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金門高粱和廈門高粱的區别

金門高粱和廈門高粱的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15:06:42

九月秋風正飒爽,高粱熟來紅滿天。

紅紅火火,正是羅啟勇等農戶對日子的盼頭。

1

海拔1100米以上的高粱紅了

金門高粱和廈門高粱的區别(一粒高粱的共同富裕之旅)1

圖/進村山路旁的高粱

貴州省仁懷市後山鄉田興村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曾屬于國家一類貧困村。從茅台鎮驅車前往田興村,至少需要兩個小時。從導航軟件上看,兩者的距離僅有約60公裡,但山路崎岖、坡陡、彎多。透過車窗往山上看,側V字形的公路在林間時隐時現,白色汽車就像桑蠶般在綠葉上小心翼翼地挪動。

擡眼望山坡,高粱、玉米、綠樹等或成片、或零散地分布着。山風掃過,沉甸甸的高粱穗垂頭搖晃,像一張張紅豔豔的雀躍的笑臉。而比高粱還顯喜慶的,是羅啟勇發自内心的燦爛笑容。此時的他站在齊人高的高粱旁,左手握住穗下約兩寸處,右手持鐮刀割下。一手割,一手抓,待左手抓滿後,再用高粱葉紮成小把,放入竹背簍或編織袋裡。

這是他種植高粱的第六個年頭。2017年,由于三個孩子都外出打工或求學了,此前一直種植烤煙的羅啟勇面臨家庭勞動力不夠用的問題,正巧村裡在推行“企業 政府 基地 合作社或農戶”的合作模式。綜合考慮後,羅啟勇加入種植隊伍,成為村裡參與訂單高粱農業的先行者。

“高粱好養活又省心。”羅啟勇像介紹自家孩子一般細數種高粱的好處:一是對勞動力要求低,他與老伴兩人就能種好18畝高粱地,也就播種和收割時較費力些;二是除勞動力外幾乎不用其他投入,種子、有機肥等農資都是免費提供,銷路也穩定,且到款準時;三是田間管理相對簡單,除了播種後兩三個月打一次生物制劑,隻需時不時用鋤頭清除雜草,灌溉就靠自然降水;四是綜合經濟效益高,可彈性地去周邊打零工,增加收入;五是種植全程有保障,遇到病蟲害或幹旱等問題,茅台與合作社都會及時提供幫助。

金門高粱和廈門高粱的區别(一粒高粱的共同富裕之旅)2

圖/村民将高粱穗割下并放入竹背簍裡

有了羅啟勇的帶頭示範,不少村民陸續将主要種植作物從烤煙改為高粱,羅修平就是其中一員。2020年,羅修平開始種高粱,當年收成九千多斤,收入四萬餘元。“種高粱感覺可輕松多了。”他樂呵呵地說道。加上高粱“好養活”,他有多餘的時間去打零工,一年能再增收一兩萬元。

在種植高粱的過程中,羅修平遇到問題都會找羅啟勇請教。靠着“傳幫帶”的田間實地教學,新農戶能迅速入手并積累經驗。與此同時,茅台與合作社每年都會在村裡組織一兩次面對農戶的專題培訓。以茅台紅纓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例,其專門建立了酒用高粱種植科普基地,每年培訓高粱種植技術300餘(次)、15000餘人(次)。而高粱種植質量的檢測也是茅台重點關注的議題。

金門高粱和廈門高粱的區别(一粒高粱的共同富裕之旅)3

圖/茅台紅纓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高粱種子庫(局部)

“每年,他們都會來田裡檢測四五次。”羅修平說的他們就包括了茅台物資供應中心的馬亮中。走訪合作社和農戶,深度參與田間管理,便是馬亮中的重要工作。“聽農話,做農事。”這是他總結的與農戶相處的六字秘訣。常年在田間地頭奔走,他時刻注意農戶的需求。

2017年,馬亮中在常規走訪中發現仁懷市火石崗鄉富興村的部分農戶未能及時領到有機肥,在給公司領導寫的報告中第一段就反映了該情況,促使問題及時得到解決。而自2018年貴州茅台原料供應鍊管理平台正式上線運行後,如今馬亮中在手機客戶端上就能實時查看農資發放、高粱種植和收購等情況。

2

豐收不再隻能靠天收

在家門口的空地上,羅啟勇弓着身子用手将收割好的高粱穗攤平。陽光下,紅褐色的籽和竹綠色的稈交錯,竟有一種自然淩亂的美感。羅啟勇捧着高粱咧着嘴笑,這将變成他今年的主要收入。但他又隐隐地有些擔心:自7月起雨水少,是否會影響高粱收成。

金門高粱和廈門高粱的區别(一粒高粱的共同富裕之旅)4

圖/羅啟勇将高粱穗從竹背簍拿出來晾曬

而距離田興村兩個多小時車程的仁懷市長崗鎮茅坡村的農戶就少了這個煩惱。自2017年起,茅坡村開始陸續将零散的土地整理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标準農田,建立了茅台酒用高粱高标準種植示範基地。集中整治土地為茅坡村實現農業機械化和自動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金門高粱和廈門高粱的區别(一粒高粱的共同富裕之旅)5

圖/貴州山間破碎的土地改造前後對比

村裡農戶楊存強自2002年開始種植高粱,從起初的幾畝到2021年的35畝,家庭收入節節攀高,甚至還配備了一間農機具室,擁有糧食水測儀、旋耕機、起壟機、覆膜機、除草機、噴霧器、脫粒機、清選機等十餘種小型檢驗設備和農業機械。

據統計,2021年茅坡村種植高粱5310畝,實現高粱産值1450萬元,農戶年均高粱收入3萬餘元。2022年茅坡村高粱收割更加機械化,據村民反饋,使用收割機一天就能收割二十多畝地,比原來手工收割的速度快了十多倍。

金門高粱和廈門高粱的區别(一粒高粱的共同富裕之旅)6

圖/仁懷市長崗鎮茅坡村“坡改梯”後可供機械作業的高粱基地

值得慶幸的是,田興村的高粱标準化基地正在建設中,主要包括1.6公裡的機耕道、6米的排洪渠、2600平方米的育苗大棚和烘幹機,計劃實現機耕、機播、機收等生産過程機械化全覆蓋。而随着土地從小塊歸并成大塊,散戶種植也将變成集體經營。

“到那時,農戶可以土地入股集體經濟合作社,拿到保底收入和利潤分紅,還可以通過在合作社務工拿到工資。”田興村主任羅修強介紹,2022年村裡高粱種植地有兩千多畝,若高粱标準化基地建成,将新增兩千多畝高粱地。“将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3

用發展思維讀懂農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貴州,耕地少而喀斯特地貌多。勤勞質樸的貴州農民在山地農業、特色農業上下足了工夫。粒小、皮厚、扁圓、耐幹的高粱就像為這片土地量身定制一般,種植曆史悠久。《貴州通志》就有記載:“按黔省所産之酒,以仁懷茅台村之高粱最佳。”

金門高粱和廈門高粱的區别(一粒高粱的共同富裕之旅)7

圖/山裡的村莊

據了解,1986年,仁懷縣設立高粱基地用以篩選高粱品種。經過三年的反複試驗,特矮稈高粱脫穎而出,成為當時茅台酒的釀造品種。2008年,用特矮稈高粱和小紅纓子高粱雜交出的紅纓子糯高粱,成為釀造茅台酒的優質原料,也成為唯一指定的高粱品種。

如今羅啟勇等農戶所種植的正是紅纓子糯高粱。也許隻有耐蒸煮、耐翻造的紅纓子糯高粱,才經得起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的考驗,成就一杯“風來隔壁三家醉,雨過開瓶十裡香”的茅台酒。

農戶們選擇為茅台種植高粱,恰是用“腳”投出來的票。從2002年的2.0元/公斤到2022年的11.2元/公斤,茅台酒用高粱收購價不斷提升,20年間增長了5.6倍,且遠遠高于普通高粱的價格。

正如農戶們所公認的:“成本隻有勞動力。”因為從2019年開始,茅台為每畝高粱地免費配送100公斤有機肥和1斤紅纓子糯高粱種子;2021年起,配送有機肥每畝增加到150公斤。經濟投入少,銷路還不用愁,這對農戶而言很重要。而在山路多的貴州,穩定地連年種植高粱更顯得劃算,交售時去就近的糧站,光是運費這一項就能節省一筆開支。

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種植高粱也許不能獲得最高的收入,卻是因地制宜的優選。由于高粱種植期間播種和收割是最為忙碌的時刻,在勞動力有限的條件下,田興村自發形成互助式經營特色。“今天你家收割,我來幫忙;明天我家收割,你來幫忙。”羅啟勇解釋說,這就像互相幫彼此的背部撓癢,而且不計較畝數,也完全不收費。可見,高粱的種植也有助于鄉情的維系。

金門高粱和廈門高粱的區别(一粒高粱的共同富裕之旅)8

圖/村民收割高粱

而在農村的年輕勞動力湧向更發達城市的現狀依然普遍的當下,在田興村等地發展高粱種植,無疑能讓願意留下來的青年“有所種、有所依”,也能讓返鄉者有較為穩定的收入來源。

4

厚植三農綠色沃土

為了詳細、科學又明确地指導農戶種植高粱,《原料基地适用技術手冊》等培訓資料應運而生。如今高粱交售質量的标準,不少農戶都熟記于心。楊存強甚至都快能背誦了:“一是幹,糧食水分含量不能過高;二是淨,無蟲、無蟲蝕粒、無黴變粒、無病斑粒、無夾雜物、無破碎粒、無帶殼粒,且無農藥殘留等污染;三是飽滿,千粒重需符合标準;四無污染,不能在高粱生産和儲存過程中使用違禁物質,不能用水洗或用電(用火)炒高粱,不能在瀝青路面上晾曬高粱。”

而這些标準不僅要記住,更要行動。從茅坡村驅車返回茅台鎮的路上,有好幾處地方,路一側是對齊排列的三四棟小樓房,各家門口放着一台綠色的脫粒機。高粱穗從進料口放入,稈和粒自動脫離後分别從不同槽口甩出。脫好的高粱粒被平平整整地攤放在水泥地闆上,在陽光照耀下就像一片紅色的細沙。

為了讓晾曬更加充分,農戶丁大姐有時如赤腳“踏浪”般,在高粱粒上蛇形趟動,有時操着齒耙來回翻攪,有時拿着竹編簸箕颠晃過篩,雖然忙碌卻笑意盈盈。而資深的高粱農戶,不少已練就了“梭手幹濕、口咬聽聲、眼觀飽圓”的特技。

金門高粱和廈門高粱的區别(一粒高粱的共同富裕之旅)9

圖/丁大姐用竹編簸箕過篩高粱粒

為了保證優質高粱的來源,茅台在仁懷市及毗鄰地區建設高粱基地,釀酒所用的高粱全部來源于此。每年,有關部門都會對高粱基地進行全面檢查,對基地環境和高粱進行采樣檢測。

而羅啟勇等農戶都曉得要用有機肥,因為“它是從酒糟裡來的,用了能減少對土地的傷害”。在他們看來,高粱全身都是寶,除了高粱粒外,剝籽的高粱穗可以做掃帚,稭稈還可以賣給飼料廠。物盡其用,正是農戶們勤儉持家之道。

金門高粱和廈門高粱的區别(一粒高粱的共同富裕之旅)10

圖/山間樹木繁茂

種植高粱之餘,羅修平有一份零工是去林間除草,他解釋道:“把草除掉就不會跟樹木搶水分。”而村裡廣播時不時發出“愛林護林”“不燃燒高粱稈、玉米稈”等呼籲,潛移默化中村民對生态環境保護有了一定的認識。據羅修強介紹,村裡的家庭垃圾都由專人上門收取再統一處理,還有專人受薪打掃公共環境衛生。

高粱産業的發展需要建立“企業 政府 基地 合作社或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而良好的生态環境也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好水、好土、好高粱,才能釀造純正的茅台酒,才能保障高粱農戶的長遠收益,才能為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孕育豐沃的水土之源、打造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生态屏障。

5

讓高粱紅生生不息

從2017年至今,伴随着高粱一年又一年的收成,羅啟勇的三個孩子有的成了家、有的順利完成學業、有的學得一技傍身,他深深感受到肩上的擔子變輕了。羅修平則将賣高粱攢下的錢給兒子投資做生意、為家裡添置新家電,他感慨道:“我想一直種下去。”

而這些年,也是田興村發展轉型的關鍵期。2017年,村裡還有五十多戶需要改造危房,有三十多公裡道路需要硬化,有一百多戶尚未喝上安全自來水……如今,房屋修繕好了、路通了、水也接上了。

“村裡還建成了4個文化廣場,提供各種健身器材供村民使用。”羅修強說道。居住環境變好了,家庭收入也穩定,高粱種植是農戶的支柱性收入,但不是全部收入,田間管理的彈性讓他們有更多時間開展其他渠道的創收工作。而高粱種植年限和經驗的積累,又令他們能更高效地完成種植工作。

金門高粱和廈門高粱的區别(一粒高粱的共同富裕之旅)11

圖/村民手捧高粱粒

“高顆大穗有光華,萬壟參差鬥晚霞。”高粱籽粒的飽滿度,何嘗不是農戶對生活的滿意度。而所謂的“經濟”,按現代人的定義是指社會生産關系的總和。若在中國古代,其意應為“經世濟民”,即“治理世事,富裕民生”。通俗來講,就是想方設法讓民衆過上好日子。

“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倘若打開貴州的地圖,不難發現其被群山環繞。以前,當地有句諺語叫“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想在崇山峻嶺間發展好經濟,由古至今都是一個難題。而高粱種植似乎為貴州開辟了一個解題思路。

高粱作為醬酒生産和釀造的主要原料,可以成為貴州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農民增收的重要保障。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指出,發揮赤水河領域醬香型白酒原産地和主産區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白酒生産基地,要做優做精特色優勢農産品,加快現代種業、特色優勢雜糧、優質稻推廣。

金門高粱和廈門高粱的區别(一粒高粱的共同富裕之旅)12

圖/田間高粱穗垂頭

近幾年,赤水河領域的茅台等高端白酒“飛入尋常百姓家”,甚至漂洋過海、聲名遠播。酒企們需要更多的高粱和更穩定的産能,進而有更多的資金和資源“以工業反哺農業”,推動高粱種植的規模化和标準化,從而推動白酒的産區化。目前,高粱産業成為仁懷市農業産業的主導産業,該市探索出了“企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訂單種植、合同收購”的現代化農業發展之路,也發展成為中國醬香型白酒核心産區。

作為白酒行業的領頭羊企業,茅台在仁懷市、習水縣、金沙縣、播州區、彙川區等五縣、市、區規劃建設了98萬畝茅台酒用高粱基地,年産能二十多萬噸,每年帶動近15萬農戶實現增收。而茅台酒用高粱基地的标準化、規範化、品牌化建設,或将成為貴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樣闆區之路上的一大因地制宜的範本。

金門高粱和廈門高粱的區别(一粒高粱的共同富裕之旅)13

金門高粱和廈門高粱的區别(一粒高粱的共同富裕之旅)14

圖/村民喜迎豐收

高粱種植的背後,穩定的合作模式給農戶帶來了安心,保質的種植方式給農戶帶來了信心,可觀的交售收入給農戶帶來了開心。這也讓他們與腳下土地的關系愈加親密、和諧。而在一浪接一浪的高粱紅下,生活的佳釀正在調制中。

來源:南方周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