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跨境電商實現高質量發展?作者:李建萍(山東師範大學經濟學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推動跨境電商實現高質量發展?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李建萍(山東師範大學經濟學院)
近十餘年來,跨境電商作為一種外貿新業态發展迅猛。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持續增長,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已然成為“穩外貿”的重要角色。跨境電商以單次交易額小、頻次高的特點将傳統外貿交易“碎片化”,同時直接連通國内生産商和國外終端消費者,大大縮短交易流程,節約交易費用,對國際貿易産生了根本性影響。在國際貿易理論中,貿易的結果被稱為“貿易利益”,跨境電商不僅影響了貿易利益的總規模,而且貿易利益在參與國間的分配及其在一國内部的分配都發生了變化。
跨境電商重構貿易利益
首先,從全球範圍看,跨境電商擴大全球貿易利益的規模。貿易利益從供給側來源于專業化分工、生産效率提升與規模經濟效應,從需求側來源于進口産品的加成下降以及種類多樣化帶來的消費效用增加。從生産角度來講,跨境電商借助互聯網強化了以比較優勢為基礎的國際貿易分工格局。由于剔除了交易的中間環節,貿易成本下降,一國在傳統貿易模式下國際競争力趨于下降的産品,此時借助跨境電商以第三方交易平台為載體重獲競争力。同時,網絡的跨時空性特征使跨境電商跨越了地理距離的制約,生産者真正實現賣遍全球,打通了利用傳統方式無法開拓的國際銷售渠道,借助社會化媒體等互聯網營銷模式輕松塑造國際競争力,獲得流量和訂單,從而使得本國以要素禀賦為基礎的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生産和銷售擴大促進專業化分工和規模經濟效應,國際貿易利益進一步提升。從消費角度看,由于跨境物流通常以郵政小包形式出境,跨境電商的主要交易品類具有快消品的特征,當前主要集中于3C類電子産品、紡織服裝、母嬰、美妝等。這些産品大部分都是生活必需品,來自跨境電商平台提供的多樣化選擇大大提高了消費者的效用水平。同時,足不出戶就買遍全球的購物體驗也是傳統國際貿易模式所不能提供的,保稅備貨、海外倉等跨境電商下的物流創新模式使國際貿易具有了本地化特征,剔除了貿易中間環節,使終端消費者面對更低的零售價格。這些都提高了跨境電商下消費者的效用水平,從而使國際貿易利益進一步擴大。
其次,跨境電商使貿易利益在出口國與進口國之間的分配更為均衡。貿易利益在兩國間的分配在微觀上取決于出口商和進口商的談判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貼牌為主的加工貿易模式使貿易利益分配向進口方傾斜。而在跨境電商這種新模式下,出口商可以抓住貿易利益分配的主導權。第一,國内生産者在跨境電商平台上通過分析浏覽和購買習慣、收貨後的評論等數據直接接觸國外消費者,更好把握國外消費者的需求特征,對産品進行改造升級,并借機進一步塑造品牌。第二,在跨境電商供應鍊中,參與貿易利益分配的主體減少了,由傳統國際貿易下的國内生産商、國内出口商、國外進口商、國外分銷商、國外消費者減少為國内生産商、第三方交易平台和國外消費者,由此帶來的效應是國内生産者出口價格上升、國外消費者購買價格下降。這一價格變動效應在宏觀層面表現為出口國出口價格上升、進口國進口價格下降,兩國的貿易條件均得到改善。假如貿易利益規模一定,均衡價格的變化使貿易利益在兩國間的分配更為均衡。更為均衡的貿易利益分配格局有助于減少全球貿易摩擦,促進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最後,從一國内部看,跨境電商使貿易利益在一國内部的分配更具普惠性。貿易利益在一國内部的分配主要涉及出口商和進口品消費者。就出口商來說,跨境電商的主要構成群體為中小微企業甚至個體人員,這一群體在傳統貿易模式下很難越過成為出口商的門檻。按照異質性企業貿易理論的觀點,能成為出口商的企業是那些具有較大規模、較高生産率的企業。但在數字經濟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路徑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大量中小微企業借助跨境電商平台成功進入國際市場,改變了長久以來隻能由大型企業主導國際貿易、瓜分貿易利益的格局,中小微企業也能國際貿易的“紅利”,貿易利益的普惠性在供給端得到實現。從需求端來看,傳統意義上的進口商品往往曲高和寡,偏高的價格及其稀缺性使得進口商品往往不在中低收入群體的有效選擇範圍内。而在跨境電商下,交易環節減少使進口品的價格能為普通消費者接受,多樣的長尾産品促使電商産生範圍經濟效應,消費者通過互聯網總能淘到使消費效用最大化的産品,大量進口商品成為普通消費者的有效選擇,貿易利益的普惠性在需求端得到體現。
釋放跨境電商發展活力
跨境電商在重構國際貿易利益的同時,其對互聯網的依賴性可能導緻南北貿易失衡進一步加劇。跨境電商的發展以互聯網基礎設施為依托,這使得那些原本在國際貿易中的“小國”進一步被邊緣化,從而加劇逆全球化風險。國際貿易中的“小國”貿易參與度低,獲得貿易利益較少。同時,這些“小國”往往經濟發展比較落後、互聯網基礎設施薄弱,它們對跨境電商這種新業态的參與度更低,跨境電商在對貿易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中會自動排除這些“小國”。所以,可能導緻的問題是,全球貿易利益擴大了,那些互聯網滲透率高、經濟比較發達國家的貿易利益也擴大了,但那些互聯網滲透率低、經濟比較落後國家的貿易利益與原來相比進一步收縮了,南北貿易失衡加劇。
數字鴻溝對全球貿易及經濟一體化産生不利影響,跨境電商對貿易利益的重新分配使這種不利影響擴大化,貿易利益真正“普惠”在短時期内難以實現。當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仍然是北美、歐盟、東盟等傳統出口市場,并沒有因為互聯網的助力而開拓新的、大規模的出口市場。傳統貿易模式與跨境電商新業态疊加,我國與這些主力市場的貿易額進一步擴大。因此,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使那些被加劇邊緣化的貿易“小國”對全球化充滿信心是一項重要工作,這也為全球投資發展提供機遇。在低收入國家增加網絡基礎設施投資,建立健全企業、消費者信用體系,真正實現貿易利益的均衡分配,才能促使全球化向縱深發展。
跨境電商的虛拟性特征可能導緻強化的比較優勢鍊條十分脆弱。從傳統角度看,一國的比較優勢建立在要素禀賦和生産率基礎之上,比較優勢基礎雄厚,一旦建立起來會維持相當長的時期。當前,采用适當的路徑強化現有的比較優勢,是跨境電商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今年亞馬遜針對中國商家的大規模封号事件涉及600多個品牌、5萬多個店鋪,其理由主要是不當使用評論。在電商模式下,依靠刷評論、營銷網紅爆品這樣的方式雖然能獲得一時的紅利,但一旦出現亞馬遜封号類似事件,那麼強化的比較優勢将難以維持。
在跨境電商以中小微企業為主的前提下,以技術突破來培育國際競争力恐難以實現。那麼,當前的問題就是,如何在現有的生産率水平下提高産品的國際競争力。與國際接軌的、有效的網絡營銷成為可行的選擇。第一,打造互聯網品牌。充分利用國外主流網站、社交化媒體、直播等新型媒介,打造互聯網品牌,提高産品競争力和附加價值。第二,培養跨境電商運營專業人才。跨境電商運營需要國際貿易、電子商務、互聯網技術等複合知識。高校要對現有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結構和方案進行調整,政府要為跨境電商從業主體提供相關培訓及資源供給,提高從業者的店鋪設計、搜索引擎優化、引流等能力,進一步提升外綜服及代運營企業服務的專業性和質量。雖然大部分跨境電商在短期内無法突破産品技術的制約,但通過提高經營能力、積累人力資本來塑造國際競争力,是一種可持續的次優選擇。
(本文系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軟科學項目)“貿易摩擦對山東省制造業企業創新的影響及對策研究”(2021RKY03043)階段性成果)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