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能承上啟下嗎?在文章寫作中,排比可說是一種無往而不勝的修辭手法用于描寫,可窮形盡相;用于抒情,可酣暢淋漓;用于議論,可激濁揚清;用于叙述,可簡練充分下邊,筆者以舉例的方式從這四個方面來談談排比的使用,以期有助于正在備考的高考學子,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排比能承上啟下嗎?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文章寫作中,排比可說是一種無往而不勝的修辭手法。用于描寫,可窮形盡相;用于抒情,可酣暢淋漓;用于議論,可激濁揚清;用于叙述,可簡練充分。下邊,筆者以舉例的方式從這四個方面來談談排比的使用,以期有助于正在備考的高考學子。
1. 在描寫中巧用排比
描寫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描寫對象的特征從不同的角度盡可能清晰的展現在讀者眼前。那麼,如何去做,才能比較好地達到這一目的呢?方法可能比較多,但筆者的經驗是巧用排比是達到這一目的較好的 手段之一。如下文:
北京的四合院,春賞鳥語花香,夏賞蛙鳴蟬嘶,秋賞雨聲月色,冬賞紅梅白雪。四合院是一種親近自然的建築,一年四季皆有悅人之事。
這段文字将北京四合院春夏秋冬特有的景象通過排比句的方式全面、充分地展現在讀者眼前,讀來賞心悅目,回味無窮。
2. 在叙述中巧用排比
叙事也是常見常用的表達方式之一,同描寫相比,叙事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情感,或闡發某種哲理;叙述為了達到這種目的,可采用的手法可謂多種多樣,但從表達情感和闡發哲理的充分性上講,排比實乃不二選擇。不如下段:
小時候,爸爸對我說:他是大海,我就是海邊的浪花;少年時,爸爸對我說:他是森林,我就是森林中的一棵小樹;後來呀,爸爸對我說:他是太陽,我就是太陽系的一顆行星;我的故事也是爸爸的故事,爸爸是我的故事的創作者,我就是爸爸創作的故事中的主角。
這段文字将“我”的三個不同的人生階段的故事,用三個對話構成的一組排比句叙述出來,既顯得形象生動,又充滿濃濃的父子親情,讀來感人至深。
3. 在議論中巧用排比
議論的基本要求是:觀點要鮮明,思路要清晰,論證要充分。達到這一要求的手段可根據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情境選擇不同的方式,但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巧用排比有時候可能是最恰當的方式。如下段:
一個人如果能用理智控制住感情,會使他顯得親切而又冷靜;一個人如果能用道德控制住感情,會使他顯得高尚而又真誠;一個人如果能用責任感控制住感情,會使他顯得堅毅而又可信。我欣賞李白的狂放灑脫:愛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信,愛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的自尊。
這段文字從理智、道德、責任三個方面着手,将這三個方面同感情之間的關系論述得清晰鮮明,富有氣勢;結尾又用自己對李白的理解再次從總體上論證理智、道德、責任與感情的關系,顯得開合有度,說服力強。
4. 在抒情中巧用排比
大家知道,抒情有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間接抒情,将感情表達的含蓄委婉;一種是直接抒情,将感情表達的淋漓盡緻。前者宜用叙述、描寫的方式來抒情,後者則宜用排比的方式的來抒情。如下段:
語文,讀你是水波不興的平靜,要有明亮的眼睛,所以我輕吟愛你不容易;語文,聽你是娓娓動聽的歡快,要有傾聽的耳朵,所以我低唱愛你不容易;語文,賞你是魚淺洄遊的自然,要有智慧的心靈,所以我高歌愛你不容易。
這一段文字,作者以飽蘸濃情的筆墨,從“讀你”“聽你”“賞你”三個角度将自己對語文的熱愛之情抒寫得淋漓盡緻,真摯感人,讀來極富感染力。
表達富于變化,用語富有文采是任何一類文章在寫作上的一個共同要求。高考作文作為一種考試文體、競賽文體,如何去做,才能在考試中脫穎而出,才能在競賽中奪得高分呢?方法應該說有很多種,但從考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看,指導考生在短時間内用好排比,讓排比為考生的文章添彩增輝,當是最實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這一點,已被許多考生的實踐所證明,有興趣的同學不妨一試,相信你從中定會獲得你需要的東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