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是一部關于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獻記載,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百家姓》采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内容沒有文理,但對于中國姓氏文化的傳承、中國文字的認識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這也是能夠流傳千百年的一個重要因素。
301. 宰Zǎi:宰姓源于姬姓,春秋時期,周公孔曾經在周朝任太宰,人稱宰孔,其後世子孫就以"宰"作為了姓。
302. 郦Lì:郦姓出自軒轅氏。
303. 雍Yōng:雍姓出自軒轅氏,發源于今天河南省的内黃。
304. 郤Xì:春秋時期,晉國公族子弟叔虎建立郤國,後世子孫以封地名作為姓。
305. 璩Qú:古時候有一個叫蘧邑的地方,那裡的人最初是以地名"蘧"作為姓的,後來蘧姓改成了璩姓。
306. 桑Sāng:桑姓出自金天氏。
307. 桂Guì:桂姓出自姬姓。
308. 濮Pú:舜任部落首領時,其子孫散封于濮地,這些人的後代便以地名作為姓。
309. 牛Niú:周朝牛父的子孫以他的字"牛"作為自己的姓。
310. 壽Shòu:是彭祖的後裔。
311. 通Tōng:春秋時,巴國有大夫受封于通川,其後世子孫以封地名"通"作為姓。
312. 邊Biān:商代有諸侯國邊國,國君為伯爵,被稱為邊伯,其後代稱為邊氏。
313. 扈Hù:扈姓為大禹的後代。
314. 燕Yān:南燕滅國後,伯倏的後人以國名為姓。
315. 冀Jì:相傳唐堯的後代被周武王分封在冀(今山西河津),其國人便以冀為姓。
316. 郏Jiá:周朝時,有地名稱為郏鄏(今河南洛陽西)。居住在這裡的人以地名為姓。
317. 浦Pǔ:出自于姜姓。
318. 尚Shàng:尚姓一支為姜太公的後裔。
319. 農Nóng:農姓出自神農氏,是炎帝的後裔。
320. 溫Wēn:周武王的兒子叔虞的後代被封于溫(今河南溫縣),其後以封地為姓。
321. 别Bié:《姓苑》記載 "别氏,京兆人,望出天水、京兆"等。
322. 莊Zhuāng:春秋時宋戴公名武莊,他的後人以其名字中的"莊"為姓。
323. 晏Yàn:黃帝後裔颛顼的孫子名陸終,他的兒子為晏安,其後代遂為晏姓。
324. 柴Chái:柴姓出自姜姓。
325. 瞿Qú:瞿姓一支源于人名,商代有一大夫,因封地在瞿上而得名瞿父,他的子孫以祖先名為姓。
326. 閻Yán: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後,武王封一位王族仲奕于閻鄉,仲奕的後代以祖上封邑為姓,稱閻氏。
327. 充Chōng:充人後代以職官名為姓。
328. 慕Mù:慕姓出自慕容氏。
329. 連Lián:黃帝孫子颛顼的曾孫陸終有子名惠連,他的後代以祖先名中的字為姓。
330. 茹Rú:茹茹以族名為姓。
331. 習Xí:古代有諸侯國習國,其國君後世子孫以習為姓。
332. 宦Huàn:宦姓非常罕見。
333. 艾Ài:艾姓源于夏代,是禹王的後代。
334. 魚Yú:子魚孫輩嫡傳一支以祖父名字為姓,稱魚氏,支庶孫以"魚孫"為姓。
335. 容Róng:黃帝有史臣容成,其後代以容字為姓。
336. 向Xiàng:炎帝有一個名叫向的裔孫被封為諸侯,其後代子孫便以先人的名為姓。
337. 古Gǔ:古姓起源于殷商時期。
338. 易Yì:易姓形成于春秋時期。
339. 慎Shèn:慎姓發源于今天安徽省的穎上縣西北。
340. 戈Gē:夏代東夷有寒國的兒子在戈國,其後代子孫就以國名作姓。
341. 廖Liào:廖姓起源于今天的河南省唐河縣西。
342. 庾Yǔ:相傳在遠古帝堯時代,有掌庾大夫。以官名作為姓,這樣就有了庾姓。
343. 終Zhōng:終姓是黃帝的後裔。
344. 暨Jì:暨姓是颛顼的後人。
345. 居Jū:居姓出自杜姓。
346. 衡Héng:出自伊姓。
347. 步Bù:步姓發源于今天山西省的臨汾市南。
348. 都Dū:春秋初年,鄭國有個公族大夫叫子都,他的子孫以其字"都"作為姓。
349. 耿Gěng:出自姬姓。
350. 滿Mǎn:西周胡公滿的支庶子孫當中有人以先祖名字中的"滿"字作為姓。
351. 弘Hóng:在春秋時期,衛國有個大夫叫弘演,他的後世子孫就以其名字中的"弘"字作為自己的姓。
352. 匡Kuāng:春秋時期,魯國大夫施孝權的家臣句須任匡邑宰,後來他的孫子就以祖父做官地的名稱作為自己的姓。
353. 國Guó:大禹為首領時,有一個專門掌管車馬的人名叫國哀,後世子孫都随之以國為姓。
354. 文Wén:周武王追谥父親西伯姬昌為周文王,子孫以其谥号"文"作為了姓。
355. 寇Kòu:春秋時期衛靈公的孫子在衛國任司寇,他的後世子孫就以官名"司寇"作為自己的姓,後來簡稱寇氏。
356. 廣Guǎng:上古廣成子的後代以廣成為姓。
357. 祿Lù:出自子姓,是殷商最後一個帝王纣王的後代。
358. 阙Què:阙姓起源于春秋之時。
359. 東Dōng:東姓源于遠古之時。
360. 歐Ōu:春秋時,越王無疆将次子封于烏程(今浙江吳興)歐餘山的南面,古代稱山南為陽,所以他被稱為歐陽亭侯。
361. 殳Shū:出于有虞氏。
362. 沃Wò:沃丁的子孫有的以他的名字為姓,稱沃氏。
363. 利Lì:出于理姓,與理、李、裡同宗。
364. 蔚yù:北周時設有蔚(yù)州,居住在這裡的人以地名為姓。
365. 越Yuè:越國公族支庶子孫有的以原國名為姓,形成越姓。
366. 夔Kuí:遠古時,堯和舜的樂官名叫夔,此姓的起源就在堯舜帝時代。夔原指龍形動物。
367. 隆Lóng:隆姓源于地名。春秋時,魯國境内有隆邑(今山東泰安西南),居住在這裡的人以其地名為姓,形成隆姓。
368. 師Shī:源于技藝和職官名。
369. 鞏Gǒng:周敬王時有同族卿士簡公,受封于鞏(今河南鞏縣),稱為鞏簡公。鞏簡公的子孫以封邑為姓,稱鞏氏。
370. 厍Shè:厍姓源于北周厍狄氏所改姓。
371. 聶Niè:春秋時,齊丁公封其支庶子孫于聶邑(今山東茌平西),建聶國,為齊國附庸。其後世子孫以國名為姓,形成聶姓。
372. 晁Cháo:源于姬姓。古代"朝"與"晁"相通,都有早晨之意,所以在姓中"朝"也寫作"晁"。周朝時,景王之子王子朝的子孫以朝為姓,又稱"晁"氏。
373. 勾Gōu:又寫作"句"。其姓最早見于《山海經》:"困民之國,勾姓"。
374. 敖Áo: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老師叫做大敖,有的寫做太敖,他的後代以祖上名字為姓,形成敖姓。
375. 融Róng:融姓起源于上古,是颛顼高陽氏後裔。
376. 冷Lěng:冷姓系泠姓所改。
377. 訾zǐ或zī:周朝時有訾邑(今河南鞏縣西南),居住在這裡的人有的以地名為姓 。
378. 辛Xīn:辛姓源于姒姓。
379. 阚Kàn:阚姓源自姜姓。
380. 那Nā:商朝君王武丁的裔孫到那地(今湖北荊門東南)定居,形成那姓。
381. 簡Jiǎn:春秋時,晉國大夫狐鞫居為周文王的後裔,他被封于續,死後谥号為簡。
382. 饒Ráo:饒姓一支源于姜姓。
383. 空Kōng:空姓為複姓空同、空桑、空相等省文改成。
384. 曾Zēng:曾參是春秋時的魯國人,而且是孔子的得意弟子。
385. 毋Wú:毋姓起源于上古,堯屬下毋句制造出樂器罄,他就是毋姓的始祖。
386. 沙Shā:炎帝做部落首領時,他的屬下有夙沙氏,其後世子孫省文為沙氏。
387. 乜Niè:産生于春秋時期,衛國有大夫的采邑在乜城,其後人就把采邑名作為了姓。
388. 養Yǎng:春秋時期,吳國公子掩餘、燭庸逃到楚國,楚王把養地(今河南境内)封給了他們,後來其子孫後代就以祖上的封地名"養"作為姓。
389. 鞠Jū:鞠姓出自姬姓,周始祖棄有支孫名叫陶,他出生時手心有紋似"鞠"字形,所以取名鞠陶,他的後世子孫便以鞠作為自己的姓。
390. 須Xū:須姓源自風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後代,春秋時期有風姓國叫須句國,該國的國民則稱須句氏,後來改為須氏。
391. 豐Fēng:春秋時期,鄭穆公的兒子豐,在鄭僖公時任大夫,他的孫子便以其名"豐"作為姓,而稱為豐施、豐卷,後來他們的子孫也随之姓豐。
392. 巢Cháo:堯為帝時,有大臣巢父常居于山中,以樹為巢,故稱有巢氏。禹帝時曾封有巢氏之後建立巢國(今安徽境内)。在夏、商、周三代,巢國世代為諸侯國,春秋時期,楚國滅掉巢國,巢國後代公族便以原國名作為姓。
393. 關Guān:夏朝時,夏桀是一個荒淫的暴君,有個叫關龍逢的賢臣曾去勸谏他,結果被處死,關龍逢的後代便姓關。
394. 蒯Kuǎi:商朝時有蒯國(在今天河南省洛陽市一帶),其國人後來以國名作為姓。
395. 相Xiàng:夏朝有一個帝王叫相,他的後裔支庶子孫,有的就以祖上的名字作為姓。
396. 查Zhā:查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後裔。
397. 後Hòu:後姓出自太昊氏,是上古太昊的孫子後照的後代。
398. 荊Jīng:西周初年,荊君有庶出子孫則以原國号作為姓。
399. 紅Hóng:紅姓出自熊姓。
400. 遊Yóu: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穆公之子名偃,字子遊,他的孫子以祖父的字作為姓。
401. 竺Zhú:漢代,有枞陽人竹晏改"竹"為"竺",其後世子孫即沿用竺姓。
402. 權Quán:商武帝武丁的後人被封于權地(今湖北境内),其後代以國為姓。
403. 逯Lù:秦國公族大夫有人受封于逯邑(今陝西境内),其後世子孫以地位姓。
404. 蓋Gě:春秋時期公族大夫受封于蓋邑(今山東沂水縣西北),後代子孫就以地位姓。
405. 益Yì:伯益是秦國的始祖,其支庶子孫中有人以祖上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姓。
406. 桓Huán:源于上古,黃帝時有大臣桓常,他是桓姓的始祖。
407. 公Gōng:出自姬姓。
408. 萬俟Mò Qí:東晉時,鮮卑族的萬俟部落随拓跋氏其部落族人以"萬俟"為姓。
409. 司馬Sī Mǎ:相傳帝少昊始設司馬一職,掌管軍政。
410. 上官Shàng Guān:春秋時期,楚莊王幼子名子蘭,擔任上官大夫。子蘭的子孫便以地名命姓。
411. 歐陽Ōu Yáng:蹄被封于烏程歐餘山的南面,被稱為歐陽亭侯,他的支庶子孫以封地命姓。
412. 夏侯Xià Hóu:杞簡公的弟弟被稱為夏侯,他的子孫于是以"夏侯"為姓。
413. 諸葛Zhū Gě:商朝時,伯夷的後裔。
414. 聞人Wén Rén:春秋時少正卯聲譽高被稱做"聞人"。他的支庶子孫有的便以"聞人"為姓。
415. 東方Dōng Fāng:伏羲氏創八卦,八卦以東方為尊,其後代支庶子孫便以東方為姓。
416. 赫連Hè Lián:是西漢時匈奴族的姓,始祖為匈奴右賢王劉去卑。
417. 皇甫Huáng Fǔ:春秋時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他的孫子以祖父之字為姓。
418. 尉遲Yù Chí:為鮮卑族姓。
419. 公羊Gōng Yáng:春秋時魯國人公孫羊孺頗有才華,他的支庶子孫以祖上名字中的兩個字命姓,形成公羊姓。公羊姓今已融入公姓。
420. 澹台Tán Tái:春秋時期,孔子有個弟子名叫澹台滅明,字子羽。
421. 公冶Gōng Yě:春秋時魯國季氏有族人叫季冶,字公冶,他的子孫便以公冶為姓。
422. 宗政Zōng Zhèng:也作"宗正"。宗正是秦漢時期的官名,專管皇帝親屬的有關事宜,自秦始皇時開始設置。漢朝時。高祖劉邦有個本家親戚擔任宗正這一官職,後改姓為宗正。
423. 濮陽Pú Yáng:濮陽為地名,在今河南濮陽縣,當地人有以地名為姓的,稱為濮陽氏。
424. 淳于Chún Yú:春秋時期有淳于國,淳于國的人後來稱為淳于氏。
425. 單于Chán Yú:曆史上匈奴族的最高首領稱為"單于",他們的後代中有以"單于"為姓的。
426. 太叔Tài Shū:春秋時,衛文公有兒子名叫太叔儀,他的後代就是太叔氏。
427. 申屠Shēn Tú:為上古舜帝的後代。
428. 公孫Gōng Sūn:周朝國君一般立正妻所生的長子為太子,其他兒子就稱為公子。公子的兒子被稱為公孫。有公孫的後代就以公孫為自己的姓。
429. 仲孫Zhōng Sūn:出自姬姓。
430. 軒轅Xuān Yuán:相傳黃帝号軒轅氏,他的後代中有以軒轅為姓的。
431. 令狐Líng Hú:魏顆被晉君别封于令狐,"以邑為氏"而姓的令狐。
432. 鐘離Zhōng Lí:源出于嬴姓。
433. 宇文Yǔ Wén:鮮卑族有個部落首領自稱"字文氏"。
434. 長孫Zhǎng Sūn:北魏建立後,拓跋矽認為大伯沙莫雄的大兒子嵩是曾祖父的長孫,就賜嵩為"長孫"氏。嵩的後代也就一直以長孫為自己的姓。
435. 慕容Mù Róng:三國時期,鮮卑族首領莫護跋在棘城以北建立國家,其後代以國為姓。
436. 鮮于Xiān Yú:源出子姓。
437. 闾丘Lǘ Qiū:春秋時齊國有大夫名叫闾丘嬰,他的後代稱為闾丘氏。
438. 司徒Sī Tú:先秦設司徒這一官職。有的司徒後代就把官職作為自己的姓,稱為司徒氏。
439. 司空Sī Kōng: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後代,以官職名為姓。
440. 佟Tóng: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末期太史終古的後代。
441. 第五Dì Wǔ:源于妫姓,出自漢高祖劉邦強遷原戰國時期齊國的田氏公族時封的編序,屬帝王賜姓。
442. 言Yán:出自春秋時言偃之後,以祖名為姓。
443. 福Fú:出自春秋時齊國大夫福子丹之後,以祖名為姓。
歡迎關注:學習強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