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而所有讓人有自由感的産品,人們都會喜歡。而手機恰恰就是這樣一個産品,迎合了人類社會的自由趨勢。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離不開手機,這裡面也包括了你和我,還有孩子。别跟我說某某家的孩子不喜歡手機,那全是因為老爸老媽太強勢了,從小不讓接觸,你看他長大以後是不是個低頭族。
那麼孩子們為什麼會喜歡手機遊戲呢?讓我從心理需求的角度來簡單說一說。
第一,滿足孩子的娛樂需求。在遊戲裡,我的世界我做主,絕對的自由支配,遊戲裡也不可能出現老爸老媽的唠叨,完全可以自由飛翔色彩絢麗,情節刺激。玩什麼很自由,怎麼玩也很自由。請問你上哪去找這樣一個随心所欲、不需要負任何責任的環境?
第二,滿足孩子的成功體驗。比如在遊戲中,可以拯救世界,除暴安良,現實中可能嗎?不可能。現實中的獎勵體系也特别讓他們失望。手上的這個虛拟世界是可以補充現實生活無法提供的成就感,怪不得孩子這麼喜歡。
第三,遊戲滿足孩子的社交需求。遊戲是孩子們之間永恒的話題,孩子們在學校裡聊遊戲,聊得可起勁了,不玩遊戲,那就少了太多的話題。這就是社交需求。
所以,筆者是打心眼裡佩服這些遊戲的開發商。你想啊,哪一個産品能同時滿足用戶這麼多的需求。
那麼,青春期的孩子學業壓力很重,對新鮮事物又特别的敏感。同時,又處在人生中最争強好勝的年齡段,所以他們對手機遊戲有着天生的好感,這就不足為奇。
結果,這個現象遭到了一批家長的反對。家長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手機簡直就是孩子退步的滑梯。家人們認為手機遊戲應該全面禁止。但是,筆者要為孩子們說句公道話,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遊戲,但不等于所有的孩子都沉迷于遊戲不可。
如果說你的孩子沉迷于遊戲,那麼原因就隻有兩個。
一是他無事可做,沒人陪伴,他逃避現實,尋找刺激。我們家長想一下,看是不是這個樣子。他無事可做,每天太閑,做家長的又不可能陪他一起玩,他自己又找不到知心的朋友,他就一定會沉迷于虛拟世界。
二是遊戲能給孩子存在感。所以在現實中,挫敗感越強的孩子,他對手機的依賴感會越深,其實他是在逃避現實。久而久之,手遊就帶給孩子們一種安全感。那就慘了,當一個東西上升到安全感的高度,那你怎麼可能讓孩子放得下?
接下來要講的思路和方法,不一定能徹底地解決手機的問題,但一定能夠有效地緩解這個問題。
第一,思想學習。要跟孩子說清楚手機在平時生活中應該發揮的作用。這裡面有個誤區,大家千萬别覺得筆者要讓孩子馬上明白,沉迷遊戲是不好的,這不是我的思路,先不要動不動就否定孩子。我是說家長要跟孩子有共識,就是讓孩子關注到這個點:我們玩遊戲已經嚴重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我們需要做一些改變,我們願意幫助你。如果這一點共鳴都沒有,那麼接下來孩子是不會改變自己的,因為他覺得沒必要。所以他也不會認可,反而會抵觸我們接下來的做法。因此第一步就是思想一定要達成一緻,這樣我們才能有行動上的判斷。
第二,多安排一些活動,讓孩子們有事做。蘇格拉底說過,讓田裡不長草的最好方法就是種上莊稼。一定要引導孩子有事做。那就不會讓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機上。需要注意的是,引導孩子做的這些事情,都要有一定的快樂、有成就感的。因為他們是被你用來替代的手遊。所以,你千萬别說這樣的話:寶貝,别玩手遊了,來做兩張試卷吧。這種在孩子們眼裡沒有快樂的事情,隻會帶來抗拒。家長們記住這個思路,用快樂代替快樂,用成就來填補成就,才有可能讓孩子們願意。怎麼給孩子成就感?那麼這就需要家長朋友您在平時多觀察。我相信,一個稱職的家長,他一定會知道自己孩子除了手遊之外,還有什麼興趣。那就鼓勵他多投入,多參與。家長呢,及時給他一份肯定支持。這個跟遊戲是一樣的道理,通過興趣點這個切入口,咱們深入到孩子内心,把手機依賴感給他置換出來,來滿足孩子的自我實現的需求。
第三,家長要行動起來,多做出表率。這裡有兩層意思,第一層,作為家長,你真是要好好的花點時間去陪陪孩子。我們都知道,成年人的世界是很辛苦的,但是再忙都記得孩子是親生的,不要再說我很忙,我沒時間,你自己玩,你再不陪她,那他隻能靠手機來賠了。第二層意思,家長自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自己沉迷手機,你就沒有資格說教孩子。所以說我們家長自己能不能先做一個擡頭,克服手機依賴,做一個好的榜樣。我們都知道的,生個孩子其實很容易,但是要養得稱心如意極不容易。我們既然把孩子生下來,我們就希望他有一些好的榜樣,而我們自己是理所當然的好榜樣。
記住,我們要和孩子一起打敗手遊,而不是拿着手遊一起來打敗孩子,不要動不動就一頓埋怨,指責甚至打罵。我們的思路是,首先讓孩子跟我們有共鳴,然後多幫助他們,給他們安排一些快樂的活動,而你自己呢?更要及時地跟進,自己必須首先擺脫手機依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