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高姓文化研究大型創新之作
----喜讀《中華高姓大典》(福建卷)
高德原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管理系原主任、教授高德原
近日,讀到青年學者高曉斌主編的《中華高姓大典》(福建卷)。該典由文化部原常務副部長高占祥作序,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140餘萬言。此鴻篇巨著,使我喜出望 外,心境振奮。深感這是一部新時代高姓文化研究大型創新之作。她向我們提出和回答了一個重要問題:八閩高姓,從何而來,走向哪裡,史績如何,今安何在?
高曉斌為首的幾位年輕人,在學術師長的指導和家族長者的支持下,曆經五年奮鬥,走遍城鎮鄉村,深入調查,潛心研究,給出了精彩回答:今居福建高姓先祖,自唐初中原肇遷閩地,現有人丁23萬餘衆,廣播省内各地,遍遷四海,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繁榮,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做出高家的特有貢獻。
掩卷沉思,循着編著者圍繞主題,精心思考、周密策劃、美麗圖景、生動語言的誘導,不經意間大典給我留下諸多思考、感佩難忘之點,主要是:
其一,大典時代感很濃
“為時而著”,大典醞釀成書于新時代,反映新時代風貌,自然是編著者的重要社會責任和義務。看到當下編寫的某些家譜,難破陳規舊矩,文字沉悶,不接地氣,缺乏時代感,讀之乏味,望之生畏。然而,捧讀大典卻另有一番感覺,引人入勝,興趣盎然。怎樣讓居閩高家人明白自己“從何而來”,這是大典開篇“高姓入閩源流”,必答的第一道問題。編著者出手不凡,不讓讀者開卷就讀那些引經據典冰冷文字,而是讓你欣賞開篇前24頁上、刊印航拍13處當今高姓群居的村落全景大幅彩照,品味照片壓底百來個文字說明,某始遷祖某時某地遷此,曆經千百年,筚路藍縷,開拓進取,繁衍生息,共建家園,成為境内望族。觀賞彩照,品讀文字,大美家園,光彩照人,一派小康人家,幸福美好,欣欣向榮,美麗時代景象盡收眼底,怦然心動,引發續讀深探熱情。
比如,當讀過“望族篇”,看到實地采訪,圖文并行,精選的12大望族典型之源流概況、宗族文化、民俗傳承、世出俊賢、裔孫外遷,以及族衆不忘先祖,奮力建設當今社會、經濟、文化的美麗鄉村時代風尚,會為之擊節叫好。
再比如,在“傳承篇”裡,一睹福建現當代40位高姓傑出人物的嘉言善行,優良家風,驕人成就,為國為民奉獻,事迹突出,影響巨大的品格和作為,頓生敬意,十分贊賞高姓裔孫突出的曆史貢獻和與時俱進的家族精神。
這就是大典,順應高家人心願所需,古為今用,以今為主,由點到面,層層深入,所展現的時代風采給予我的首要印象。
國家圖書館收藏《中華高姓大典》(福建卷)
其二,大典實用性很強
豐厚文化内容鑄成大典之基,實用則是衡量、檢驗其社會價值的标尺。百餘萬言大典是福建高姓曆史文化知識集大成百科全書,全部内容和各個篇章,飽含着高姓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大典的實用性主要有三:
一是給我們提供了實用知識。閩地高姓曆史文化經過年代久遠的沉澱和積累,十分豐厚,深藏民間。編著者動腦動腿動手,不辭辛勞,到了應到必到之城鎮村落,問了應問必問之知情人,查了應查必查之家譜、典籍、資料。慎審區分良莠,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以嚴謹篇章結構,通俗易懂語言,将系統而全面的高姓曆史文化知識體系呈現給讀者。
有論者認為,大典所設七篇,篇篇不離人文重點,是一部偏重文化傳承的創新之作。
“源流篇”、“人口篇”,深度有據地回答了主題:“八閩高姓,從何而來,走向哪裡”之問。今居福建高姓先輩,晉、隋、唐時期,随“中原士民舉家或舉族南遷”之勢,福建成為“中原高姓士民理想的南遷目的地之一。”編著者經過嚴謹的史籍、族譜研究和實地調查核實,全面系統梳理了不同時期入閩支系,重點厘清了18大重要入閩支系,以及詳盡的各地、市、縣高姓“源流”。“從何而來”,可信無疑。今之福建高姓裔孫23萬餘人,星羅棋布,生活在美麗富饒十二萬四千平方公裡的八閩大地,以及港、澳、台和東南亞各國。“走向哪裡”,明白在心。
“人物篇”“文化篇”“望族篇”“名祠篇”和“傳承篇”則回答了主題:居閩高姓曆代先賢“史績如何”,裔孫“今安何在”之問。這五篇是福建高姓曆史文化的核心所在,是大典的主要部分。編著者以史為據,實地調查,将福建曆代高姓人物、進士、先賢和當代各類高級專門人才詳錄在典;以甄選經典,突出重點,将福建高姓族規家訓、譜序楹聯、碑記墓志、藝文著述,集編在冊;以實地采稿、全景航拍、圖文并茂,将甄選綜合十二大望族之源流、宗族文化、特色民俗、族親風采,光彩展現;福建高姓祠堂量多、規模大,古樸精緻,收錄各地有代表性的祖祠、宗祠、支祠100座,多角度、深層面,真實展現給讀者;閩地高姓,現當代人才輩出,選錄其中40位成就突出,影響深遠的傑出人物事迹,公之于世,彰顯傳承高家曆史文化精神,以期典範後孫。
這樣一部結構嚴謹,具有系統性、學術性、實用性、通俗性的福建高姓曆史文化基礎知識大典,讓高家子孫入腦入心,以此為榮,自許“有典可數”。
二是給我們提供了實用途徑。說到實用途徑,不能不提到在閱讀“人口篇”之時,讓我琢磨良久的過程。打開第一節《福建高姓人口統計表》,僅用兩頁篇幅,就将全省高姓人口總數236302人,及這些人分布于84個縣、市、區的人口數,說得一清二楚。這是常見通用資料,适應社會一般需求,收入這樣一份綜合性、權威性的統計資料,已十分難得。
可往下再看《福建高姓人口分布詳表》,編著者竟然将高姓戶籍居住地人數細化到全省各個縣、市、區所屬17815個街道辦事處、城鎮居委會和行政村落。一個單位人數多少不等,最高者安溪縣太平村達4120人,少者1、2人。以241頁之巨,占用大典四分之一篇幅。這是我見所未見當今單姓人口分布詳表,一份重要國情調查資料,擺在民間著述作品裡,格外醒目獨特,足見編著者們的良苦用心。
這樣的資料怎麼得手?編著者“自2016年始,為傳承福建高姓文化精神,展現福建高姓播遷風采,服務廣大宗親,編委會聯合多方權威機構,全面啟動‘福建高姓人口大普查’大型公益活動,克服諸多實際困難,在全省各地公安、衛健委等有關部門和各地宗親組織大力支持下,如期完成普查工作。”一份厚重難得獨有的《福建高姓人口分布詳表》出爐亮相,備受關注,永載史冊。
這樣的資料實用嗎?揣測編著者考慮到,閩地高姓遷居省内外、國内外宗親衆多而久遠,僅台灣一地就有高姓族衆20萬。他們思鄉念祖情切,為之編就一份《福建高姓人口分布詳表》,有典可查,按圖索骥,夢圓故裡。那些現居閩廣大宗親自曉曾生活在那個城鎮村落,或他地高家人明白先祖來自福建那裡,看到這份《福建高姓人口分布詳表》,油生歸屬感、親情感,深懷鄉愁,欲往相聚,共享時代美好時光。詳表珍貴,實用大矣!
三是給我們提供了稀缺實用信息。比如大典編錄的“閩台高姓源流”、“曆代福建主管人事高姓長官名表”、志載福建高姓“耆青”,台灣、泰國、緬甸、菲律賓高姓“祖祠”、“宗祠”、“宗廟”、“堂号”,以及“近代福建高姓海軍人物與船政人物”等等。這些都是很有福建特色的稀缺的實用信息資源。編著者本着“完整無缺”的原則行事,盡管唐、元、明、清四朝僅有5名“主管人事高姓長官”,也要專設一章,用一個頁面将其收錄(見大典213頁)。筆者年已八十有八,自有興緻樂見“志載耆青”一章,發現清朝一些家譜、志書竟然不分男女,把當地年滿80歲以上之耆青(壽婦)“高年德碩”者記載在冊。有位壽婦,享年103歲(見大典216頁)。三百年前,高族就有百歲壽星載入福州府志,見所未見。當今中國耄耋老人備受社會關愛,敬老尊賢風尚源自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大典收編相關資料,為高姓的家風家教活動開展做了實際實用的好事。
其三,大典示範作用很大
現代意義的民間高姓文化研究,始于本世紀開元前後。我參與研讨活動已逾15年,出任一家全國性的高氏文化研究組織“會首”六載,支持正規出版《中華高姓大通譜總譜》,關注《中華高姓總譜》、《中華高姓大通譜 湖南分譜》、《中華高姓大通譜》各地支譜,以及淺閱二十來部全國各地新編高姓家譜、一批高姓文化研究著述、文集,成果斐然,凸顯現代高姓文化研究的新氣象、新風貌,凸顯著者高家人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作開創性或開拓性的重要成就和貢獻。當目睹和淺讀《中華高姓大典》(福建卷),精神為之一振,心生敬意,深感大典具有的創新性、學術性、傳承性、可讀性、實用性和時代感,已将高姓文化研究水準推進到新高度,堪稱高姓文化研究成果的佼佼者,出類拔萃的奇葩。正如高占祥老部長,所懷欽佩之情,為之作序所贊:“如今,福建高族有識之士,順應高姓宗親的心願,高瞻遠矚,另辟新徑,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嶄新意識,通過全新的體例和創新的編目,耗時五年,精心組織編撰了《中華高姓大典》(福建卷)這部煌煌巨著。”“采用全省實地采稿的形式,完成了絕大部分的圖文資料采集工作,足迹遍及八閩大地”。“這種以科學的精神做文化工作的作風,是值得大力肯定和學習的。”十分贊同編著者在《後記》中的自評:“傳承福建高姓文脈精神,展現福建高姓時代風采”。“她是多維度、廣視角、高品質、重傳承的一部福建文化大觀作品。”
那麼,這部“煌煌巨著”、“文化大觀”之作,是怎麼煉成的呢?讀過大典編撰工作五年大事記50條之後,編著者們的科學精神、艱苦奮鬥作風,深刻入腦難忘。
他們有一個合規合法、名稱響亮鮮明、良性運作的好平台---福建省盛世百家姓文化研究院。
他們有一位能與思想活躍、創新力強的朋友真誠合作,專業、務實、善管的青年學者擔任主編,發揮骨幹主創作用。
他們有一位具有國家行政管理經驗和能力,不務虛名而實幹,熱心文化,善于策劃協調,精力充沛的退休老幹部出任編委會主任,參謀支撐編創活動運轉。
他們有幾位學術師長指導,有一批家族長者、俊賢組成編委會,保證大典品質。
他們恭請兩位有名望的文化大家為大典作序,立意高遠,言簡意赅,彰顯大典厚重。
他們選定一家國家級的權威性的出版機構出版,與大典豐厚内容相匹配,自生光彩。
事在人為,有這樣精幹的編撰團隊,大典自然志在必得,指日可待。
讀到占祥老部長為大典作序結語,他動情的說:“我衷心希望(福建卷)的出版,能為姓氏文化的研究和傳承提供新思路,進而帶動高姓文化傳承的興盛。”聯想到我在高姓文化研究會工作期間,曾提倡和勵行實現高姓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高家夢”,以十年為期,編撰全國共性的中華高姓大通譜,省域綜合性的高姓分譜和縣域性高姓群居城鎮村落高姓支譜,起過促進活躍高姓文化活動的開展,但局限顯而易見。“高家夢”是全國高姓兒女共有之夢,不是某個組織、某個人的私有之夢。十年圓夢難以成真。
遵循占祥老部長心願、思考和要求,借鑒以往經驗教訓,學習《中華高姓大典》(福建卷)這個全新可行模式,似乎“高家夢”還可持續,以“帶動高姓文化傳承的興盛”。各地城鎮鄉村高家人能夠編成有新意、有特點的“家譜”,就是當地族親圓了“高家夢”。多數省域高家人能夠編出綜合性的新型高姓文化大典,就是省域族親圓了“高家夢”。 一部新時代全國綜合性的新型高姓文化大典面世之日,自是中華高姓子孫“高家夢”圓夢之時。我們期待有識之士,響應高占祥老部長的号召,順應高姓宗親心願,努力推動宗族文化向科學,文明,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貢獻!
(2021年9月于公安大學寓所)
2021年8月2日,主編高曉斌(右)在京向高占祥部長介紹福建高姓概況
作者簡介:
高德原,湖南省石門縣人,1934年3月23月出生。1961年北京大學畢業,分配到公安部工作23年。1984年奉調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曆任政工系、管理系主任、教授、二級警監,部級專家,主編公安高等教育教材、專著、工具書、各類文集20多部,撰寫論文50多篇。
1999年退休以來,出任中國保安協會高級培訓中心主任、離退休工作處黨總支副書記、兼任四支部書記,華夏高氏文化研究會主任,發表論文、講話、書序等60餘篇,主編公安大學老年文化刊物《銀齡之聲》16年,出刊100期。
來源: 盛世百家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