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雲南日報】
從大山裡走出去
再回到大山的懷抱
在這片孕育自己的土地上
90後布朗族教師李紅找回了出發的意義
“我想把我學到的都教給學生
能給孩子們帶來改變就是最大的價值”
2007年
李紅考上了臨滄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音樂教育專業
2012年畢業後她選擇到北京當兵
見識到外面世界的繁華
也深知家鄉與城市的差距
退伍後的李紅仍然選擇回到“出發地”
在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芒洪拉祜族布朗族鄉
母校芒洪中心完小
擔任二年級音樂和數學教師
李紅在課堂上 受訪者供圖
再次回到母校
李紅從懵懂的學生變成了教書的老師
“走上講台看到下面的學生
就像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芒洪鄉地處耿馬縣東南方
地形均為山地
屬于少數民族聚居區
全鄉有傣族、拉祜族等9個民族
李紅是布朗族
回鄉當老師後
她希望通過自己來影響更多的學生
身體力行告訴課堂上的每一雙眼睛
不要止步于此
要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
看到李紅的經曆後
網友們表示:
這麼有愛心的好老師就是孩子們的福氣
将我軍光榮傳統和部隊優良作風
糅合到教育之中
言教加身教
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
以下是李紅的自述
李紅在課堂上 受訪者供圖
回到“出發地”
我小時候特别崇拜老師,感覺他們懂得多,很厲害。印象最深刻的是語文老師,我長大後才明白他為什麼嚴厲。我現在上課也很嚴厲,我也很關心學生的生活,特别是班裡那些“問題”學生。
畢業前我曾回到母校實習,記得第一次走上講台心情緊張又激動,生怕教不好讓自己從前的老師失望。再次回到家鄉感到變化很大。我小時候學校的主路還是土路,現在都是筆直的柏油路。學校的設備從以前的黑闆變成了現在的一體機,也有了各種興趣班、功能室和體育器材……這些我小時候想都不敢想。
現在我們也有音樂教室,有時候我會帶學生去彈鋼琴,學校還有架子鼓等樂器,也有舞蹈室,孩子們都很喜歡。
雲南臨滄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區,很多少數民族學生不會講普通話,也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老師隻能自己學民族語,做自己的翻譯,和學生溝通。小時候我數學不太好,但是現在更喜歡給學生們上數學課。班裡有的學生數學學得很吃力,對這類學生不要勉強他們,假如這次考了20分,下次考了23分我就誇獎他有進步。
告訴學生“外面世界很精彩”
有些家長認為“讀書無用”,不想讓孩子上學,沒有“走出去”的意識。我上音樂課時會放各類節目,讓學生看看外面的同齡人在幹什麼。孩子們對這些節目很感興趣,他們從小就在山裡面,非常向往外面的生活。
我們這留守兒童很多,很多家長在外面打工,孩子跟爺爺奶奶生活。老人們不會講普通話,比較難溝通,我們隻能跟孩子多交流。我會多關注留守兒童,但不會讓他們感覺到被區别對待。我也在班會上和孩子們講家長的打工生活不容易,讓他們理解父母。
做老師要因材施教。有的學生體育勞動方面特别積極,我就在體育這方面多鼓勵他。慢慢我也摸索出來,對那些調皮的孩子,嚴厲的同時要給他們更多的鼓勵。曾經有個學生經常逃學去玩,我就每天去堵他,晚上還出去找他,怕他出事。他學習成績不好也不想讀書,我經常鼓勵他。
我特别喜歡小朋友們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樣子。有時候我在學校裡看見孩子們追着我跑,說“老師我幫你拿書”“老師我幫你幹活”,就覺得很幸福。我教過的學生有心裡話都願意跟我傾訴。去年我生日的時候,已經畢業的學生還回來為我過生日。
現在,我所在的芒洪中心完小全校總人數有459人,我帶的班級共有27名學生。我覺得能給孩子們帶來改變特别有價值。能夠激起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給他們增加知識,讓他留在學校,就很有意義。我特别享受把他們都教會的成就感。
來源: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劉璐 記者 張依琳 實習生 丁佳怡)
責編:陳創業
本文來自【雲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