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泉水碑記

泉水碑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20 07:48:45

泉水碑記?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上世紀70年代,山西省新绛縣席村在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産時,發現了一座“永護泉源碑”,這是清代乾隆二十五年由當地村民所立這座碑影響和警示着鼓水兩岸15個村莊每每有私采亂挖、違法建築,破壞生态平衡的事發生,人們都會說:“‘永護泉源碑’在看着我們呢!”據了解,這座“永護泉源碑”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關于保護水資源環境的鄉規民約它從保護生态環境、水資源以及賞罰嚴明的規定和資源權屬,給了我們許多理念和啟示,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一脈相承,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泉水碑記?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泉水碑記(泉源碑訴生态情)1

泉水碑記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上世紀70年代,山西省新绛縣席村在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産時,發現了一座“永護泉源碑”,這是清代乾隆二十五年由當地村民所立。這座碑影響和警示着鼓水兩岸15個村莊。每每有私采亂挖、違法建築,破壞生态平衡的事發生,人們都會說:“‘永護泉源碑’在看着我們呢!”據了解,這座“永護泉源碑”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關于保護水資源環境的鄉規民約。它從保護生态環境、水資源以及賞罰嚴明的規定和資源權屬,給了我們許多理念和啟示,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一脈相承。

碑的上端寫着“永護泉源碑記”6個大字,下端碑文寫道:“九原一出實為泉源發脈蓋山,澤通氣乃天地自然之理,志載以有限之,供無限之取則泉之涸也。可立而待也有者,不無杞人之憂,焉讵遭鼓堆莊屢屢偷鑿石塊貨賣銀錢,侵占山基。”

原來新绛古堆村旁有一九原山,山下有一長流不斷的泉水,隋代縣令梁軌以驚人舉措修渠引水,引九原山泉澆灌沿線“泉東八村和泉西七村”15個村莊的良田,成山西修渠引水之首創。這股泉水還引進縣城的隋代“绛守居園池”,曆代文人墨客為之賦詩作詞。範仲淹吟詠的《绛州園池》詩中寫道:“绛台使君府,亭閣參園圃。一泉西北來,群峰高下睹”,寥寥幾句,便将一泓碧泉寫得氣度不凡。

水是農業命脈、人的生命線,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試想,屢屢偷鑿石塊,猶如剝離遮蓋在山體上一層堅固厚實的罩衣,使草木盡失,山石被毀。失去穩固土石、涵養水分的機能,本應滾滾冒出的泉水,變為涓涓細流,這不是在掐莊稼的脖子,卡人的生路嗎?讀碑中文字,我們悟出茂密的草樹枝葉、縱橫交錯的根系結構,構建了青山,涵養了水源,泉水才得以生生不息、永流不止。

乾隆年間有村民在九原山上炸山取石,使泉水減少,也有村民在古水灌區兩岸違章搭建,破壞水利設施。為制止這種破壞生态環境的事繼續發生,村民相約對一些炸山取石和破壞水利設施的村民進行處罰。這千餘字的碑文對鑿石毀壞泉源和破壞水利設施的行為,都做了詳細的論處,并将雍正年間一樁破壞泉源的案件作了記載,把私采亂建的27個人名字一一刊列碑上,使其成為一份“黑名單”公之于衆。而懲罰也别具一格,将罰款一部分用于護泉之用,一部分用作古堆娘娘廟的油燈之費。

娘娘廟建在九原山的一個制高點,為宋代所建,它就像一位老者,每天注視着山上茂密的植被,山下不息的泉水。給娘娘廟一些油燈之費,體現了古人對保護生态環境的重視。

碑文最後提出的“官山不應私賣”,告訴人們山是國家的财産,私人不能占山為王,更不能私挖濫采,應由國家統一有序管理。

古人雲:“觀今宜鑒古。”縱觀《永護泉源碑記》不難看出古人對環境保護有一種自發行為,而村民也有自治的能力,“再不敢額外侵占,再額外占願甘承罪。”如今,三泉鎮黨委把“永護泉源碑記”印刷到戶,廣泛宣傳“永護泉源碑記”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同時,永護泉源,美化環境,保護村容村貌,把保護生态環境作為大家的自覺行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