些人,尤其是這些蒙古女人,朱元璋是怎麼處理的呢?而對待10餘萬的蒙古女人,朱元璋也将其全部釋放,但是也附加了許多條件,首先便是衣服、語言上的要求。
禁止她們穿蒙古族傳統衣服,全部改穿漢服,并且禁止說胡語,所有人都要學習漢語,說漢語。
在朱元璋看來,衣冠、語言象征着文明,衣冠的觀念就代表着民族自尊的觀念,隻要在這些傳統習慣上加以改變,就能夠杜絕一切隐患。
對于這些蒙古女子的婚嫁,朱元璋也做了嚴格的規定,洪武五年5月,朱元璋在頒布的《興禮诏》當中明令禁止明朝境内的蒙古人相互通婚。
大明律
一旦有違禁者被發現,男女都要受到杖責八十的刑罰,并且違犯的男女兩家都要被抄家并且全部貶為奴婢,意思是這些蒙古女人隻能嫁給漢人,這條禁令也被寫在了《大明律》中。
同時朱元璋也嚴令禁止蒙古人内部的“繼婚制”,當時蒙古的社會組織,除了居于特權地位的可汗、那顔外,普通的蒙古民衆都是一夫一妻制。
但是他們有一個很不好的陋習,就是如果父親死了,兒子就可以繼承父親的妻子,同樣,哥哥弟弟也可以繼承自己的嫂子、弟妹,父親也能夠繼承自己的兒媳婦。
這些行為是和漢族的倫理标準是嚴重相悖的,這種有違倫理的觀念,也是朱元璋主要大力打擊的方面。
而朱元璋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也很好理解,首先朱元璋不可能拿着10萬蒙古女人開刀,雖然朱元璋被稱為雙面帝王,但對于女人,朱元璋還是很仁慈的。
圖7
而且這10餘萬人的蒙古女人對于當時的剛剛建立的明朝來說,是一股很大的有生力量,能夠極好地恢複在戰争中減少的人口。
并且由于朱元璋禁止這些蒙古女人與本族通婚,因此也不必擔心境内蒙古人會越來越多的原因,這樣長久以來,這些蒙古女人就會被漢化。
這種同化的方式可以很好的促進民族的融合,從根本上解決威脅,因為與漢人生出來的孩子自然不會想着光複元朝。
所以從整體上來說,朱元璋這樣安排,不管是對蒙古女人來說,還是對促進明朝的社會安定來說,都是一部非常好的妙棋。
恩威并施,消除隐患這是曆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皇帝,朱元璋出生農民,沒讀過幾年書,但其在建立明朝之後,卻能夠實行一系列英明政策,尤其是對蒙古人采取的方法,讓明朝徹底穩固了根基。
朱元璋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立了明朝,為了能夠盡快的重建混亂的政治秩序和維護社會的穩定,朱元璋改變了元朝末期,帶領起義軍排斥蒙古人的口号,提出了“華夷一家、漢蒙共處”的新觀念。
對待這些蒙古人,朱元璋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懷柔政策,1368年8月,朱元璋在《大赦天下诏書》中宣稱:“新克州郡,其民皆吾赤子,蒙古色目人既居我土,即吾赤子,有才能者一體擢用”。
這些都表明了朱元璋平等對待蒙古人的政策立場,朱元璋更是以身作則,納了一名蒙古人為妃子,對于歸順的蒙古貴族,朱元璋也是誠心相待,将元世祖的第7子蔔納刺授為懷遠将軍。
為了招降蒙古貴族,朱元璋不僅對俘獲的蒙古宗室子孫厚加禮待,在後期還找機會将他們全部釋放了。
而對于蒙古部衆,朱元璋則采取了“順而撫之”的政策,他認為蒙古人是在草原上擇水而居的,隻要能夠讓他們自由來去,自然就可以安定,不會産生麻煩。
圖9
朱元璋還交代北方的守令,對于蒙古人,要耐心地安撫,不要騷擾加害,并且如果有前來歸順的,想要來京的,不能拒絕。
朱元璋之所以善待蒙古民衆,對待蒙古人恩懷有加,他根本的目的還是為了能夠拉攏、分化蒙古的殘餘勢力,讓他們為明朝效力。
這種懷柔政策也逐漸減少了蒙古人對明朝漢人政權的敵視和對抗,讓明朝社會的秩序得到了快速的穩定。
朱元璋的這種安撫政策也确實收到了成效,在争取民心,瓦解元朝殘餘勢力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當時許多元朝殘餘的宗王和軍官将領,都帶領着部衆前來投降明朝,這對穩定明朝北部邊境的争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明朝地圖
明朝是在推翻元朝的大一統王朝之後建立的,并且元朝的執政者還是蒙古人,這與曆史上中原漢族王朝的建立完全不一樣。
因此,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所面臨的民族問題同曆史上其他王朝所面臨的民族問題完全不同。
我們從朱元璋對待蒙古人懷柔的政策,以及對待十萬蒙古女人的政策上就可以看出,朱元璋是以穩固明朝統治為基本的。
不得不說,朱元璋在這一方面做的非常好,形成了蒙古人臣服于明朝,接受明朝統治的民族觀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