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罡36變與地煞七十二變的區别

天罡36變與地煞七十二變的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01:12:54

文:白馬晉一

(《脫西遊的秀》系列,第22篇)

【一】

《西遊記》裡有個頗為争議的懸案,即天罡三十六變化和七十二地煞變化究竟孰強?各中又暗藏何玄機?

本篇我們來談談。

明朝有本羅貫中(《三國演義》作者)編撰的《三遂平妖傳》,裡頭有這樣一段九天玄女與聖姑姑的對話。

“處女(九天玄女)道,我好的是天罡三十六變化之法,略曉些本領,未曾煉就。聖姑姑暗暗的吃驚道:她學的更勝似我。便道:老拙會的是七十二地煞變化。處女道,這地煞法乃是左道,學之無益。”

可見,在當時的小說格局裡,天罡的法力無疑要大于地煞的。

無獨有偶,羅貫中的師父施耐庵先生,也曾做一本家喻戶曉的《水浒(傳)》,裡頭梁山一百零八将合夥開“公司”,排排坐時,就曾按天罡、地煞數進行區别。比如核心人物宋江、吳用等人,就冠以天魁星、天機星等名頭。而歸于地煞一檔的,内部話語權顯然不如前者。

天高于地,這似乎也暗合了當時主流的文化認知。

【二】

但《西遊記》是本奇書。吳承恩是個奇人,老爺子一般不按常理出牌。因此,我們倒不可一概套論!

原著關于法門出處,第二回菩提祖師曾有明言,“你(悟空)要學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數,該三十六般變化;有一般地煞數,該七十二般變化。”

悟空貪多,故在專業選擇一欄,勾了七十二變。

那麼,天罡、地煞都有哪般變化呢?

民間曾流傳一張野榜,不妨摘取一二。

天罡有斡旋造化、颠倒陰陽、移星換鬥、回天返日、呼風喚雨、震山撼地等三十六般變化。

地煞有通幽、驅神、擔山、禁水、借風、布霧、祈晴、禱雨等七十二般變化。

當然,此榜的出處,據說是出版于明末清初的一本神仙題材的通俗小說《曆代神仙通鑒》。

這本小說成書于《西遊記》之後,且作者同吳承恩并無師承或血脈關系,因此,參考意義其實不大。

天罡36變與地煞七十二變的區别(天罡36變和地煞72變)1

【三】

二者孰強,似乎并無答案?

其實也未必。

不妨在原著裡找兩位參照人。一位自然是悟空。另一位,則是他的同行師弟八戒。

六十七回,八戒就曾明言,“我老豬本來有三十六般變化。若說變輕巧華麗飛騰之物,委實不能;若說變山、變樹、變石塊、變土墩、變賴象、科豬、水牛、駱駝,真個全會。”而在四十七回,通天河畔,悟空八戒師兄弟為頂包祭祀的童男女,也曾變化他們模樣。可八戒就變得不太像樣,尤其肚子這塊,大腹便便。悟空哂笑了一陣,朝他吹了口仙氣,方才有了模樣。

可見,悟空的變法技藝無疑是強于八戒的。而在取經人一行裡,這似乎是個共識。譬如九十二回裡,唐僧為妖精所獲,也曾言及,“大王爺爺,我徒弟孫悟空,他會七十二般變化。才變個火焰蟲兒飛進來救我。”

如是,我們大抵可以斷定。悟空所習的地煞變術,應強于八戒的天罡變法。

但也不全是。

這在六十一回,介紹牛魔王時,就有說明,“好魔王,他也有七十二變,武藝也與大聖一般,隻是身子狼犺些,欠鑽疾,不活達些。”

由此又可見,研習成效和天資是挂鈎的。同一本,不同的人,讀出的效果不一樣,有的人可以上清華北大,有的人可以去山東技校。不同的書,不同的人研讀,更是無法比較。恰悟空為靈明石猴,基因本就通變化,成就超過貌似愚鈍的八戒,也就不足為奇了。

因此,以悟空、八戒作為參照,推言地煞一定強于天罡變法,似乎又過于武斷。

天罡36變與地煞七十二變的區别(天罡36變和地煞72變)2

【四】

其實要解天罡、地煞的玄妙,得看八戒一段話。

四十一回。當時悟空為紅孩兒三昧真火所傷,昏厥過去,體态冰涼。沙僧在一旁垂淚。卻見八戒不慌不忙道,“他有七十二般變化,就有七十二條性命。你扯着腳,等我擺布他。”

由此看見,八戒對于地煞之術的優項,是頗通曉的。

那麼,又是何人告知他呢?

且看八戒曾有自述,“自小生來心性拙,貪閑愛懶無休歇。不曾養性與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忽然閑裡遇真仙,就把寒溫坐下說。聽言意轉要修行,聞語心回求妙訣。有緣立地拜為師,指示天關并地阙。得傳九轉大還丹,工夫晝夜無時辍。三花聚頂得歸根,五氣朝元通透徹。”

可見,八戒曾偶遇真仙(東華帝君,前有專述),問得妙訣。這裡的妙訣,應該也有當年菩提祖師給孫悟空的選項,即天罡、地煞二選一。

那麼,八戒為何放棄可有七十二條性命的地煞法門呢?隻有一種解釋,他獲得的收益更大。

什麼收益?

從後續的發展看,即能夠保送上天庭。也就是進入體制,端鐵飯碗,表現好年度還能拿紅包,比如吃吃蟠桃什麼。

反觀一衆習得地煞七十二變的,如孫悟空、牛魔王,包括玉帝的外甥二郎神,看似戰鬥力驚天,也挺能折騰,算有本事的。但實質上,卻都是被天庭系統排斥在外(悟空曾一度被破格提為齊天大聖,卻為有名無實)。

天罡36變與地煞七十二變的區别(天罡36變和地煞72變)3

【五】

明代一朝,朱氏主政。

因草莽出身,明太祖對草根階層頗有偏愛,也多拔充朝府。但提拔總得有規制,因此诏開科舉,對制度、文體都有了明确要求。尤其到了憲宗成化年間,文體逐漸形成比較嚴格的程式。文章寫作有固定模闆: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行文不許違背經注,不能恣意發揮,不可風花雪月,更不得亵渎聖人。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八股文。它也是草根文人進階國家行政體系的主要途徑。

當然,諸多規矩也無形中禁锢了當時文人的思想,是他們頭上的“緊箍咒”。自然也就不會搞事。這也是當時統治者所預期的。因此,也曾有時人感歎,“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鹹陽之郊”。

無疑,八股文無異于作者(吳承恩)筆下的天罡變術,靈活不足,但進階有用(如八戒)。而民間說書藝人、小說家或搖滾詩人們的文章枝節,卻似地煞之術,靈氣、奔放、天馬行空,時而激蕩,時而排滿,但終究不為體制所待見,隻能流落街坊(如悟空、牛魔王之流)。

而在當時,被體制“圈養”可謂極尊榮光,祖墳冒青煙那種。文人自然争相舔靠。有如八戒之流,定選較為傳統卻僵化的天罡之術,作為進階的敲門磚,捧鐵飯碗。

而習地煞者,似乎收獲了自由和能力,卻始終被排除在體制的圈外。

簡單說。聽話,管飯。不聽話,不管飯。

隻是,如果現在也有天罡、地煞之選,換作你,又會如何取舍呢?

關注微信公衆号“白馬晉一”,更多西遊、三國、水浒等名著犀利趣味解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