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張江高科技園區迎來了建園29周年的“生日”。從1992年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高新區開園算起,張江走過了29年創新開發曆程,當年的農田如今正向着“科學特征明顯、科技要素集聚、環境人文生态、充滿創新活力”的國際一流科學城進發。
記者從7月28日“推進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集中采訪活動中了解到,科學城即将迎來屬于自己的“新主場”:張江科學會堂計劃于今年年底竣工,明年二季度啟動壓力測試。
效果圖
圍繞建設上海科創中心核心承載區的戰略目标,《上海市張江科學城發展“十四五”規劃》對張江科學城總體空間進行優化調整,規劃面積由95平方公裡擴大至約220平方公裡。
上海科創辦執行副主任、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彭崧表示,科學城“長胖”了,“張江之前是狹長型的,這一次東西向擴展後,通俗的說就是長胖了,這次長胖的意義除了面積擴大之外,将加重城市功能的調整,更加突出城市的概念。”
以即将亮相的張江科學會堂為例,位于張江城市副中心核心地帶,南至海科路,西至哥白尼路,北至川楊河,總建築面積11.5 萬平方米,建築高度50米,由6000平方米主會場,4000平方米多功能廳及17個規模不等(100平方米-900平方米)的會議展示空間模塊組成。隔河北望“張江藥谷”,東接在建的“張江科學之門”,南近城市副中心建築群和浦東國際人才港,西鄰張江人工智能島。
“過去這麼多年來,張江有很多大型的活動,比如國際論壇、行業峰會、産業路演不少需要租借其他場地,科學會堂建成對外開放後,将成為張江科創的‘新主場’。”張江集團資産運營事業部總經理陸曉炜說。
效果圖
張江科學會堂建築方案采用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獎得主——法國建築師包贊巴克的設計方案,以陽光、大地、水和空氣為設計元素,意在與豐富而複雜的生态系統完美融合,實現與環境和諧共生,與文化跨界共享,與夢想交融共存。其底層體塊由超白玻璃圍合而成,給人一種白色巨石懸浮其上的氣勢。以開放、連續的公共空間串聯,營造出縱深流動、步履不停的場景體驗。
效果圖
屆時,張江科學會堂将集國際峰會、行業路演、科創大賽、文化活動、展覽展示等功能于一體,補齊張江科學城創新生态要素,面向全球科創力量,創造一個開放、融合的科創能量交流平台。
效果圖
記者從當天活動同時了解到,包含超十萬平方米的超大型陸家嘴張江L MALL綜合商場,國際化高星級酒店等在内的“科學之門”,将形成辦公、商業、購物、生活、服務複合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空間,共同服務張江城市副中心開發和科創産業發展。
張江科學城發展“十四五”規劃,承接國家戰略使命,提出提升創新策源能力,融合科技人文發展,構築創新生态共同體。在實現由“園”到“城”的轉變過程中,張江城市副中心将建成一批地标性建築,未來将在此彙聚更多的前沿産業、頂尖科技、高端人才、強勁資本……張江科學會堂的建成,标志着對于科學城具有地标意義的科創交流主場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責任編輯 楊林雨
來源 浦東發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