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618首輪大戰,便拿彩電産品“動刀”,從華為、小米、TCL到創維,從499元、999元、1999元到2999元,從32英寸、50英寸、65英寸到75英寸,電視尺寸不斷做大背後,卻是價格持續走低,這讓不少家電人想起了當年“樂視、暴風、PPTV”等互聯網品牌群魔亂舞的時代。
甯言||撰稿
32英寸的TCL樂華電視499元、50英寸的創維酷開電視隻要999元、65英寸的華為超薄電視隻要1999元、75英寸的小米全面屏電視隻要2999元……
特别提醒,這不是彩電企業的渠道批發價,而是電商平台京東的零售價。看到這些産品的價格,相信不少家電人,會突然有了一種“電視硬件重返免費時代”的錯覺。當年,在樂視、暴風、微鲸、看尚等一大批互聯網電視品牌“馳騁江湖”群魔狂舞的時代,電視硬件的價格也沒有如此低,而且當年的電視主角還隻是32英寸、50英寸等,而如今的主角卻已是65英寸到75英寸。
時光荏苒。如今在彩電市場價格亂戰的背後,正是中國電視機産業長達多年未解的一道“周期性”産業難題:隻要上遊液晶面闆一降價,那麼終端電視零售價就會跌不停;隻要終端市場需求低迷,再加上液晶面闆走低,那麼終端電視零售價格還會跌的更兇。也就是說,降價已經成為近10多年以來,彩電企業面對市場和消費低迷的唯一應對舉措。
雖然在這一過程,以樂視為代表的互聯網品牌,一度以所謂的“硬件免費、内容廣告等生态收費”的方式,嘗試過用低于硬件成本價,或硬件免費來推動彩電企業破解市場競争的難題。但是,在智能手機快速發展,生活娛樂方式不斷更叠,大屏電視開機率不斷走低的社會趨勢下,電視機不管是硬件免費,還是硬件虧本賣,或是驚爆超低價,都面臨着用戶似乎對電視這種大屏娛樂工具興趣衰減的趨勢。最終,互聯網品牌主導的這一輪電視價格戰,卻是“雞毛一地”,完全沒有商業模式的支撐。
接下來包括海信、索尼、三星、華為等企業們,也在努力推動彩電市場的價格周期性難題破解。比如說,高端與大屏是如今主流彩電企業公認的兩條出路,一是為了避免低端的價格競争,二是為了避免中小尺寸的價格戰确實沒有利潤可玩了。但是最近2年高端和大屏卻又齊刷刷遭遇了價格亂戰的沖擊,而且如今價格戰火已經從75英寸向80英寸、98英寸、100英寸等超大屏進軍。在這種局面下,彩電企業的價格亂戰如今于618年中大促再次上演,背後的努力與探索都面臨着“灰飛煙滅”的尴尬。
顯然,華為、小米,以及TCL的樂華、創維的酷開,這一輪的彩電價格戰,隻是今年618年中大促的前奏,相信接下來包括海信、長虹、康佳,以及索尼、夏普、三星等企業,還會繼續加碼市場競争。最終,這真的會搶到市場的蛋糕嗎?衆多彩電企業和商家并不能肯定,但不參戰似乎又不太行了。
====
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