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空間雪蓮子
江
南
憶江南詞三首
《憶江南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組詞作品。第一首詞總寫對江南的回憶,作者選擇了江花和春水,襯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運用比喻和映襯的手法,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詞描繪杭州之美,通過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的畫面來驗證江南之好,表達了作者對杭州的憶念之情;第三首詞歌詠蘇州,選取竹葉春酒和吳娃醉舞,勾勒出蘇州的旖旎風情,表達了作者對蘇州的憶念與向往。這三首詞主旨相同而各具首尾,分别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以及女性之美,相對獨立而又互為補充,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
《憶江南詞三首》作者/白居易 誦讀/空間來自空間雪蓮子00:0001:47
其一
01 江南好
江南好,風景舊曾谙;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春
其二
02 江南憶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花
其三
03 江南憶
江南憶,其次是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複相逢?
酒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創作背景
白居易青年時期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對江南有着相當的了解,又先後擔任過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唐朝的刺史相當于現在的市長),因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他後來定居洛陽,猶憶江南舊遊,于是創作了《憶江南三首》。
關于作詞的具體時間,曆來說法不一。有說在白居易離蘇州之後;有說在開成三年(838年);有說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國維則說寫于“大和八九年間”。這些說法,籠統簡單,缺乏事實根據。劉禹錫曾作《憶江南》詞數首,是唱和白居易的詞,其小序說:“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劉禹錫詞在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陽,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詞也應在開成二年初夏。
拓展
關于“不”的讀音:《江南好》最後一句“能不憶江南?”中“不”讀第幾聲?
一種情況,有人認為:從變調的要求來說,這裡的“不”不能變調,變調是指音節和音節連續發音時,聲調相互影響而産生的變化。“能不憶江南”斷句應該是“能不/憶江南”,“不”和“憶”之間不存在連續發音,所以“不” 要讀本調去聲的。另外根據古漢語學家王力先生在《詩詞格律》中列舉了詞牌《憶江南》的平仄格式,讀成第二聲也是不符的。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音指導老師在講解此詞時将其誦讀為陽平。
另一種情況,有人認為:“不”在古代屬于仄聲中的入聲字,二四兩字是仄平的關系,入聲的讀法,為短促的張口即斷,不能簡單讀成第四聲或者第二聲。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在講到此詞誦讀時——為短促的張口即斷。
知道你會來的 我就以聲音煮茶 在這裡等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