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傳》中,吳用是梁山隊伍的軍師,排名一百單八将第三位。從人物形象來看,吳用或許比不上宋江、林沖、魯智深、武松、李逵等人物鮮明生動,但整部小說也花了非常多的筆墨來描寫吳用這個形象
吳用很有學識,精讀詩書、頗有文采,祖上也是書香門第。其父當時是郓城縣的才子,精通琴棋書畫,熟讀四書五經,但也并非死讀書之人。
大試之年,其父讓吳用前往京城趕考,文章非常出色。主考官也十分賞識吳用的文章,本想點名定為狀元,可是當時朝中權臣兼太師蔡京極力阻撓。原來吳用沒有前去參拜他,一句話就是禮送得不到位,最終名落孫山。
第二年,其父又讓吳用進京趕考,等抵達曹州附近時,他卻打消了進京科考的念頭,開始跟着一個老者鑽研周易、兵法。
三年後,吳用回到家中,卻被父親趕出家門,這才不得不投到晁蓋莊上,以教書為生,自取道号加亮先生,表字學究,與晁蓋成為至交。
在做私塾先生時,吳用就“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系一條茶褐銮帶,下面絲鞋淨襪”。整整齊齊,清清爽爽,是宋代文人的典型裝束。
吳用很有才學,讀過四書五經,也懂些醫術,寫得一手好文章,本想“學而優則仕”,可是奸臣當道,他的仕途就此結束,封妻蔭子的理想也随風飄去。
自此,吳用往上層社會的路途斷了,才華得不到施展,無法為國效忠,隻能在晁蓋所在的東溪村上做個鄉村教書先生,郁郁不得志。
在他心中,對這個社會自是不滿的,可又無法掙開這命運的網,心有不甘而力不足。
于是,作為下層知識分子的吳用,認為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隻能另尋途徑。
當他得知,朝廷重臣梁中書将要給當朝宰相蔡太師送去十萬貫的壽禮時,吳用立即意識到這就是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隻要劫取了這這生辰綱,榮華富貴不用愁。
他深知,要劫取生辰綱,第一要探明楊志所經過的道路,第二是尋找能幹事的幫手。于是他先安排劉唐前往探明押送生辰綱所經的途徑,之後又親自去勸說三阮。
在勸說三阮,吳用表現出了他非凡的政治風度,因為劫取生辰綱不僅是造反,還是“家滅九族的勾當”,三阮雖是貧苦漁民,但敢不敢參與,吳用心中還是沒底的。
三阮又均為不讀史書的魯莽漢子,如果他們不參加,他一個村塾先生如何應付過去?
不過,為了說服三阮,吳用早已胸有成竹。
他先向三阮提出要買十四五斤重的大魚。三阮說打不到這樣大的魚,原因是梁山泊有強人,不讓他們去打。
吳用就用激将法,引他們談談梁山泊,阮小五說道:“他們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吃官司,論稱分金銀,異樣穿綢錦,成甕吃酒,大塊吃肉,如何不快樂?’
阮小七也道:“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們隻管打魚營生,學得他們過一日也好。”
此時吳用又激道:“這等人學他做什麼?他做的勾當,不是答杖五七十的罪犯,……倘被官司拿住了,也是自做的罪。”
阮小二分辯道:“如今該管官司沒甚分曉,一片糊塗,千萬犯了迷天大罪的,倒都沒事l我弟兄們不能快活,若是但有帶擎我們的,也去了罷。”
阮小七也道:“若是有識我們的,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若能夠受用得一日,便死了開眉展眼。”他們一齊向吳用表示了夙願。
而吳用,則更進一步試探:“你們三個敢去梁山泊捉這夥賊嗎?”
他們表示,若是這樣,必遭江湖好漢們恥笑,并表示“這腔熱血,隻要賣于識貨的”。這時,吳用認為水到渠成,才向三阮說了真正來意:投晃蓋,劫取生辰綱。
三阮随即表示同意,且阮小七慷慨道:“一世的指望,今日還了願心!正是搔到我的癢處!”。
《水浒傳》這樣贊道:“學究知書豈愛财,阮郎漁樂亦悠哉!隻因不義金珠去,緻使群雄聚義來”。
吳用處于封建社會底層,但他決心反抗,主動改變自己命運、獲得安身立命的好去處。
他的反抗,代表了封建社會底層知識分子不滿壓迫反抗的呼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