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行路難三首是李白多大的時候寫的

行路難三首是李白多大的時候寫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17:30:06

李白的一切追求和理想都帶有他自己的一份天才的狂想。

作者:辛上邪


行路難三首是李白多大的時候寫的(李白行路難什麼背景寫就)1

圖片來源:新華社

天寶三載(744)初,李白懇請還山,玄宗賜金放還。雖是自己“懇請”離職,可是真的離開宮廷後,李白的内心還是波瀾不安的。從開元十三年(725)離家出蜀,近二十年的努力奮鬥,最終又回到了起點。想到其中的艱辛,怎麼能釋懷?以李白的天縱之才,卻連小吏之職都未謀得,如何甘心?更不安心的是,以後的路應該怎麼走。是入山修道,放棄報效朝廷、經國濟世的理想?還是繼續尋求新的門路和契機,以赢得玄宗的青睐?

李白的三首《行路難》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中寫下。《行路難》是漢代樂府詩歌的題目,常用來描繪世事艱難、離别之苦。不少詩人以此題目寫過詩,其中鮑照的《拟行路難》影響較大,對李白也有一定影響。李白善寫古體詩,在郁悶無解時,他自然也發出了行路難的感歎。

三首《行路難》中最出名的是第一首:“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開篇兩句輝煌盛大,描寫離開京城時,朋友為他踐行擺的酒宴。樽,酒杯。金樽,形容酒杯的華美。和玉盤一樣,都是貴重的餐具。盛裝的也是美味佳肴。清酒,形容酒的名貴。古代釀酒法所緻,清冽的才是好酒,濁酒是低劣的。清酒很貴,一鬥酒賣一萬錢。李白喝的酒不一定賣那麼多錢,隻是形容其價格高,是難得的好酒。

可是李白并沒有暢飲,而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突來的一個轉折,讓詩作充滿戲劇性,更引人入勝。像讀一篇故事、看一場電影一樣。酒宴上喧嚣熱鬧,貴賓卻放下筷子長歎不食。他扶着劍柄的手不由得用力一抽,寶劍出鞘,可又不知道要落向何方。

也許他已醉酒,也許是心不在焉,拔尖的動作是無意識的。盡管失意已像大水漫灌一樣充斥着他的内心,而在隐秘的心底,仍有不息的安邦治國的小火苗在閃爍。猛然間一個念頭就能讓這個長久以來的願望蹿升,于是他慷慨激昂地拔出了寶劍,然而意氣風發的壯志尚未言說,自己就已經頹然地回到現實。詩人内心的茫然就是這樣形象地被表達出來。

“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不是詩人不肯再努力,而是路真是太艱險了。想去渡過黃河,可惜天寒地凍,黃河已經滿是冰淩了。冰塞川的時候,是絕對不能行船的。詩人又想上太行山,而太行山上也是大雪覆蓋,無法行進。用黃河、太行山代表行路難,是概括性的,有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意思。但也有一種可能,過黃河代表詩人想繼續求仕,上太行代表詩人想歸隐入道。

杜甫初遇李白時寫下《贈李白》,其中有“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第一句描寫的是李白一次次報國理想的破滅、求仕的失敗,第二句是說他雖然向往神仙之道,可是他并不真的相信求仙,所以在求仙的路上也是徒勞地掙紮。葉嘉瑩先生說,理解李白的詩作一定要從這兩方面着想。

然而,兩條路是冰塞川、雪滿山,寸步難行。是否可以退回家庭,居家度日?蒙曼分析鮑照對李白的影響時說,李白對鮑照不止是繼承、模仿,更有創造、升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是對鮑照“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歎息”的效仿,而“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則是對鮑照“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的升華。

都是行路難,鮑照在仕途屢受挫折時,想到了隐退,回歸平凡的日常生活。李白卻不然。他即使是閑散下來,想到的也是姜子牙的垂釣。這就是李白志向高遠的寫照。“閑來垂釣碧溪上”,垂釣碧溪,用的是姜太公在釣魚遇周文王的典故。姜太公在渭水邊直鈎釣魚,一釣釣了十年,世人廣為傳說,終于傳到了周文王耳朵裡,去渭水邊一睹真容。交談後,發現他是治國之奇才,遂重用。

李白一面想到要像姜太公那樣“休閑”垂釣,一面又“忽複乘舟夢日邊”,再次夢到了乘着小舟經過太陽、月亮邊上。這句是用了伊尹的典故。伊尹是商朝的開國功臣,他在被商湯啟用前,地位低微,但他一直不甘心,找機會被商湯發現。在他遇到商湯前,夢到劃小船經過日月。“伊尹夢日”比喻人生遇合無常,多出自偶然。

本來他打算悠然地消磨時光,但卻不由得又做了伊尹那樣的夢。說到底,還是不能真地放下,他多麼希望他的人生也有這樣“無常”的機遇,能被明主重用。

“行路難!行路難!”剛想到子牙、伊尹的美好結局,思路又回到現實中,而現實中是行路難啊!再次跌宕起伏,令讀者跟随詩人的思路,不僅感到焦急。詩人接着抛出問題,“多歧路,今安在?”多歧路,用了歧路亡羊的典故。分岔路多了,不鎖定一個方向,将會迷失方向,事事皆空。當下我在哪裡?要做什麼選擇?這是詩人必須給出自己的答案。

處處重圍,舉步維艱時,李白會選什麼路呢?絕望消沉?入山求仙?回歸田園?凡是普通人能想到的答案,李白都沒有選。他的鬥志複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長風破浪,形容比喻志向遠大,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用的是南朝宗悫的典故。宗悫少時被問及理想,他回答“願乘長風破萬裡浪”。詩歌的最後,李白還是認為自己終有一日會實現大志,如大鵬展翅,扶搖直上九萬裡。

葉嘉瑩先生評論李白為“仙而人者”,說他是不幸落入人間的天才,人間是一張充滿約束的大網,李白的一生和詩作就是“在人世網羅之中的一種騰躍的掙紮”。而他的掙紮也不似凡人的掙紮,“李白的一切追求和理想都帶有他自己的一份天才的狂想”。長風破浪、直挂雲帆亦正是如此。

(原标題:仙人在塵世的掙紮)

來源:北京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