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作書,皆用腕力,“全身力到”,所以“筆力驚絕”、“力透紙背”。今人運指者多,而又未能筆筆送到盡處,飄浮薄弱,就難談到“力透紙背”了。我見到一些著名書法家,連米芾的“無往不收’’、“無垂不縮”都未做到,無怪其聽人談到寫字“瑟瑟有蠶食聲",就以為奇談了。
所謂“全身力到”,并不是像大力士舉重一樣,把所有的力,都拿出來。在書法上不過是做到全身總動員,拿全副精神去寫字,以使“筆力驚絕"、“力透紙背”;在寫法上是用活力,騰跳、收縮、轉折、飛舞,像武士之舞刀劍,變化多端。不是學大力士的舉重的。因舉重不是用活力,也沒有愛化,所以不合於書法而不相宜。
筆筆浮在紙面上,與紙未曾發生摩擦,當然不會有聲,也不會“力透紙背”,這是必然的結果。毛病在於自滿,已經滿了,想裝也裝不進了,也就永遠無法進步。“學然後知不足”,隻有始終努力鑽研的人,才不會自滿,永逮覺得自己知道的并不多,所以不斷努力,不斷前進,這個已成為規律了。
X
有入見到人家寫字,紙寫破了,就以為是笑話,但是力不能透紙背的,永速沒有紙破的可能,因為筆浮在紙面上,怎能把紙搞破呢?知了紙質之後,自能一樣用力而紙不破了。這個是技巧的問題,運用慣了,自能揮毫如意。理論與實踐,缺一不可,這兩方面貧乏,也會自滿,阻礙進步,不可不知道。
有人譏笑小字也提肘寫,是自找麻煩。雖然小字是可以放腕在紙上寫的,但每一個人都是寫小字的時候多,放腕在紙上,手指不能不動,運指習慣了,到寫大字時,才來運腕。
X
臨時抱佛腳,就無法把大字寫好。“為培腕力來題榜,小字蠅頭懸臂書。”這就是考慮到寫大字的問題。寫小字也提肘,運腕力寫,自有不同的神韻。
《米芾提筆法》說:以腕着紙,則筆端有指力,無臂力也。
蔣骥《續書法論》說:作小楷能懸腕,已非下乘;惟能懸肘,則神氣益靜,非端坐不能為此,此所以更高于懸腕一籌。
這些話也可以為懸臂作小楷解嘲了。提肘運腕,寫出的小楷,确是更為蒼勁,不同運指之作,善書者也容易分别出來,是懸臂運腕力寫的小楷書。
古人說的“入木三分“,是太誇張了,隻可以說其“筆力驚絕”,好像入木三分,是徒精神上講的。但“力透紙背”,則是事實,可以見到的。筆力勁健在紙上馳聘,确能陷入紙中,從背面看,就高出一些,是清楚的,若是筆浮滑遇去,不能輿紙發生摩擦,怎能深陷入紙,而背面凸起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