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盤指數最低怎麼調

大盤指數最低怎麼調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0:11:42

點藍字關注,不迷路~

在北交所宣布設立一年之際,北交所推出了兩項改革舉措。

一是公開發布北交所指數的管理細則、編制方案等,北證50成份指數呼之欲出;二是北交所兩融交易細則也同期對外征求意見。

大盤指數最低怎麼調(北證50指數即将編制出爐)1

其中,北證50成份指數的編制借鑒了境内外市場指數及指數化投資産品發展經驗,并充分考慮市場具體運行情況,各項指标設計遵循标準化原則。指數類型及樣本股數量方面,編制成份指數,固定樣本股數量50隻。

兩融細則方面,投資者融資買入的保證金比例不得低于100%,融券賣出的保證金比例不得低于50%。上市公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債券、貨币市場基金、證券公司現金管理産品及北交所認可的其他證券可充抵保證金。

關鍵點一:北交所市場的首隻指數待出

指數是市場各方進行跟蹤觀察、投資操作的重要參考。指數的推出能夠及時反映市場整體走勢情況,且有助于集中反映核心上市公司股價表現,在客觀、準确評價市場的同時,為指數型投資産品提供跟蹤标的。

具體來看,市場各方可通過北證50成份指數了解北交所上市公司總體價格變動和走勢;投資者及各類專業機構可通過北證50成份指數進行市場分析與業績基準比較;随着指數發布并平穩運行,可引導機構持續開發跟蹤北證50成份指數的被動型産品。

北證50成份指數是北交所市場的首隻指數,定位于反映北交所市場最具代表性的50隻證券的整體表現,兼顧表征性和投資性,為市場提供投資基準及指數産品标的。未來,随着市場不斷發展,北京證券交易所将進一步編制不同規模、行業、主題、風格特征的指數,豐富北交所市場指數體系,探索打造反映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晴雨表。

關鍵點二:固定樣本股數量50隻 編制規則明确

北證50成份指數的編制借鑒了境内外市場指數及指數化投資産品發展經驗,并充分考慮市場具體運行情況,各項指标設計遵循标準化原則。指數類型及樣本股數量方面,編制成份指數,固定樣本股數量50隻。從北交所實際情況看,分布較為集中,頭部公司已具備良好的表征性。

選樣方面,北證50成份指數在剔除日均成交金額後20%的證券後,以日均總市值排序進行選樣。

權重方面,北證50成份指數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權,分級靠檔賦予權重因子。為防止指數受個别證券影響過大,提高指數抗操縱性,參考境内外有益經驗,對單一個股設置10%的權重上限,前五大樣本股權重之和不超過40%。

樣本股調整方面,指數發布初期,按季度定期調樣,設置調樣比例上限和緩沖區制度。調整比例上限設為10%,緩沖區比例設為20%,即50隻樣本股緩沖區為40-60之間,排名前40的新樣本優先進入,排名60以内的老樣本優先保留。

新股計入方面,證券上市6個月後被納入樣本空間,上市以來日均總市值排名在北交所市場排名前5且發行總市值100億元以上的除外。市場主體可通過北京證券交易所網站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網站詳細了解北證50成份指數編制方法。

關鍵點三:編制北交所指數已有市場基礎

北交所開市後,上市公司數量逐步增多,整體運行平穩,已具備編制發布指數的市場基礎。

從市場規模看,截至2022年9月2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達110家,總市值近2000億元,集聚了一批在工業材料、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雙碳”和消費領域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的優質企業。從市場運行看,110家公司上市前平均在新三闆挂牌5.6年,57%的公司上市滿1年,75%的公司上市滿6個月,市場培育時間較長,整體運行較為平穩。

從指數編制看,已有81隻證券符合樣本空間條件,通過市值、流動性等指标,篩選出規模大、流動性好、認可度高、最具代表性的50隻樣本股具備一定餘量,同時依靠調樣機制将新上市的優質股票及時納入,為後續提供有力的基本面支撐。

關鍵點四:指數基日定為2022年4月29日

北證50指數的基日選擇有何考慮?

北交所于2021年11月15日正式設立,至2022年4月末已平穩運行近半年時間。将指數基日定為2022年4月29日,主要有三方面考慮。

一是符合市場慣例,創業闆指、恒生指數、納斯達克100、MSCI A50等市場核心指數均以月末作為指數基日。

二是市場前期運行時間與指數編制方案中新股企穩納入樣本空間時間(6個月)相符,市場認知初步形成,價格博弈相對充分,可更客觀反映市場真實水平。

三是有一定回溯期,可以反映北交所市場運行相對穩定後的曆史走勢。

關鍵點五:兩融業務的制度基礎具備

融資融券是證券市場重要的基礎性制度,滬深市場自2010年開始逐步實施融資融券交易以來,業務模式逐漸成熟,監管體系日臻完善,投資者對信用交易機制的了解和應用不斷深入,為投資者采取多元交易策略和風險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撐,增強了證券市場的活力與韌性。北交所開市時構建了連續競價的基礎交易制度,目前成立已近一年,市場整體運行平穩,合格投資者群體迅速壯大,流動性水平明顯提升,具備推出融資融券業務的制度基礎。

推出融資融券制度,符合當前市場需要,對完善北交所交易機制、提升二級市場定價功能具有積極意義,也是北交所持續推進市場制度建設的重要舉措。對投資者而言,融資融券業務提供了風險對沖工具,有利于投資者投資策略的完善;對北交所市場而言,融資融券具有放大成交量的杠杆效應,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市場流動性水平。

關鍵點六:兩融兩方面區别于滬深市場

考慮到投資者交易習慣,北交所融資融券業務總體上比照滬深市場成熟模式構建,包括券商資格管理、投資者準入、賬戶體系、交易方式、可充抵保證金證券範圍及折算率、權益處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均與滬深市場兩融業務保持一緻。同時考慮北交所市場特點,差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轉闆銜接。轉闆機制是北交所特色制度安排,為做好北交所融資融券制度與轉闆制度的銜接,《細則》明确了标的股票轉闆的将被調整出标的股票範圍。

二是暫不實施轉融通制度。轉融通是融資融券制度的補充,為穩步推進兩融業務,北交所将根據業務實施情況和市場發展需要,在下一階段适時推出轉融通制度。

針對融資融券業務,北交所開市時構建了連續競價的基礎交易制度,市場運行平穩,合格投資者群體迅速壯大,流動性水平明顯提升,為融資融券制度功能的發揮提供了實施基礎。考慮到現階段北交所的結構性特點和流動性水平,北交所将采取四點風險控制舉措:

一是執行“兩步走”策略,初期僅推出兩融基礎業務,運行平穩後再推出轉融通,确保兩融業務落地後初期将以融資業務為主,市場上的融券券源有限,整體杠杆水平較低,降低市場整體波動風險。

二是審慎篩選兩融标的,把好标的股票準入關。

三是嚴格投資者适當性管理,把好投資者準入關,盡量避免單邊行情下投資者追漲殺跌加劇市場波動。

四是持續監控市場,通過控制兩融餘額的集中度、監控擔保品集中度等方式,對業務集中度進行總量控制和持續監測,提前研判和應對市場流動性和波動性風險。

編輯:萬健祎

校對:楊立林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内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點擊關鍵字可查看

潛望系列深度報道丨股事會專欄丨投資小紅書丨e公司調查丨時報會客廳丨黑幕調查丨十大明星私募訪談丨華為回應!Mate50确實将支持衛星通信,這一闆塊嗨了,批量漲停!AI芯片龍頭兩日大漲近40%,什麼情況?丨抑制新冠,中國新發現!丨“資本市場經受住了嚴峻考驗”!一行兩會一局官員齊發聲丨又有港股暴跌逾50%丨一日暴漲超80倍後,盈喜集團跌超95%!丨拼多多正式出海,“買賣全球”新版圖如何繪制?丨千億大減持?騰訊澄清:沒有設定目标金額!丨“甯王”又有新動作丨驚動交易所!百億私募狂買A股公司,“越線”也不停手!3個多月買成第六大股東丨突破110關口!美元指數續創20年新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