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粵西水利工程線路

粵西水利工程線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9 22:47:17

粵西水利工程線路?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示意圖 廣東省水利廳供圖,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粵西水利工程線路?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粵西水利工程線路(粵西将有雙水源)1

粵西水利工程線路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示意圖。 廣東省水利廳供圖

核心閱讀

8月31日,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正式開工。作為國家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建成後平均年供水量20.79億立方米,可新增灌溉面積185萬畝。

地處豐水區的廣東為何要開建重大引調水工程?建設有何難點和亮點?将帶來哪些經濟、社會和生态效益?記者進行了采訪。

8月31日,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正式開工。

汩汩西江水,将從廣東省雲浮市西江幹流地心村河段始發,翻群山、穿隧洞、連水庫,穿行約500公裡,潤澤粵西地區。工程建成後平均年供水量20.79億立方米,可新增灌溉面積185萬畝。

盼水——

優化水資源配置,破解粵西水資源短缺、地下水超采等難題

缺水的記憶,印刻在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北插村黨支部書記郭朝棟的腦海裡。

在北插村,有水難存,十年九旱,澆地喝水常常要四處找水。“喝上放心水、澆上豐收水,是村民們的期盼。”郭朝棟說。

同樣盼水的,還有徐聞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符宏志。“作為南菜北運的基地之一,全縣90%以上的蔬菜要運往北方。”符宏志說。

“菜籃子”卻是“旱窩子”。符宏志感慨,徐聞土地肥沃,适宜農作物種植。如果能解決缺水問題,當地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還能再上新台階。

廣東降水豐沛,為何為水而愁?“粵西地區尤其是雷州半島,是有名的幹旱之地,這裡的沿海諸河多為中小河流,自然調蓄能力弱。加之降雨集中、豐枯變化幅度大,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易越濤分析,“地表水匮乏,導緻當地工農業過度開采地下水,又造成了地面沉降等問題。”

“就廣東而言,雖說水系密集,但是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澇,冬春常幹旱,沿海台地和低丘陵區的蓄水能力較差,水資源成為影響區域發展的限制因素。”廣東省水利廳副廳長申宏星介紹。

因此,建設重大引調水工程,是确有所需,更是勢在必行。“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立足流域特點,江庫聯網調度,以豐補枯,可有力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申宏星說。

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早在2007年水利部組織編制珠江流域綜合規劃時,要求珠江水利委員會立足流域整體,以系統思維解決粵西地區缺水問題。2013年,珠江流域綜合規劃獲國務院批複,為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立項奠定了規劃基礎。廣東省水利廳會同省直有關部門及工程沿線地市政府,挂圖作戰,壓茬推進。從項目總體方案獲批到國家正式批複工程可研,曆時不到兩年,在同類項目裡速度最快、用時最短。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是國家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成将進一步完善珠江流域水資源調配格局。“西江水将通過隧洞、箱涵、渡槽、倒虹吸及管道等輸水方式,經過泵站加壓提水,滿足陽江、湛江、茂名、雲浮4市供水需求。”申宏星說。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建成後,可長遠解決粵西地區水資源承載能力與經濟發展布局不匹配問題,大幅提高區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副司長喬建華介紹。

調水——

全力攻關隧洞地質條件複雜、江庫聯網調度等行業難題

從西江到粵西,既有連綿的雲開大山,又有平緩的濱海平原,既要連通10座水庫,又要跨越諸多中小河流……跋山涉水間,有哪些困難需要克服?

“這是廣東曆史上引水流量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建設條件最複雜的跨流域引調水工程,供水體系龐大,其中不乏行業性甚至世界級技術難題。”中水珠江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盟介紹。

全線物探、雷達掃描、累計鑽孔上萬米,獲得的一個個數據揭開了工程區的地質狀況。“蝕變風化、岩溶、斷裂、岩爆等遍布,隧洞地質條件之複雜十分罕見。”王盟介紹。

與此同時,工程輸水幹線90%以上為隧洞。如何開鑿掘進、隧洞如何确保穩固,成為工程面臨的重大挑戰。

“為适應不良地質條件,岩石隧道全斷面掘進機選型難度大,需研發具備智能感知、防卡等多功能和同步襯砌施工的設備,使其适應軟岩大變形、斷層破碎帶等複雜地質環境。”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湘生介紹。

“多單位整合資源,通力合作,加快研發和改造步伐,攻克關鍵技術,提升設備制造水平。多類型掘進設備将被運用到工程建設中,因地制宜精準選用,确保隧洞高效安全貫通。”王盟說。

江庫聯網調度是工程面臨的又一大挑戰。“在龐大的水網體系中,取水區和受水區的降雨、徑流各不相同。大江、中小河流、水庫的雨水情差異顯著。此外,調水還要統籌考量城鎮供水、農田灌溉、壓減地下水、改善生态環境等多目标需求。我們搭建複雜調度系統,努力實現集約高效、調控有序。”王盟介紹。

開展高水壓隧洞襯砌結構設計與施工的攻關,确保隧洞穩固;提升大流量泵組技術研究與應用,取水泵站單泵每秒可抽22噸水,提水高度約160米;探索長距離深埋管道智慧運維、數字孿生工程建設,讓工程建設管護更“智慧”。

“針對設計、建設、運行維護各階段的難點,我們堅持自主創新、充分論證,全力推進科研課題取得突破,為工程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項目設計總工程師劉元勳說。

治水——

進一步完善珠江流域水網布局,助力大灣區水安全保障

珠江流域,西江、北江和東江三江彙流,八門入海,水網密布。多年來,各項珠江治理工作不斷推進。目前,流域累計建成江海堤防2.7萬多公裡、各類水庫1.7萬多座、各類蓄水工程14萬多座,流域整體防洪能力有了顯著提高,水資源配置和城鄉供水體系基本完善。

與此同時,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防洪減災形勢嚴峻等問題突出。補短闆強弱項,離不開一張互聯互通、豐枯調劑、有序循環的水網。

“我們将堅持系統觀念,綜合考慮水資源配置、防洪排澇、水生态保護等需要,優化水網布局,高效發揮水網功能,為區域發展提供有力的水支撐。”易越濤介紹,“比如,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的建設,讓東江和西江相通,改變深圳、東莞等完全依賴東江單一水源的格局。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讓粵西地區有了西江水和本地水雙水源。”

聯網強鍊,保障水安全。考慮到極端氣候多發的趨勢,珠江水利委員會、廣東省水利廳等聚焦保障防洪安全,重點加快大藤峽等控制性樞紐的建設,推進西江幹流治理、潖江蓄滞洪區工程、大灣區生态海堤建設等,提升水旱災害防禦能力。

“在确保供水安全上,我們推進重大水源工程建設,特别是西江水資源提升工程、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等各項工作,水網串點成鍊,助力大灣區水安全保障。”易越濤介紹。

調水補水,修複水環境。“水利工程建設要聚焦河湖生态問題,打造生态水網。”劉元勳介紹,“比如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可通過引調水,用地表水置換超采的地下水,恢複被擠占的河道生态水量,實現地下水位回升和河湖生态恢複。”據預測,工程每年可減少地下水用量5.66億立方米,減少擠占河道生态水量1.85億立方米。

保護生态成為重大水利工程的重要功能。“針對湖庫富營養化、河湖水生态系統退化等問題,水利工程着力促進水循環、補充水資源,不斷改善水環境。”劉元勳說。

“接下來,我們接續全力做好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各項工作,不斷完善珠江流域水網,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易越濤說。《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01日 15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