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王菲的生日,聽一張她的唱片,而我選的是1994年的那張《讨好自己》。
1994年真是一個神奇的年份,這一年國内的文體行業,好像突然井噴,無論是電影、文學還是音樂,都在這一年出現了大量的新人、佳作,甚至就連飽受失敗困擾的中國足球,也選擇了這一年舉行了第一屆職業聯賽。
1994年的另一個神奇之處,就是體現在音樂領域,不僅在地域上實現了南北的平衡,而且在風格上也是多元紛呈,除了主流的流行樂之外,“大地唱片”推出的《校園民謠1》,也讓内地流行樂壇又出現了新品種。而“中國火”同樣在這一年将張楚、窦唯和何勇的三張個人專輯打包上市,很快就有人将這三位音樂人,稱為“魔岩三傑”。
這其中,有一個人就和《讨好自己》這張專輯有所關系,而且他們是真的有關系,那種非一般的關系。至于是誰,其實也沒必要多做介紹了。
至于王菲,1994年同樣是她高産的一年。首張國語專輯《迷》和第二張國語專輯《天空》,都發行于這一年。而《天空》專輯,即使它的音樂沒那麼前衛、先鋒,但卻是我認為王菲在聲線層面,近乎于完美的一張專輯,
與此同時,王菲還在這一年推出了兩張粵語專輯,一張是《胡思亂想》,另一張就是《讨好自己》。
《讨好自己》是王菲第二張不露臉的專輯,上一張就是年中發行的《胡思亂想》,不過比起《胡思亂想》各種“缺胳膊少腿”的字體亂飛,一個純桃紅色底的封面,則堪稱到極簡到極緻,而這也是王菲本人的創意。
《讨好自己》也是王菲最後一張以王靖雯為名推出的專輯,不過不太清楚的是,為何在《胡思亂想》專輯已經開始啟用王菲這個名字的王菲,在幾個月後的粵語專輯裡,沒能繼續使用這個名字,而是直到第二年才真正開始王菲的音樂之旅。雖然,專輯内頁裡創作人這一欄的名字,倒是全标注為王菲。
雖然和《胡思亂想》一樣,《讨好自己》也是由梁榮駿擔任制作人,但這張專輯最大的不同,還是北京班底的入駐并完成了三首作品,所以使得專輯在局部上,不僅和同期的港樂專輯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比此前的王菲自己,也有很多的不同之處。
之所以說是局部,是因為《讨好自己》确實是王菲在香港樂壇這個商業化的環境裡,大肆讨好自己的一張唱片,卻同樣是還沒足夠讨好自己的一張唱片,因為她還是有很多有妥協。
專輯有着很高的翻唱比例,比如《平凡最浪漫》改編自趙詠華的《最浪漫的事》,《愛與痛的邊緣》的國語原版則是黃仲昆的《有多少愛可以重來》,而《天不變地變》,就是之前王菲國語專輯《天空》裡那首黃舒駿寫的《不變》。
而專輯很重要的一首作品《為非作歹》,則是The Sundays樂隊1990年的作品《Here’s Where the Story Ends》。
由北京團隊負責的三首作品,分别是《讨好自己》、《出路》和《飄》,前兩首由王菲創作、窦唯編曲,後一首則由張亞東作曲及編曲。
這三首作品的樂手,包括鼓手窦唯、貝司胡小海、鍵盤白方林,以及吉他手張亞東和曹鈞,除了張亞東之外,這個陣容就是第二代“做夢”樂隊的陣容,也是錄制《黑夢》專輯的陣容。而張亞東和窦唯的合作,則是之後《豔陽天》及《山河水》專輯的音樂核心。
除此之外,胡小海還和鄧建明等香港樂手,一起合作了《愛與痛的邊緣》,在當年也是内地和香港地區樂手少有的合作。
所以至少《讨好自己》和《出路》兩首作品,和窦唯當時個人的音樂,還是有很高的重合度的,比如《讨好自己》中間那種合成器的Melody,和窦唯之後個人專輯《豔陽天》裡的那首《陰》還是挺像的。
《出路》除了王菲朗誦般的Rap,還有很The Cranberries Cocteau Twins的和聲,而歌曲主體結構用的Reggae節奏,也讓人想起窦唯的那首《噢!乖》。而《出路》這首歌曲的音樂文本,也涵蓋了97、千禧年、末日感等等話題,在王菲個人詞曲的作品裡,也是最為深刻的一首作品。
張亞東的《飄》則更為英式一點,不過和張亞東後來給王菲寫的作品相比,這首歌曲因為旋律的流行程度沒那麼高,所以流傳也并不廣。
不過,從《讨好自己》、《出路》和《飄》三首作品來看,當時張亞東和窦唯做的音樂,雖然還有Cocteau Twins或4AD廠牌一些作品的影子,但同樣已經擁有自己的辨識度,尤其是在合成器音色及旋律走向上,更已經有了鮮明的風格,尤其是窦唯早年學習民樂的背景,與這些當時的Alternative音樂元素混合在一起,确實有了一種特别的Fusion效果。
抛開一些翻唱的元素,其實《讨好自己》整張專輯的可聽性還是挺高的,《蜜月期》、《為非作歹》、《我怕》和《背影》,都是兼具流行和品質的作品。其中,《蜜月期》和《我怕》都是辛偉力的作品,而他還将在第二年的《菲靡靡之音》專輯裡挑大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