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是把黨中央有關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推動地方發展、增進群衆獲得感的重要一環。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一些地方制定政策時常出現“不接地氣”的情況,導緻“不易操作”“不合時宜”的政策頻頻出現:有的政策“短命”,有的盲目“畫餅”,有的完全淪為“空文”……這些“萬分正确、十分無用”的政策是如何産生的?
“短命政策”“畫餅政策”頻現
為了減少空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中部某省曾下發通知,以“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名義,要求各地,甚至包括鄉鎮、農村在春節期間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不過,出台僅僅3天之後,這一政策就被叫停。原因很簡單,城市中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已經逐漸形成共識,能夠執行。但在農村、鄉鎮地區,節日燃放煙花爆竹量大面廣,強制“一刀切”,短期内很難得到群衆認同,也很難執行。在群衆的強烈反對聲中,這一政策最終不再推行。
“短命政策”背後,折射出一些地方政府部門決策的不夠慎重與科學。近年來,命運相似的政策還有不少。
半月談記者調研中了解到,南方某市城管部門曾推出一項關于對車窗抛物不文明行為舉報獎勵的“實施細則”。細則中明确,對有效抓拍到車窗抛物行為的群衆,每例可予以100元獎勵。初衷雖好,但很快這一新規就遭遇了群衆關于執行中缺乏法律法規依據的質疑。
因為,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細則》中關于“駕駛機動車不得向道路上抛撒物品”的規定,具體的執法部門應該是公安交警部門,并非城管部門。最終,城管部門選擇取消了車窗抛物有獎舉報活動。
也有的政策“看上去很好”,卻隻是盲目設定目标,并沒有針對性地部署和細化相關要求,淪為“畫餅”。長江中遊一個城市,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并出台了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規定,其中明确提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加大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但因為沒有細化相關要求,在執行中難以得到落實。
多位受訪中小企業負責人表示,這樣的政策,就是做一個姿态,實際上融資難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真想為中小企業做點實事,就應把相關規定細化,不然就成了空喊口号。
還有的政策隻是發文了事,并不具備可行性。
廣西行政學院教授淩經球調研中發現,南方某省近期針對産業扶貧出台了相關政策。政策出台很有必要,因為中央支持扶貧産業發展的要求需要具體化。但是,由于政策制定者沒有吃透上情和下情,研究中央文件精神不到位,對本省扶貧産業發展的狀況、基層幹部群衆的訴求了解也不深不透,導緻政策文件變成一紙“空文”。
速成式、表态式政策成“應景之作”
何以如此?淩經球以部分地方的扶貧政策文件制定為例介紹說,文件起草往往由扶貧開發指揮部産業指導組的工作人員負責,但具體起草的同志忙于事務無法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一個人的經驗和智力水平也無法将中央的文件精神把握到位,其結果隻能參考其他省份的一些做法,趕鴨子上架寫出初稿。
“有專家提了意見,讓他們先去廣泛調研,廣泛深入了解基層的需求。該同志表示應該這樣,但領導要求文件要盡快出台。”淩經球說,初稿出來後,一般由産業指導組的相關部門“會審”——讨論,提出修改意見;然後形成一個初步的政策文件,發到各相關職能部門,由其提出進一步修改建議。
這往往是各部門利益博弈的過程,各部門會提出對自身有利的意見和建議。最後,按程序對文件進行會簽,由相關領導簽發。“最終,文件中不少措施隻能是大而化之,提出的模式在各地彙報材料中都存在,所謂的注意事項放之四海皆準,實乃‘萬分正确、十分無用’。”
半月談記者采訪中發現,還有一些地方在制定政策時熱衷做“二傳手”,把制定政策搞成了“表态”。
大别山區一名在基層工作了10多年的鎮黨委書記告訴半月談記者,當地接到很多來自縣、市的文件,都是“戴個帽子就發下來了,沒有結合實際進行任何增補”。具體的操作中,中央或者省裡出台了文件,市裡就下發“關于轉發某某政策要求的通知”,縣一級則是進一步轉發。
“到了鄉鎮甚至村一級,我們不是不想落實,而是有的政策沒有配套支撐,沒有具體協調指導,想執行也沒有辦法,隻能是不了了之。”這名鎮黨委書記說。
一些地方出台新的規定政策時,為了體現決策過程的透明,也舉行聽證會。不過,聽證會上,人人都在贊同,無人提反對意見或者完善的建議。
受訪幹部還反映,有的政策出台存在“長官意志”“拍腦袋決策”等問題。“主要領導突然有一個想法,相關部門就忙着出台規定,其實有關内容可能不具備可行性。”
須“問計于基層,求教于實踐”
“政策不接地氣、朝令夕改,最終傷害的是政府部門的形象與公信力。”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的建設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嶽奎認為,制定政策時,必須堅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做好充分的調研工作,廣泛聽取民意,把“政府意願”和“群衆需要”更好地統一起來。
湖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陳文勝認為,一些不懂農業農村農民的人制定三農政策,習慣于用工業發展的經驗來指導農業的發展,用城市發展的經驗來指導農村的發展。由于不懂基層,缺乏長期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經驗的積累,多是“走馬觀花”式調研,想當然地作出判斷。“很多政策未作深入研究,基本上是圍繞熱點聽彙報、看典型,匆匆忙忙起草和出台文件。”
陳文勝認為,政策制定必須“問計于基層,求教于實踐”。因為解決基層現實問題,書本上沒有現成的答案;群衆滿意不滿意、認可不認可,更不能憑想當然。
嶽奎認為,地方政府部門隻有科學制定各種政策,才能真正管用,才能更好地回應民衆利益訴求、破解各類發展難題。“政策制定,必須以制定過程的科學性、具體内容的合理性、可執行性為前提。反之,不接地氣的政策,最終隻會是一紙空文。”
(來源:半月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