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實詞的複習方法?41.假,讀音一:jiǎ,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中考文言實詞的複習方法?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41.假,
讀音一:jiǎ
(1)動詞
①借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送東陽馬生序》)
——因此人們多把書借給我。
②憑借,借助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學》)
——君子本性并不是和别人有什麼不同,隻是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③寬容
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荊轲刺秦王》)
——希望您稍微寬容他一點,讓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④給予
漢人未可假大兵權。(《譚嗣同》)
——對漢族人不能交給太大的兵權。
⑤虛假,假裝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裝打瞌睡,原來是為了誘敵。
(2)形容詞
①非正式的,代理的
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将軍。(《項羽本紀》)
——就和(他們)一起共同推舉項羽做代理上将軍。
⑤假的
哪裡去辨甚麼真共假
(3)連詞,相當于“如果”“假如”,多“假使”“假令”連用
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蝼蟻何以異。(《報任安書》)
——假使我犯法被殺,如同九牛少了一毛,和蝼蟻死去有什麼兩樣?
讀音二:jià
名詞,假期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孔雀東南飛》)
——府吏聽說了這個變化,就請假暫時回家。
42.間,
讀音一:jiān
(1)名詞
①門縫,夾縫
其禦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史記·管晏列傳》)
——他的車夫的妻子從門縫偷偷的看她丈夫。
②中間
驅中國士衆遠涉江湖之間。(《赤壁之戰》)
——驅使中原的士兵遠途跋涉,來到這江湖沼澤之間。
③期間
奉命于危難之間。(《出師表》)
——在危難期間接受了任命。
④一會兒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見蔡桓公》)
——扁鵲見到蔡桓公,站立了一會兒時間。
(2)量詞,房屋的最小單位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怎樣才能得到千萬間寬大的房子,把天下的貧寒之士都遮蔽起來,讓他們都露出笑顔?
讀音二:jiàn
(1)名詞
①空隙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庖丁解牛》)
——那關節有空隙,而刀刃卻沒有厚度。
②機會
至京口,得間奔真州。(《〈指南錄〉後序》)
——到了京口,找到機會逃奔真州。
(2)動詞
①離間
讒人間之,可謂窮矣。(《屈原列傳》)
——讒佞小人離間他們,可以說是處境困難了。
②參與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刿論戰》)
——有那些當官的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
③間隔,隔斷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
——領着妻子兒女和同鄉們來到了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和外面的人斷絕了聯系。
④夾雜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口技》)
——中間夾雜着噼裡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
(3)副詞
①表時間,有時,偶然
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鄒忌諷齊王納谏》)
——幾個月之後,時不時有人偶爾提意見。
②表狀态,從小路
從骊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從骊山下來,取道芷陽抄小路行走。
③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侯生乃屏人間語曰。(《信陵君竊符救趙》)
——侯生就屏退衆人,悄悄地對信陵君說。
43.見,
讀音一:jiàn
(1)動詞
①看見,看到
我見相如,必辱之。(《廉頗蔺相如列傳》)
——我見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②會見
項伯即入見沛公。(《鴻門宴》)
——項伯立刻進去會見沛公。
③谒見,拜見
曹刿請見。(《曹刿論戰》)
——曹刿請求谒見(莊公)。
④召見,接見
秦王坐章台見相如。(《廉頗蔺相如列傳》)
——秦王坐在章台宮召見蔺相如。
(2)名詞
①見識,見解
汝真女子之見。(《失街亭》)
——你真是女人的見識。
②看見的東西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遊褒禅山記》)
——進入的越深,前進就越困難,見到的景色也就越奇特。
(3)代詞,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有所動作
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孔雀東南飛》)
——你既然這樣惦記着我,就希望你不久前來(接我)。
(4)介詞,表被動,相當于“被”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蔺相如列傳》)
——想(把寶玉)給秦國,恐怕得不到秦國補償的城池,白白地被欺騙。
讀音二:xiàn
動詞
①引見,使……見
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荷蓧丈人》)
——殺雞做飯給他吃,并讓自己的兩個兒子來見他。
②同“現”,表現、出現、顯露
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微風吹過,牧草低下身子,顯露出草地上的牛羊。
44.解,
讀音一:jiě
動詞
①剖開,特指解剖動物的肢體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庖丁替文惠君解剖牛。
②解開,脫去
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病梅館記》)
——毀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都埋到地裡,解掉那些綁縛的棕繩。
③分開
少年大駭,急解令休止。(《促織》)
——那小夥子非常驚駭,急忙把它們分開,使它們停了下來。
④解釋,解答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老師,是用來傳播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的。
⑤理解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師說》)
——有了疑難問題不向老師請教,那些疑難問題最終也不能理解。
⑥解救,消除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将軍之仇者,何如?(《荊轲刺秦王》)
——如果有這樣一句話,既可以解除燕國的災禍,又可以報您的仇,(您将)怎麼樣?
⑦緩和,消減
太後之色少解。(《觸龍說趙太後》)
——太後(憤怒的)神色稍微緩和了一些。
讀音二:xiè
形容詞,通“懈”,松懈,懈怠
胡虜益解
——胡人更加懈怠了
45.就,jiù
動詞
①趨,赴
臣之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镬。(《廉頗蔺相如列傳》)
——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該處死,請讓我走到湯鍋裡去。(意即“請讓我受湯镬之刑”)
②靠近,接近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砺則利。(《勸學》)
——所以木料用墨線量過就能使它更直,金屬的刀劍放到磨石上去磨就會鋒利。
③上(車、路)
荊轲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荊轲刺秦王》)
——荊轲于是上車離去,始終沒有回頭。
④赴任
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張衡傳》)
——被推舉為孝廉沒有去,連續被官府征召也沒有赴任。
⑤擔任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能施展才能就擔任職務,不能施展才能就退下來。
⑥成就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車騎市中。(《信陵君竊符救趙》)
——可是我想要成就您禮賢下士的名聲,所以讓您的車馬長久地停留在市井中。
⑦完成,成功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活闆》)
——交替着使用它,很快就可以完成。
46.舉,jǔ
(1)動詞
①舉起,擡起
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齊桓晉文之事》)
——我的力量足以舉起三千斤重的東西,卻舉不起一根羽毛。
②拿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衆,受制于人。(《赤壁之戰》)
——我不能拿着全吳的土地,十萬軍隊,去被别人控制。
③舉出,提出
聊舉數人以訓汝。(《訓儉示康》)
——姑且列舉幾人來教訓你。
④舉行,施行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陳涉世家》)
——現在逃跑是死罪,舉行起義也是死罪。
⑤攻克,占領
戍卒叫,函谷舉。(《阿房宮賦》)
——陳勝吳廣的一聲喊叫,函谷關就被攻下來了。
⑥完成,成功
莫令事不舉
——不要讓喜事辦不成。
⑦推薦,選拔
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張衡傳》)
——被推舉為孝廉沒有去,連續被官府征召也沒有到任。
⑧升起
中江舉帆,餘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
——在江中升起船帆,其餘的船按照次序一同前進。
(2)形容詞
①全,合
大喜,籠歸,舉家慶賀。(《促織》)
——非常高興,用籠子裝回來,全家慶賀。
②盡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
——殺人惟恐不能殺盡,對人用刑惟恐不能用盡酷刑。
(3)名詞,舉動
榮祿密謀,全在天津閱兵之舉。(《譚嗣同》)
——榮祿的密謀,全在于天津閱兵的舉動。
47.絕,jué
(1)動詞
①斷絕
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蔺相如列傳》)
——就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來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野心。
②絕交
若能以吳越之衆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赤壁之戰》)
——如果能夠憑借江東的軍隊同中原的曹操相對抗,不如及早和他絕交。
③橫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
——借助舟船的,不是善于遊泳,卻能橫渡江河。
④停,止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口技》)
——忽然聽見醒木一拍,各種聲音全都停止了。
(2)形容詞
①達到極點
以為妙絕。(《口技》)
——認為(這段口技)妙到了極點。
②陡峭的
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
——獨自和兒子蘇邁坐着小船來到這陡峭的岩壁之下。
③隔絕的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率領着妻子兒女和同鄉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
(3)副詞
①很,非常
佛印絕類彌勒。(《核舟記》)
——佛印很像彌勒佛。
②全然
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促織》)
——心力、眼力、耳力都用盡了,全然沒有蟋蟀的蹤迹和聲音。
48.堪,kān
動詞
①經得起,受得住
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指南錄〉後序》)
——可是處境是那樣危急險惡,一個接一個出現,就不是在人世間所能忍受的了。
②勝任
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孔雀東南飛》)
——連作一個小官吏的妻子都不能勝任,怎能跟縣令的公子相配。
③能夠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怎麼能回想,在敵人的祠堂前面,祭祀的香火旺盛,非常熱鬧。
49.克,kè
動詞
①戰勝,攻下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殽之戰》)
——攻打它又攻不下來,包圍它又沒有後續部隊,我們還是回去吧。
②成功,完成
前虞跋胡,後恐疐尾,三納之而未克。(《中山狼傳》)
——前邊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後面又怕壓到狼的尾巴,裝了幾次都沒有成功。
③能夠
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戰》)
——如果這件事能夠圓滿成功,那麼天下的格局就可以定下來了。
④克制,約束
克已複禮。(《論語》)
——克制自己,恢複周禮。
⑤通“刻”,刀刻,雕刻
更克畫,平鬥斛度量文章。(《史記·李斯列傳》)
——更改器物上的雕刻,統一度量衡和書奏文牍的格式。
50.類,lèi
(1)名詞
①種類
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龛岩,亦此類耳。(《雁蕩山》)
——世上的溝壑等水流沖刷的地方,都有直立的土層或上部凹陷的岩石,也是這一類情況罷了。
②事例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迩而見義遠。(《屈原列傳》)
——它寫的事情雖然細小,但主旨卻十分重大,所舉的事例雖說淺近,表現的意義卻十分深遠。
(2)動詞
①類似,相似
中繪殿閣,類蘭若。(《促織》))
——中間畫的宮殿樓閣一類的東西,很像是寺廟。
②類推
義不殺少而殺衆,不可謂知類。(《墨子·公輸》)
——你堅持道義,不肯殺少數人,卻要去殺許多人,不能算是懂得類推事理。
(3)副詞。大都、大多
近歲風俗尤多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蹑絲履。(《訓儉示康》)
——近年來風氣尤其奢侈浪費,當差的人多穿上了士人的衣服,農夫穿上了絲織品做的鞋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