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部編版六年級17課古詩三首習題

部編版六年級17課古詩三首習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2:43:30

部編版六年級17課古詩三首習題?21(1)登幽州台歌1、詩人登上幽州台遠眺,産生了怎樣的聯想? 由此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部編版六年級17課古詩三首習題?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部編版六年級17課古詩三首習題(部編版七年級登幽州台歌望嶽複習資料)1

部編版六年級17課古詩三首習題

21(1)登幽州台歌

1、詩人登上幽州台遠眺,産生了怎樣的聯想? 由此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試賞析“悠悠”一詞的表達效果。

3.如何理解這首詩歌所蘊含的深刻哲理?

4.反複誦讀《登幽州台歌》,靜下心來,設身處地想象自已在古代,是那樣寂寞地獨自登台遠望,瞬間感到天地無窮,人生有限。試試看,你能否理解詩人為何“獨怆然而涕下”呢?

21(2)望嶽

望嶽

作者:杜甫 (唐)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眦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1.請任選一個角度賞析詩中畫線句。(2分)

2、作者将自己的雄心與泰山的雄偉巧妙交融,請結合畫線詩句描繪的情境談談你的理解。(3分)

3.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蕩胸生曾雲,決眦入歸鳥”一聯所呈現的畫面。(2分)

4.青年杜甫曾過了一段“裘馬輕狂”的漫遊生活,其詩作也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氣。請以“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為例進行賞析。(2分)

【變式設問】“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兩句曆來被

人稱道,請簡要賞析。

5.在詩中,作者是從哪些角度描寫泰山的?請簡要分析。(3分)

登幽州台歌

1.詩人由過去、現在都看不見賞識人才的明君,進而聯系到自己的遭遇,(1分)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和報國無門的孤獨悲涼之感。(1分)(意思對即可。共2分)

2.“悠悠”意指遼闊遙遠,營造了蒼茫遼遠的意境,反襯(襯托)胸懷大志卻報國無門的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或:用登臨幽州台所見的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襯托胸懷大志卻報國無門的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疊詞的使用,意境更顯蒼茫,增強了反襯效果。)(意思對即可。2分)

3.全詩通過“前”“後”“古人”“來者”的對比,表明時間流逝,一去不複返。通過“天地悠悠”和“獨”的對比,感受天地的廣闊和宇宙的永恒。滄桑易變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寬廣的宇宙天地,營造了空曠遼闊的意境,奠定了悲涼孤寂的感情基調。詩人融理入情,表達在亘古不變的時空中,生命短暫、時不我待的事理悲情。(意思對即可2分)

4.詩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聲人生短暫的感喟。詩人感歎像燕昭王那樣的前代賢君已成為曆史,後世自當有明君賢士的風雲際會,卻無緣相見。詩人壯志難酬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躍然紙上。“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天地之“悠悠”與人之茕茕“獨”影,互為映照,詩人把個人的存在置于廣漠的宇宙空間下來表現,襯托出人的孤單渺小。可見,面對茫茫的天宇和原野,詩人發出“怆然而涕下”的感歎,思緒進一步拓展。由個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無窮而人生有限。正是這種思考,赢得後人廣泛的共鳴。

《望嶽》

示例一: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其中蘊藏着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示例二:一個“鐘”字,将大自然寫得有情,大自然仿佛把所有的奇秀美全都聚集于此山,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點。

示例三:運用拟人、誇張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泰山的神奇秀麗與高大巍峨。(任選一個角度,賞析合理即可。2分)

2.示例:作者近望泰山,慨歎于大自然對泰山的鐘愛,将神奇與秀美都贈予泰山;仰望泰山,巍峨高峻的泰山将山南山北分割成一面明面昏暗。這雄偉神奇的景象讓作者内心激蕩,自然随泰山的雄偉而生發登高的遐想,抒發不畏艱險,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景色的雄奇引發了作者的雄心。(描繪景象1分,理解作者情感1分,分析1分。共3分)

3.山上雲霧缭繞,缥缈有若仙境,我的心也為之蕩漾;我睜大雙眼,目不轉睛地看着那些歸巢的鳥兒,生怕錯過這大自然的美景。(符合詩意即可。2分)

示例一:運用典故,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既表達了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決心,又抒發了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壯志。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氣概和遠大抱負。

示例二:“淩”有升、登之意,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勇攀高峰的決心和壯志,充滿樂觀、豪邁之情。用詞精準,言簡義豐。“小”在此處是“矮小”的意思。它不僅形象地寫出泰山巍然高聳的氣勢,同時象征性地表達詩人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任選一個角度,賞析合理即可。2分)

5、①開篇兩句,從遠望的角度寫出泰山的高大與曆史悠久。②三、四句寫近望之景,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昏曉的巍峨形象。③五、六句從細望的角度寫,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欲裂。(一點1分,共3分)

寫給即将參加中考的孩子們

期中考試七年級語文試卷

鄧州市期中質量評估七年級語文試卷

初中現代文閱讀答題格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