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朱棣和朱元璋誰最大

朱棣和朱元璋誰最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10:12:56

永樂二十二年正月,朱棣皇帝苦苦搜尋兩年而不見蹤影的阿魯台終于出現,并且進犯大同、開平等地。

朱棣應聲而起,立刻告訴大臣們,他還要親征,同時通知沿邊各個軍鎮派軍隊向北京、宣府等地集結。也許在朱棣看來,這個阿魯台是在和自己鬥氣,在挑釁自己,但朱棣沒有想到,這家夥簡直是來索命的。

四月,朱棣讓皇太子監國,自己正式出征,他不知道,此一去自己将不會生還。

朱棣和朱元璋誰最大(華而不實的親征)1

明軍基本沿用前一年出征時的陣容:柳升、陳英率領中軍,張輔、硃勇率領左掖,王通、徐亨率領右掖,鄭亨、孟瑛率領左哨,薛祿、譚忠率領右哨,陳懋、金忠充當前鋒。差别隻有這一位前鋒金忠,就是前一年剛剛歸順的蒙古王子也先土幹。

五月,朱棣先後抵達開平、應昌,六月前進到答蘭納木兒河,此前有情報說,阿魯台已經逃到這一帶,但是明軍在幾百裡的範圍内大肆搜尋,根本找不到阿魯台軍隊的蹤影。

英國公張輔想率領一支輕騎兵,帶足一個月的糧食,向更遠的地方搜尋。朱棣想了一夜,第二天對大家說:大家出征時日太長,人馬疲憊,而且距離内地遙遠,一旦天寒,後果堪憂。而且阿魯台的殘餘數量不多,要在廣漠之中找到他們難度太大。還有一點,就是古語所言的“窮寇莫追”,得不償失。

所以朱棣決定兵分兩路班師,自己親自率領騎兵走東路,鄭亨率領步兵走西路,約定在開平彙合,結果朱棣這一路出了大問題。

回軍途中,七月十四日這一天,朱棣坐在大帳裡對楊榮等人說:“這些年皇太子代理政務,已經非常成熟。這次回京之後,所有的軍國大事都可以交給他了,我要安享晚年。”

不太清楚朱棣為什麼在這種時候生出這樣的想法,是心中的某種預感?或者突然厭倦了這種毫無意義的遠征?沒有人知道。

朱棣和朱元璋誰最大(華而不實的親征)2

兩天之後的七月十六日,明軍走到蒼崖戍時朱棣突然重病。第二天到榆木川,病情更重,匆匆召來英國公張輔,遺命傳位皇太子。七月十八日,六十五歲的朱棣駕崩。

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大學士楊榮、金幼孜等人商議,秘不發喪,以免影響軍心。朱棣的遺體被放進錫制的棺材中,軍中一切照常。同時派楊榮和一位太監飛奔京城,向皇太子報喪。

八月,皇太子朱高熾派皇太孫朱瞻基趕到開平,迎接朱棣的靈柩,并在軍中正式發喪。

《明史》記載,當朱棣病重之際,想起第三次出征之前,兵部尚書夏原吉給自己的一番谏言。當時夏原吉認為,明軍最近幾次出征代價巨大卻收獲甚微,而且皇帝年老有病,不适合親征。現在朱棣果然倒在了征途之上,很後悔地說:“夏原吉愛我。”

皇太子朱高熾得到父親病亡的消息,幾天之後親自前往内府的監獄,當面把消息告知夏原吉,夏原吉痛哭不起。朱高熾當場釋放他,并詢問當務之急。做過戶部尚書的夏原吉當然很清楚這幾年朱棣瞎折騰的惡果,建議赈濟天下饑民,減輕百姓的賦役等等。

朱棣和朱元璋誰最大(華而不實的親征)3

朱棣在位期間,前後一共進行過五次親征,第一次打擊本雅失裡、阿魯台,第二次打擊馬哈木等人,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晚年的三次親征就很勉強。

作為明朝的第三位君主,朱棣對于帶兵打仗并不陌生。早在燕王時代,他就幾次率兵出塞,隻是當時明軍中名将如雲,根本不需要朱棣上陣。後來的靖難之役,朱棣親自披挂上陣,真正經曆過多次惡戰,整體的表現毫不含糊,絕對稱得上一位馬背上的英武藩王。

如果對比一下他的父親朱元璋,便顯出朱棣在格局上的巨大差距:朱元璋早年也曾親臨戰陣,但打敗陳友諒之後,再沒有親自出征。登基之後,朱元璋離開南京的次數也極少,最北也隻到過開封,沒有渡過黃河。他穩穩地坐鎮南京,遙控指揮各路大軍在萬裡之外南征北戰。說起來,明朝時期的地圖還很原始、簡陋,朱元璋卻能結合前方将領的軍報,精确地了解前方的戰況,做出相應的判斷和布署,而前方浴血奮戰的将士們,無論是老一代的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馮勝、湯和、沐英,還是年輕一代的沐春、傅友德、藍玉,都乖乖地聽命于朱元璋,顯示出他卓越的洞察力和對軍隊的絕對的統治力。

朱棣和朱元璋誰最大(華而不實的親征)4

反觀朱棣,他必須親自統帥軍隊,心中才有底。面對并不強大的對手,他傾盡國力,擺出奢華陣容,讓自己盡情享受那種統帥千軍萬馬、輾壓一切的雄壯與豪情。如果當初朱元璋也用這種敗家的打法,很難成就大業。

也許,朱棣在心底是想達到父親朱元璋一樣的高度,但說到底,他終其一生都沒有跳出父皇給他界定的燕王這個身份,他的表現隻是一個藩王的層次,境界要比父親差得太遠。

于左 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