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很早之前人們就有使用“文房四寶”書法和繪畫的習慣,筆、墨、紙、硯四種物品被譽為文人士子們的“四件寶貝”。
“文房”最先起源于南北朝,當時的“文房”特指國家收藏典籍和文檔之處。唐朝以後,文房才被人們泛稱為文人的書房。幾千年來,文房四寶的種類繁多,名器名師多見于典籍記載。浙江湖州的湖筆,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泾縣的宣紙、安徽歙縣的徽墨,被人們譽為“文房四寶”的代表。
筆
兩千年前,中國出現最早的毛筆。毛筆又叫“龍須友”、“毛穎君”等别号。毛筆的種類很多,一般分為“柔毫”、“硬毫”和“兼毫”。
柔毫采用羊毛制作而成,使用起來柔軟,寫出的字柔韌圓潤,畫出的畫飽滿有風韻。硬毫選用野兔毛和黃鼠狼尾巴上的毛制作而成,也叫狼毫、鼠毫,寫出的字幹脆利落,分外精神,較為适合做山水畫。兼毫采用羊毛和其他動物的毛制成,柔軟且健,具有軟硬适中的特點,書法和繪畫都非常适合,但需要有一定功底和技巧的人使用。毛筆中的上品有浙江吳興縣的善琏湖筆和安徽泾縣的宣筆。
東周時期的竹簡和缣絹(一種較細的絹帛)上已經廣泛的使用毛筆書寫。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春秋時代的毛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毛筆。
墨
墨塊是古人書寫、作畫的必需品。需要在硯台上加水研磨才能成為墨汁。
墨塊一般分為三類,“松煙墨”、“油煙墨”和“油松墨”。松煙墨采用松木燒煙,加入膠和香料制成,墨色深重,缺少光澤。油煙墨采用桐油或菜油燒煙作為原料,加入膠和香料後,墨色較黑且有光澤。油松墨是松煙和油煙混合而成。一般人們作畫時用的較多的是油煙墨,寫書法時,油煙墨與松煙墨都可以使用。
辨别墨的優劣,先要看質地是否細膩,再看墨色是否黝黑而發紫光,最後用墨之時不澀筆,不泥硯台為佳。古人經常研墨的時候,從墨塊的聲音就能分辨出墨的好壞來。輕輕叩擊墨塊,上品的墨塊發出清脆細膩的聲音。
我國用墨曆史悠久,早在周宣王時代已經有正式的墨塊了。東漢時期,還出現了很多較大的制墨工坊,皇帝的宮中也有專門掌管紙、筆、墨和封泥的官員。唐代時期,制墨的技術有了提高,有“雙脊鯉魚”、“烏玉塊”等上品的好墨,南唐時期,奚超、奚廷玉父子被李後主封為墨官,專門制造墨塊,并賜給他們李姓(國姓),從此以後“李墨”傳遍天下,宋朝宣和年間,李墨的産地歙州改名為徽州,李墨的名字也随之更名為“徽墨”。
紙
中國書畫所用紙張以宣紙為主。宣紙按性能用途分為生宣、熟宣、半生熟宣三種。
生宣紙吸水能力強,适合寫意花卉、山水和書法創作。将生宣經過上明礬、骨膠、灑金、灑雲母、塗色等處理過後,就成了熟宣。熟宣吸水性較弱,适合畫工筆山水和工筆花鳥。半生熟宣由生宣上刷以薄薄的粥湯,并調入大量的清水後制成,吸水性适中,适合工筆和寫意的畫作,也可用于書法。
宣紙從原料劃分,還可以分為皮料、綿料、黃料。如果按照尺幅規格劃分,又可以分為三尺至六尺、一丈到一丈二等規格,還有長達數仗的手卷。短的宣紙叫做橫批,一尺左右的叫冊頁,扇面裝裱成冊後叫扇冊。
硯
硯台俗稱硯池等。好的硯台用石質堅潤細膩的為石頭制成,用此種硯台磨出的墨,才會更加濃稠而且潤滑。硯台有許多品種,以産于廣東肇慶端溪的端硯為最佳。
硯台的質地以既不粗糙又不滑且能磨出細膩、無雜質的墨汁的為最佳,墨汁随毛筆旋轉而不損失筆毫。除端硯外,安徽歙縣所産的歙硯、山東出産的魯硯和甘肅生産的洮硯都很出名。
千百年來,人們還在硯台上雕刻種種圖案,使得硯台除了使用價值之外,還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筆墨紙硯是“文房四寶”中的四種文具,這四種文具在中國書法和繪畫上各自發揮着獨特的功能,“文房四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被人們使用,成為古時文人士子們揮毫創作的工具。直到今天,“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還被文化人非常青睐,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寶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