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前幾天逛知乎時,看到一個提問标題為“上大學到底給農村孩子帶來了什麼?” 下面不少人回答是 焦慮和自卑。
讓筆者感觸頗深的是有一個人回答說:“你們知道我最痛苦的時候就是學校填家庭信息的時候,父母一欄——務農。”
筆者不禁思考:“高考到底對于農村孩子來說意味着什麼?”
是意味着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有了結果?意味着高中每次披星戴月的奔波在宿舍與學校之間有了一個完美的結束?意味着每張模拟試卷都有了它存在的意義?意味着自己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
還是……意味着你将要第一次踏出家門,遠離你的父母,遠離你生活了十幾年的小鄉村,然後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知道原來真的有人可以不用擔心未來,父母早已把房子和車子給自己買好;知道原來有人真的可以有各種名牌包包,名牌鞋子,名牌衣服;知道真的有人可以既優秀又漂亮有錢,既拿着高學曆又有車有房。
知道有人可以暑假寒假拿着錢去到各個風景區旅遊 ,自己卻在因為幾兩碎銀為生活本奔波,即使是假期也談不上休息;知道了自己生活了十幾年的小鄉村和大城市的巨大差距……
我想,這也許就是為什麼這個問題下面有許多人回答,大學帶給他(她)的是深深的自卑感。
“是把你一個井底之蛙撈出來看看世界,再扔回井底。”筆者看到評論區有這樣一句話。
但筆者以為,看過了天空闊大的青蛙,就算是再次回到了井底,其眼界,認知也會與常年在井底的青蛙不同。
我們知道,人生就是由無數的選擇題構成的。上過大學的孩子三觀必定與初中就畢業打工的孩子的三觀不同。正确的三觀,對于以後面臨人生選擇時做出正确的決定,有重要的幫助。
大學,可能會讓一些來自農村的孩子感到無所适從,讓從未見過都市繁華的孩子感到深深的自卑感。
但在這個答案下面筆者還看到了許多農村孩子認為:“因為上了大學,讓自己看到了更多的人和事,認識到了自己眼界的狹小,并因此更加努力,成功的讓自己真正成為了父母的驕傲,成為村子裡羨慕的對象。”
誠然,站在21世紀的我們回望過去的四十年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大學學曆,對于一個人的加持作用已經越來越小,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小到微乎其微。讀大學效果最好的應該是六零後,在他們高考的年代,高考可以說是鯉魚躍龍門。
但在高考紅利微薄的今天,并不意味着,農村的孩子讀大學就沒有意義。
你不能說桌子上的牛排,牛奶喝完了,這頓飯就不能吃了。桌子上不是還有水煮蛋和便宜雞肉嗎?你不吃,就隻能去桌子底下找别人吃飯時掉下的飯渣。
所以,讀大學是為了給自己争取到一個上桌吃飯的機會。書讀的好,說不定還能撈到牛排吃;書讀的一般,也能保證每頓都能吃到水煮蛋。而趴在桌子底下,能撿到肉的概率不能說沒有,隻是實在是太低了。
所以,有的選的,還是給自己争取一個上桌吃雞蛋的機會吧!
至于焦慮和自卑,筆者以為,這個也不失為一個鍛煉自己心境的機會,如果你能利用這個自卑感,在大學期間再努力努力,考個研究生學位,還愁上不了桌嗎?
#你對現在的自己滿意嗎##人生怎樣才快樂##農村那些事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