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學習做人的詞語?中華成語結構勻稱、音律和諧,而且語意深邃、内涵豐富,被稱為中國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為了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内涵,着力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湖南省湘潭市嶽塘區紅霞學校開設了“成語有說”校本課程,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比喻學習做人的詞語?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中華成語結構勻稱、音律和諧,而且語意深邃、内涵豐富,被稱為中國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為了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内涵,着力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湖南省湘潭市嶽塘區紅霞學校開設了“成語有說”校本課程。
課程目标
課程以中華成語為學習媒介,将成語文化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全面融合,借助課堂教學、德育課程、主題活動、管理文化、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學習、積累成語文化,在校園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濃厚氛圍,喚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學習自覺。
課程内容
課程内容不分年級,一至六年級同步學習。具體内容由三部分組成,分别引導學生對“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我是什麼人”三個哲學問題進行初步思考,培養學生成長向上的力量。
内容一:讀成語、聽故事。這部分内容以《成語裡的中國通史》為讀本,以中國曆史發展事件為軸,從遠古神話傳說的歲月開始,走過秦皇漢武,借用民衆口口相傳的近千個成語娓娓道來,精準描繪源遠流長的中國通史,向學生真切展現人類的起源和祖先的奮鬥,讓學生明白“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
内容二:讀成語、明事理。這部分内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個關鍵詞為核心,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典型案例為教學素材,借用成語宣講科學防疫知識,感受生命至上的大國擔當,進一步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義力量、真理力量及導向作用,讓學生明白“我該為何人”。
每節課的主題直接以核心價值觀中的一個詞命名,分為4個闆塊:一是“成語有說”,探尋成語出處,解讀經典故事;二是“抗疫傳真”,借用典型人物的鮮活事例,鋪展抗疫前線的畫卷,引發學生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考;三是“我形我塑”,結合生活日常開列綜合實踐活動清單,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喚起他們的責任擔當;四是“成語接龍”,将與主題相關的成語加以整理,形成一條“成語龍”,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再次強化學生認知。
内容三:讀成語、學習慣。這部分内容立足于學校校情和小學生成長特點,分為4個“禮儀”篇章:“校園日常行為禮儀”“課堂學習禮儀”“居家成長禮儀”“社交活動禮儀”。每一個禮儀篇章又分為多個項目,分别用經典的成語予以提示、引導完成。成語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學生在學習成語的過程中知曉日常行為規範,然後通過踐行規範形成良好習慣,進而積蓄成長的力量。
課程實施
課程采用線上線下雙線并行的實施方式。線上課程以教師開發的音頻或視頻資源為基礎,發揮網絡優勢,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課堂”。比如,針對“讀成語,聽故事”的學習,教師将每個成語故事制作成一個音頻,放置在校園廣播站和喜馬拉雅APP上,學生根據興趣愛好,在閑暇時可以随時學習,将碎片化的時間有效管理起來。
線下課程采用兩種途徑。一是開設思政校本課程,即全校統一的周會課。每周一清晨,全校師生集結在五星紅旗下進行學習,每月一個主題,每周一個成語、一段故事。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解決了專職思政課教師不足的現狀,也傳遞着“無處不思政、人人講思政、思政巧融合”的教育教學理念。二是融合道德與法治課程。根據年級學段的特點以及教材内容的需要,“成語有說”作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補充,豐富教學内容;或者以“翻轉課堂”的形式,針對課下泛在學習的内容展開讨論交流和彙報辯論,打破常規的課堂教學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十分注重環境育人,處處都有“成語有說”的身影——有的學生數過,“學校有319個成語‘長’在了牆壁上”。學校期待這些成語能為學生營造一個有如“芝蘭之室”般的成長空間。
氤氲着書香的氣息,教師專業成長不斷提升,課程改革的自信心和行動力不斷增強;學生的詞彙量與日俱增,随着知識面的不斷拓展,他們的語言表達和思辨能力日益提升,文化認知和文明行為也在潛移默化中紮根于心靈。
(作者單位系湖南省湘潭市嶽塘區紅霞學校)
《中國教師報》2021年12月15日第7版
作者:羅光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