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草草種植基地#
西吉人食用胡麻清油主要制作的食品就是油餅和麻花。現在每天早晨,走過街頭,我們會看到路邊有個小攤子,有人支起油鍋烙油餅。路過的上班族都一兩個三五個地買油餅。那鍋用煤氣竈加熱,鍋内的清油被燒得滾燙。主人把昨晚發好的面團,在小案闆上揉弄,用小小的擀面杖做出一個細軟的小面餅,然後放到油鍋裡。那油鍋裡的清油就翻騰起來。不一會兒,沉下去的面餅就已經上了顔色浮上來。這時候主人看着火候就會适時把炸好的油餅撈出來,放在一個鐵架上。油餅上的清油還在往下滴。但面團已經炸成油餅了,黃皴皴的,叫人看着就有了食欲。不斷地放入面團,不斷地把炸好的撈出來,不斷有人來買。有的時候等候的人排成隊了。 主人心裡高興,嘴裡說着,馬上就好,馬上就好。手下動作也就快了。
有些小攤子上也炸制麻花、油條,不過麻花油條大多是裡面面質少,蓬松不實惠,所以買早點的人還是買油餅的多。
其實莊農人一年四季遇上節假日也常烙油餅,過年之前,家裡有自産的胡麻榨下的清油,發面團做上好多油餅,一家人過年的時候吃早點、下茶。當然過年的時候炸制油食品,不光烙油餅,還做麻花等。西吉人把清油炸制成的條狀食品叫笇子,西吉是回漢雜居的縣份,回族民衆平常愛做油炸的笇子吃。過年的時候有些家庭還要把面團做成各種小動物,或者花朵造型,在清油鍋裡炸制出來當食品。當然這都是為了讨孩子歡心。
俗話說正月十五耍面裡,鄉裡人過正月十五之前,就要做許多油炸食品。比如把雜糧荞麥面發好揉成面圈,用清油炸制出來就叫油炸荞麥圈。有些地方在面皮中包上菜,再放到清油鍋裡炸制出來,就叫油炸菜角子。
鄉裡有人去世了,一般街坊鄰居都要帶上饅頭去吊孝,這饅頭叫熟獻。有時候沒有發面團做饅頭,那就臨時揉面坯,做成片狀,放在清油鍋裡一炸,撈出來帶上去獻祭,這叫油獻。鄉裡人俗稱麻葉子。這是一種特殊清油食品,隻在特殊場合用。油獻算得上重要食物,在故人靈前獻祭一番,拿下去,在場的人就都搶着吃完了。
現在做生意的人把油鍋支到大街邊上,也沒有什麼忌諱。可是從前鄉裡人用清油炸制食品的時候講究忌諱。就是如果廚房裡烙油餅,那麼其他人不能随便出入廚房。為了提示家裡其他人,烙油餅時,那些操作的女人就在廚房門口放上一碗水。一直到油餅烙完了,水碗拿走了。其他家人才可以走進廚房去拿做好的油餅吃。據說烙油餅過程如果出入竈房,那油婆神也就跟着人進進出出這樣那鍋裡清油就會被帶出去,整個烙油餅的過程就用油多;隻要人不出入,那油婆神就安靜不行動,烙油餅省油。這顯然沒有科學道理。不過鄉間的忌諱習俗流傳下來,總有它的來源和道理。說不定是出于要保持幹淨衛生,或者要注意安全的目的,因為炸制油食品有時候是有危險的勞作,有時候鍋裡的清油加熱過度,炸制食物時,熱油翻滾飛濺。那熱油滴濺到人身上就燙傷人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