蔔金寶
光陰似箭。轉眼,麥麥5周歲了。
翻看以前寫給麥麥的周歲寄語,以及一年來和麥麥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倍感親切,浮想聯翩:麥麥一天天在成長,一天天在變化。
親情
人世間三情尤為珍貴:親情、友情、愛情。人來到這個世界上,與生俱來的便是親情。
2021年2月2日下午,我到八大處。麥麥在自家的沙發旁放置了幾個高低不等的小凳子,說是家裡的滑梯。反複上下,像上操場的滑梯一樣。接着拿出幾個“小公主”,給她們梳頭打扮,說是要帶她們到海南度假,要做好準備工作,還要帶上夜餐。兩個月前,她跟媽媽去海南,情形記得很清楚。
玩着,麥麥突然問姥姥: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在嗎?麥姥說,都不在了。麥麥說:我很幸福,因為我有爸爸媽媽,姥姥姥爺,爺爺奶奶。
聞此,我頭腦裡閃出兩個字:親情。
幼兒表達親情的方式,稚嫩而純真。5月28日上午,我到麥家。麥麥早早在窗戶那裡等候。進屋後,她讓我到她的卧室,問我喜歡哪種顔色的筆?我說:綠色。她拿起綠筆在一小片白紙上畫滿了道道。接着問我:奶奶喜歡什麼顔色?我說:黃色。她用黃色的筆在另一張紙上畫滿道道。她還說:我用黑色的筆在第三張紙上畫滿道道,是給姥爺的……
她說,這是給爺爺奶奶和姥爺寫的信,因為他們不在身邊。
她送給我一張畫,說是媽媽牽着她的手。接着,她又在一張紙上畫開了。邊畫邊說:我有個願望。我的願望是有個奧特曼,有個漂亮的小白兔。我還有個願望,每天陪媽媽睡,媽媽每天給我講故事。我還希望,有一個特别漂亮特别可愛的玩具娃娃。還有,天天讓爺爺來我們家,陪我玩。還有,我希望媽媽慢慢變老,一天天陪媽媽一起玩。我想呢,爺爺和奶奶慢慢變老。我想讓姥爺慢慢變老。我還希望我們家變得非常漂亮,希望我們家的人都健康……
牽挂
牽挂是一種思念、挂念和擔心,是人類一種美好的感情。
4歲的年齡,開始牽挂爸爸媽媽了。8月11日下午,我到西山看麥麥。麥爸注射疫苗反應強烈,身體不适,躺了一天。麥媽陪着麥爸,麥姥忙着準備晚餐。麥麥給我看了她近期的畫作,和我讀了英語繪本。見麥爸生病,我對麥麥說,和爺爺回報社吧。你買的玩具還在那裡等着你呢。她說:爺爺,我今天不能回去,爸爸病了,我要照顧爸爸。媽媽一個人不行,我要在家幫助媽媽照顧爸爸……還說:如果爺爺病了,就讓奶奶發微信給我,我去照顧爺爺。又說:如果奶奶病了,爺爺你告訴我,我就回去照顧奶奶。
聽了麥麥的話,眼眶一熱……
人之初,性本善。天下所有幼兒都是純樸善良的,及時鼓勵引導,就會養成責任意識。
10月23日下午5點看麥麥。得知我們要到西山,麥麥急忙畫了一幅畫,爾後和媽媽到大門口迎接。見面後,她問:奶奶了?我說,奶奶臨時有事了。麥麥說:這是我給爺爺奶奶畫的,左面是嘴唇,右邊是愛。我愛爺爺奶奶。突然,我來了電話……這時,麥麥叫姥姥,讓姥姥脫掉襪子,給姥姥的腳上和手上抹藥水。原來,麥姥不小心,将手和腳碰腫了。
那天離開時,我問麥麥:你最讓爺爺感動的是什麼?麥麥說:不知道。我說:給姥姥腳上和手上抹藥水,關心姥姥。姥姥沒有白疼你……
8月21日上午,麥麥跟姥姥回報社,這天晚上,麥麥和奶奶、姥姥在操場活動。突然,大雨如注。我急忙帶着雨傘找她們。她們在屋檐下避雨。看雨沒有停下來的樣子,我背起麥麥冒雨往家跑,麥奶麥姥跟在後面。我跑得飛快,麥奶她倆被落下一段距離。看見閃電,麥麥說:爺爺,不能在樹底下。閃電會把樹劈倒,會把人砸死。我背着她一口氣跑到樓下。這時,雨嘩嘩地更大了。麥麥說,這下,我們開始擔心奶奶和姥姥了……我說:沒事,她們馬上就到了。麥麥和我在樓梯口等着奶奶和姥姥過來,一同上樓進家。
雨越下越大,電閃雷鳴。麥麥說:下大雨,閃電,打雷,我們在樹底下,樹會被劈倒,會把我們砸死。奶奶姥姥找咱們也會被砸死,爸爸媽媽,還有姥爺找咱們,也會被砸死,太可怕了。所以下大雨,千萬不敢在大樹底下……
我将麥麥這段“演講”錄了下來,播放一遍。麥麥聽後說:爺爺,你們以後下大雨要出去,先聽聽這段話,一定啊。
我給麥奶麥姥說了和麥麥的對話。她倆異口同聲:麥麥懂得關心人了……
分享
分享,,是指與他人分着享受、使用,與他人共享物質和精神産品,是與人快樂相處的重要因素。曾經,一些人為孩子自私,不懂與人得分享而苦惱。其實,那是孩子成長中未能及時給予指導和矯正的結果。
2月8日下午,我和妻子到八大處看麥麥。她在操場玩風筝,風筝在天空飛翔,她望着盤旋的風筝,手拉着風筝線在空曠的操場奔跑,一幅小燕展翅的畫面。停下來後,兩位小朋友看着麥麥落地的風筝,也想體驗一把。對麥麥說,我也想玩。麥麥正在猶豫,妻子對她說,快給小朋友玩,分享是最好的了。麥麥愉快地将風筝給了這兩位小朋友,看着他們玩,還為他們鼓掌。
離開操場的時候,麥麥說,風筝是我的,我要帶走。妻子說,是你的,你就應當帶走。
我很開心,因為麥麥知道了分享,也知道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懂得分享,就不會自私,就會養成健康的人格。我想起一位摯友遇到的一件事。摯友曾在一個親戚家住了一些日子。這家人勤勞樸實,待人誠懇,但有個緻命的弱點,溺愛孩子,以緻兩個孩子長大後都很自私,從不懂得心疼父母。現在他們幫女兒帶孩子,還是溺愛。他們的外孫已經6歲了,但在姥爺姥姥家,沒有一點畏懼感。一天晚上,摯友在親戚家用餐,發現一家人吃面食,卻單為外孫做炒米飯。這本身就不對,應該是做什麼就吃什麼。緊接的事更令他驚訝。親戚家知道摯友愛吃米飯,并且他們還問外孫夠不?外孫說他的夠了,不要了。就這樣,他們給摯友盛上炒米飯。這個外孫邊在院裡的車上邊玩邊吃飯。他吃完自己的,可能是沒有吃飽,來到餐廳一看,炒米飯沒有了。他臉色立變,急匆匆問:我的炒米飯呢?他的潛意識,炒米飯就是他的,别人是動不得的。他來到餐桌旁,看到摯友剛吃完炒米飯,“啪”地摔了筷子,連聲問:我的炒米飯呢?摯友當時一臉茫然。這都沒有什麼,最可怕的是姥姥非但不批評外孫,反而将他拉到小屋,拍着他的背哄他。姥爺、媽媽均在場,卻沒有任何對孩子嚴厲訓斥的表示。接着,姥姥又悄悄帶外孫到超市買吃的……
這不是在害孩子嗎?其實,孩子出錯并不可怕,及時批評和引導,即可矯正他的錯誤認知。天下老人,哪有不愛孩子的?悲催的是這家人實在不知道什麼是真正愛孩子……
但願我們的麥麥,得到長輩真正的疼愛,而不是溺愛。
誠信
人最可貴的是誠信,一言九鼎,驷馬難追。說到做到,不失信,尤其是不說謊。
3月4日下午,和妻子看麥麥。分别時,麥麥不讓我們走,哭得很傷心。妻子對她說,爺爺奶奶有事,明天爺爺過來看你。麥麥點頭答應。
為了這個承諾,我次日下午5點前趕到幼兒園門口。人特别多,大中小班幾十個。麥麥出來時,我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她。我想起龍應台說過的,媽媽就是在人山人海中,可以一眼看到自己的孩子。這句話可以拓展到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我說:你沒有想到爺爺會來接你吧?她說沒有。我說,昨天奶奶說了讓爺爺今天來,那我就要做到。我接着問:爺爺奶奶說話算數嗎?麥麥說,算數。她特别的興奮,給我講幼兒園吃的什麼,玩的什麼。給我講她看的幼兒電視:一群寵物和一條蛇的故事。
誠信,是點滴養成的過程。3月9日早,麥爸、麥媽送麥麥上幼兒園。不知怎麼搞的,麥麥哭得止不住,又讓姥姥給接了回來。回到家後,她也覺得自己做得不對,特别聽話。那天下午,我到八大處看她,問:為什麼沒有去幼兒園?她說:我哭了,爸爸就讓姥姥把我接回來了。我說:爸爸犯了個錯,不應該因為你哭就可以不去幼兒園了。不去幼兒園,會耽誤學好多東西。你說對嗎?麥麥點頭。我說,我想起一位小侄女,很聰明。當年,她離開家到縣城一所重點中學上學,也是哭得很傷心。家長心一軟,就把她領了回去,在家門口的中學讀書,結果改變了她人生。所以,有些時候,家長也要狠下心來,這才是真正愛孩子。我說這話,麥麥好像聽懂了。她說,和姥姥說好了,明天一早去幼兒園。
麥麥果然說話算數。第二天,她早早起床,洗漱好,準備去幼兒園。因為時間還早,還畫了一朵花,挺漂亮的。
就這樣,麥麥知道說話算數了。3月12日,下了一天雨。我和妻子趕到幼兒園接麥麥。她老遠看見我們,高興地招手。回家的路上,她跟我們說,已經和一個小朋友約好,星期一按時到幼兒園,這個小朋友姓姚。還說:我們說話算數。
傍晚,麥爸麥媽回來。麥麥要吃壽司面,說媽媽早上說好的。麥姥說:你在幼兒園吃過飯了,還去嗎?麥麥說,說話算數。我說,早上給孩子說了,就要算數。否則,不成了說謊嗎?聽我如此說,麥爸麥媽遂帶麥麥去吃壽司面。
理想
理想,是人們對事物的美好向往和追求。理想的确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而第一粒扣子,就在幼兒時期。
10月15日晚,航天英雄王亞平再次出征太空。麥麥曾有幸跟爸媽見過英雄。當時,麥麥對姥姥說她長大了也要上太空。這次英雄再次披挂上陣,麥媽問麥麥還記得去航天城嗎?麥麥跑到小屋門口指着門框上的貼紙說,當然記得了。那個貼紙就是“飛向太空”。麥媽問:還記得一個非常漂亮的阿姨嗎?明天她就要上太空了,是真正的太空。麥麥興奮得尖叫了一陣子……
那天見到航天員的畫面,已經刻在孫女的腦海裡。
從幼兒開始,人就有了理想。8月1日,疫情突然緊張。麥麥住的地方在郊外,院裡的小朋友活動尚可。她上午在家看書,下午與小朋友玩耍嬉鬧。麥姥每日發些孩子活動的圖片、視頻。一些畫面特别有意思:麥麥學着老師的樣子,向小朋友提問,小朋友搶着舉手回答;麥麥将自己的“醫療器具”帶出去,為小朋友診斷治病。
看到這些,我想起一年前麥麥拿着聽診器的情形。她給小熊、大象、獅子等玩具動物診斷,依次說:“正常”“沒事”“有問題”。 我打電話問:麥麥在為小朋友看病嗎?她說:爺爺,我為大人治病,也為小孩治病……我問過麥麥:長大幹什麼?她說:當畫家,當醫生,當廚師……
當廚師,可能源于姥姥的熏陶。姥姥帶娃有方,從不嬌慣。包餃子、擀面條總讓麥麥參與,培養她的勞動觀念。我與妻子每去家裡,用餐,麥麥總是給大家分發碗筷。有了好吃的,也先遞給長輩。
至于畫畫,麥麥參加了一個繪畫班,每周去一次,她很喜歡……
我想,随着年齡的增長,麥麥還會有很多喜歡的事情,她也會調整自己的目标。不管如何,隻要熱愛,有益于社會,就是有理想,就是最好的。
自律
自律,人生的重要課題。做到自律,才會享受自由。而養成自律,須從小做起。
5月25日晚,麥奶打電話給我,興奮地說她到西山看孫女。她對麥麥說:等你放假了,咱們去呼和浩特。那是一座青色的城,是奶奶出生和求學的地方。麥麥說:奶奶,我不能去。放假了,我要學英語,畫畫。她問麥麥:你不覺得苦嗎?麥麥說:不苦。我跑步也是第一。有的小朋友不專注,老師喊開始了,他們還在扣手呢……
麥奶在電話裡感慨地說:孫女4歲,就懂得自律,殊為難得。
其實,自律,就是嚴格要求自己,特别是要牢牢樹立一個觀念,不該做的事絕對不做。 1月18日,麥麥回到報社。下午5點,我和她在操場活動,約40分鐘。天黑得早,麥麥說:回家吧。她和我分頭沿着小花園兩側,比賽看誰先到家。她路過魚池旁,看到一個小氣球,順手就拿上了。我問清情況,說:那不是咱們的東西,能拿嗎?她聽我這樣說,将小氣球放回原處。我接着說:不是自己的東西,是不能拿的。她點頭表示知道了。
我想,自律的内容很多,猶如過交叉路口遇到紅燈,是絕對不能闖的。人生道路上的紅燈,就是提示:有的事是絕對不能做的。這些都要靠從幼兒開始,點滴養成,才能形成自覺,成為一種素質。
自律也包括控制情緒。比如,夫妻間如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尤其是遇到矛盾,要商量着解決,一定不能生氣,不能吵架。雖說人生會遇到諸多不順,夫妻之間難免磕磕碰碰,但如何相處,實在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麥麥就告訴我:有時爸爸為一件小事生氣,和媽媽生氣,不解決問題。她還說,爸爸生氣,就不是好爸爸。爸爸不生氣,就是好爸爸……
麥麥的話,長輩很認真地對待。他們知道,童言無忌。
想來也是,連幼兒都知道,生氣不解決問題,我們為什麼要生氣呢?我腦子裡閃出:孩子幫助家長完善性格,所起作用無可替代。
……
和孫女在一起,既享受天倫之樂,也收獲人生感悟。2021年4月13日,我外出近一個月後返京,立即去看麥麥。進門,我說,麥麥又長高了。她立即站到有刻度的門框那裡,讓我看她有多高。我看了看說,1.1米了,以後坐火車要買票了。那天下午,我們爺孫倆爬山。天氣特别的好,萬裡無雲,碧空如洗,微風拂面。麥麥走在前面,我跟在後面。麥麥不停地喊:爺爺,快點。我在後面應答:麥麥,慢點。她拉下我的距離太遠了,就坐下來等我,還不忘喊:爺爺,快點。那天陪孫女爬山,我記住了四個字:快點,慢點。還想起麥爸4歲的時候,我帶他出去。我喊:飛飛(麥爸小名),快點。麥爸喊:爸爸,慢點。
想來,這就是人生,是人生軌迹……
親愛的麥麥,爺爺謝謝你,爺爺永遠愛你。
爺爺
2022年1月21日
中央電視台《中國重鎮》欄目:周平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